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摘 要:PPP 模式在我國推廣起步較晚,雖能有效約束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的行為,為社會資本方參與到公共產品及服務領域提供路徑,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但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尚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對PPP項目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PPP項目;財務管理;會計核算;
一、PPP模式定義
PPP 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方通過合約的方式,建立合作關系,參與到社會大型公共服務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中。PPP 模式建立在合作協議的基礎上,對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的權利義務予以明確,屬于公私合作、互利共贏的長效合作模式。從參與主體角度看,PPP 模式中約定了社會資本方主要負責設計、建設、運用以及后期維護工作,投資回報主要由使用者付費和政府付費兩部分組成。政府方主要發揮監督和管理的責任,負責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從項目角度看,PPP 模式降低了政府財政壓力,解決了公共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的融資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避免行政管理機構過多的行政干預,提高了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的市場化程度,為項目的推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PPP業務具體賬務處理模式
1.托管模式
PPP 項目采用的是公共單位或政府部門投標的方式,確認項目建設公司,并由選定項目經營公司負責項目相關設施的建設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以及項目公司都可以從中獲取利益。政府或公共單位可以向項目公司支付相關的經營管理費用,為公共設施的建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在完成設施建設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展現出政府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職能。
2.特許經營模式
特許經營模式是政府與投資企業簽訂相關的經驗協議,協議規定投資企業可以利用公共設施進行相關的經驗活動來取代相應的利潤。在協議中會明確投資企業需要投資的數額,正常情況下部分企業會承包全部的投資,為經營管理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這種特許經營模式可以實現政府機構與投資企業雙方的互利共贏。
3.私有化模式
我國 PPP 項目中,投資企業往往會負責項目投資的 50% 甚至更高,其中項目的建設也會在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下完成。PPP 項目建設完成后,投資企業通過收取使用費用的方式來獲取利潤。這樣可以在完成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能降低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更好地發揮出資本融資、管理以及技術方面的優勢,為市民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務質量。
三、PPP項目會計核算問題分析
1.項目公司成立階段
PPP 項目開展初期,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因為經驗不足或者能力匱乏,無法明確會計主體。PPP 項目是公共或政府單位簽訂協議后與私營企業共同籌備經營的項目,協議雙方中的公共單位往往只是一個單位,其結構相對簡單,而私營企業則多為多家企業的聯合體,其結構較為復雜。在 PPP 項目中如果存在多個產權主體,則會導致后期進行項目資產、收入計量等財務信息產生爭端。
2. 項目建設階段
在進行 PPP 項目建設過程中,各參與單位和企業涉及的不同產權主體對項目資產進行劃分,資產按照其類型可以劃分為固定資產、金融資產以及無形資產。其中,PPP 項目的資產所有權屬于公共或政府單位,但是其他簽訂合作協議的項目企業依然承擔這一項目的經營權,這其中的資產財務數據需要進行單獨的核算。但是由于特許經營權無法進行合理的辨識,其作為一種沒有實際形態的資產類型應該劃分為無形資產。項目涉及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在其中獲取經營利益的權利,但是在經營過程中無法明確具體可以獲取的利益數量。因此,特許經營權應該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劃分給 PPP 項目的公司,其成本也將作為項目設施建設的成本。
3. 項目運營階段
PPP 項目公司往往是單獨對涉及的資金財務信息進行核算,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項目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缺乏嚴格的資金管理標準,對于公司內部資金的管理缺乏標準和秩序,資金用途管理未能嚴格實施,導致公司內部的各種賬目信息混亂,無法明確資金的用途和流向。此外,項目管理機構也未能對這些公司的項目資金進行有效監管,導致資金管理過程缺乏監督管理,影響了項目資金的利用效率。項目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科學的制度標準,例如在進行項目建設階段涉及的材料價格變更、建筑拆遷、公司管理不標準、技術不達標等各種問題。
4.項目移交階段
在 PPP 項目運營期滿之后,項目公司需要將公共設施的經營管理權限移交給政府,不再參與項目收益分配。對于項目的運營階段,攤銷年限應該以特許經營年限為準,具體核算工作需要按照相關制度執行。在對 PPP 項目公司的資產核算過程中,需要結合 PPP 項目簽訂的經營協議,依法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相關工作,確保項目多方利益均得到合理保障。
三、PPP業務具體賬務處理模式會計核算完善建議
1.完善PPP項目范圍界定
為了提升會計核算標準,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對產權的性質進行明確規范,項目公司的整體核算需要依據六大要素對產權主體進行分配整體,確保可以根據各單元的產權變動和交易進行細致的核算。在進行期末財務展示時,通過劃分的細小單元來展示相關的財務信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環節相關的資金財務情況。根據項目類型的不同可以將 PPP 項目分為建設性、發展型以及服務型的融資模式。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項目建設的本質對 PPP 項目進行合理界定,確保更加有效地對項目進行管控。政府部門在融資過程中需要在合同之中明確項目建設目的和建設目標,明確設施建筑完成后的服務對象。為了加強管理,政府應該確保特許經營前后可以實現對于項目相關設施的管控力度,可以對剩余使用價值進行合理控制。特性經營階段,項目公司可以按照協議要求對設施經營利潤進行分配,但是在協議結束之后,政府需要將全部的剩余利潤進行回收。
2.政府主體PPP項目會計核算
在 PPP 項目運營階段政府需要對其服務質量和定價等方面進行卡控,對于經營情況定期組織評估,避免出現經營管理不善影響設施后續服務和使用等問題。移交階段主要是對項目進行再次的驗收,并要求人員設施質量進行責任保證,避免移交完成后再出現各類問題。政府部分需要加強項目會計信息的審計工作,對各類數據進行及時準確的核對,建立并完善相應的預算和監管制度,及時公示項目主體相關的會計信息。
3.項目公司主體PPP項目會計核算
項目公司開展會計核算過程中需要結合信息化手段,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建立相應的資產管理系統,明確資金預算和使用過程中的責任,將各類制度嚴格落實到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項目公司需要加強原始憑據的關聯,不斷推進電子化、信息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將財務報表的審核周期縮短為日常審核,從數據報表展示轉向數據報表分析,不斷提升公司的會計核算深度與廣度,提升工作質量。
結語
PPP 模式有助于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服務產品。為更好地發揮 PPP 模式的優越性,加強 PPP 項目的融資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內控管理,將有助于提升財務管理的水平,實現項目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徐玉德,李化龍.PPP模式下政府方會計處理規范演進與現實反思[J].經濟參考研究,2018(39):26-34.
[2]李金泉,王星,李洋. PPP模式下投資彌補專項資金的會計核算探討———以廣東明珠為例 [J]. 會計之友,2018(15):79-81.
[3]吳艷芳.政府會計準則下PPP項目信息披露研究[J].財會通訊,2019(04):148-150.
(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 合肥 ? 2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