姜微
摘 要: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森林是“地球之肺”,其環保作用不言而喻,我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木材資源,所以要加大森林管護力度,科學的開發森林資源,避免竭澤而漁式的對森林資源進行破壞性的開采。通過科學的管護和有計劃的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做到森林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林業產業發展;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引言
林業生產一直以來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社會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林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來越高。盡管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林業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植被種類越來越多,但是林業行業的發展質量并不是很高,林業發展進程仍然需要改善和加速。因此,加快林業可持續發展進程,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當下要研究的課題。
1森林資源保護現狀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當今全世界的森林面積有28億hm2。雖然森林面積基數龐大,但是每個國家的擁有量十分有限。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巨大,森林資源分布表現出較大的地域差異。我國東北、西南、東南地區由于人跡罕至或者開發有限,森林資源較為豐富,而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森林資源十分匱乏。面對如此稀缺的森林資源,我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實現重視發展速度到重視發展質量的改變。同時,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已經取得較大的進步。但是,現代科技的應用利弊共存,相關的工作人員為了快速取得成績不合理使用現代科技,不僅達不到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損失。總的來說,當前我國加大力度保護森林資源,但是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森林資源保護方面依舊存在許多問題。
2林業產業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2.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近年來,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展如火如荼,包括子午嶺在內的西北地區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的占比逐漸降低,二、三產業占比穩中有升。但相對于全國水平來說,甘肅子午嶺地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稍有落后。以甘肅省為例,當地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目標為,最大化第三產業在林業產業結構中的占比,且二、三產業在林業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70%以上。該發展目標的提出并不等于忽視第一產業在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恰恰相反,基于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應將第一產業作為發展基礎而不斷夯實,同時積極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現階段子午嶺地區林業產業發展還明顯依賴于第一產業,對此,建議當地政府部門充分挖掘區域生態、文化、人文特色,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項目,以進一步擴大第三產業占比;通過資金、技術扶持,提高第二產業的生產技術能力,創造更高的森林產品附加價值,打造具備地方特點的森林產品品牌;合理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營林方案,夯實林業第一產業發展基礎,為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優的森林資源。
2.2加大打擊破壞森林行為的力度
為了有效的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保護,要建立一支森林監管隊伍嚴格的執行森林監察管理,依法保護國家森林資源建設堅決打擊亂砍濫伐和毀林開荒現象,依法打擊不法分子對森林的破壞行為。要經常向群眾宣傳破壞森林資源的后果,形成保護森林資源的輿論環境。森林保護人員也要經常對所轄區域進行排查和巡視,經常檢查非法捕獵和毀林開荒現象,采伐木材必須有采伐證,加大檢查力度保證對森林木材的有序開發和利用。同時也要加大整治力度,要堅持日常的巡查工作做好巡查記錄,堅決制止毀林開荒的現象。目前國家對在森林景觀開發建設景點的現象,以及在景區的非法建筑等進行了管理和大面積的拆除,體現出了國家對環境治理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力度。
2.3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筑牢生態安全防線
1)采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林區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宣傳林業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林區群眾更好的知法、懂法、守法,形成愛林、護林、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2)全面開展林區勘界工作,對潛在林權糾紛開展摸底排查,制定解決方案,本著“主動、互諒、互讓”的原則進行友好協商,實時拓寬問題解決思路,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采取土地互換等靈活多變的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爭議的解決,及時開展定樁確權,換領林權證;3)創新發現問題的手段和方法,可與周邊社區村組或單位探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拓寬情報來源,實現信息共享;4)聯合林政稽查、森林公安等執法力量對毀林開荒、偷砍盜伐、蠶食林地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進行嚴厲查處,并積極依靠新聞媒體主動曝光一些社會影響惡劣的違法行為,及時公布案情和查處結果,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追究一人、震懾一群的效果。
2.4提高生產技術能力
第一,提高林地單位生產能力。對當地低效林開展封山育林、人工補植等活動,以保持合理的林木種植密度,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促進林地生態能力恢復。而對于種植密度過高的林地,可通過間伐等技術手段,改善林區內通風透光性,結合科學的撫育手段,促進林木健康生長。另外,打造混交林、異齡林等林木結構,也可幫助提高林區單位生產能力,創造更高的林業經濟效益。第二,合理選取林木種類。林區內種植方案應根據具體土壤、水文、氣象條件確定,優先選取當地生樹種,培育喬灌混交林、針闊混交林,縮短林木培育期,調節林區樹種結構,提高林區生態穩定性。第三,加快開展林地修復工作。子午嶺地區針對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閑置地等執行退耕還林政策,并在當地人居區域閑置地開展造林工作,多角度提高森林綠化覆蓋面積。
2.5深化改革林業經營體制
林業經營體制是指相關的組織人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組織開展林業生產經營活動。林業經營體制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需注重深化改革林業經營體制。一方面,穩步推進林業分類經營改革。按照森林的主要用途,將其分為公益林業和商品林業兩大類,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深化林權制度改革。一是開展林地、林木所有權確權發證工作。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建立林權登記發證的正常工作制度,對新造林要及時發放林權證。二是完善集體林業管理體制。目前仍由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林木,應盡快將產權明晰到個人。經營狀況良好的集體林場,可通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繼續實行規模經營。不論何種經營形式,必須將林地、林木的產權、收益權明確到戶,依法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
結語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森林又有著“地球之肺”的美譽,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加大森林保護力度,有效防治病蟲害,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為了杜絕亂砍濫伐的現象,國家出臺了諸多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大力度的治理,對森林的保護工作卓有成效,未來將繼續通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從而為子孫后帶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參考文獻:
[1]楊邊瑪.增強森林管護工作的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35(16):77+84.
[2]余紅.天然林保護中森林管護存在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6(21):67.
[3]張立宏.現階段林業管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7,34(1):94.
[4]金韜.促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林產品商業化發展促進大會在京召開[J].綠色中國,2020(1):66-67.
[5]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促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J].林業經濟,2019(3):92.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林業局 ?1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