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習華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建設日益加速,新農村建設已經提上日程,所有的建設都必須以土地為載體,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問題值得關注。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土地問題; 關注
0引言
我國幅員遼闊,耕地面積廣大,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史,農業人口眾多,被稱之為世界農業大國,因此,農村、農業問題的發展將影響到我國全面發展和經濟建設,尤其是新農村建設更是尤為關鍵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問題如何妥善安排,將直接制約新農村建設進程。基于此,本文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土地流轉,土地交易、征用土地等問題展開探究。
1.農民土地的經營承包權問題: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是按著本村本組的人口,平均分配到本村本組的各家各戶,在分地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本村本組的土地質量,且按著土地質量的好壞程度、相對均勻搭配。土地承包到戶后,掀起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農業生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各家各戶的土地耕作面積狹小,零散分割,很難適應現代化耕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6年中央下文要求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既穩定了承包戶,又靈活地滿足了土地流轉需要,回應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真正讓農民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
2.農民宅基地的問題:宅基地是農民的一個重要部分。新農村建設必然要對村莊的原有規劃重新進行調整,會涉及到很多農戶的住宅。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及長遠的發展,盲目的開發,違背農民的意愿進行拆除建設。通過開會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所在,做通農民拆遷補償的思想工作,讓農民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利弊,達到農民自己積極主動向政府申請,想改善原有的生活條件,積極配合新農村建設工作,搬離原宅基地,把騰出來宅基地統一規劃、合理利用。
3.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流轉問題:一方面,土地先承包到戶,之后規劃土地用途,規劃區內的土地承包戶對房屋需求不一致,有些農民需要建房,而沒有符合規劃的土地,而有些農民有合規的土地,卻不需要建房,農民之間的土地很難協調交換,且交換索要價款暴漲,致使土地流轉困難。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承包到戶之后,分割零散不集中,很難適應現代化集約經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農村大部分搞農村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把農民分散的土地集中連片成規模化集約經營,實現網上訂單耕作,更高地提高農產品的生產價值,挖掘土氣潛力,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生產率。土地流轉靈活運用得到充分體現。
4.新農村建設中土地交易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進城買房的人越來越多,加上現在家庭人口數量也不多,大部分農民是舉家進城,農村房屋閑置不用。相反,城里經濟條件好的,想體驗農村的鄉土人情,去農村買農宅,過田園生活。又由于人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私下交易參差不齊,土地的產權糾紛也時有發生。基于此類問題,土地管理應該嚴格管控,依法交易。
5.新農村建設中征用土地問題: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開發商把眼光轉向農村,企業紛紛在農村扎根生產,建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再有農村的荒山荒坡有的閑置不用,通過開發投資,興建光伏發電,畜牧養殖等產業,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率。根據我國保護耕地紅線這一國情,必須依法合理合規的征用農民集體土地,之后再公開招牌出讓,摘牌后依法依規開始施工建設,否則,一起建設都是違法的,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盲目開發,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不僅達到功在當代,還要利在千秋。
6. 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整治問題:土地整治工作開展好壞與否既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產生影響,而且還直接關系著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因此,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落實好土地整治問題,要精準的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整治方向十分重要。怎樣進行土地整治是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農村脫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農村土地整理可增大田塊面積、改善土壤結構、平整土地且于機械化操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質量,對水流域進行兩岸綠化保護,加大種草植樹力度,對荒山禿嶺進行生態恢復,使昔日的生態空間變成綠水青山。在農業生產中受過較好教育的年輕農戶,掌握更多的先進技術,更有可能應用新技術和新設備促進農村土地整治事業的發展;土地整治還可以改善公共基礎設施、為農村和城市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并能保障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對保持農村區域風貌和人文景觀有積極促進作用。 土地整治除了對經濟和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外,對鄉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有重大影響,使人們更能擁有廣闊的土地空間建設農村文化廣場,使人們業余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土地整治最終目的是為了造福群眾、方便群眾,它可以為農村和城市創造較好的環境,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尤其是有利于城市路網的建設。因此,農村土地整治越來越受關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德績工程、也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
結束語
總之,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問題是前提,只有協調好土地關系,才能保障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達到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整體改進,從而改善農民的人居環境、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和改變農民的就業方式,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加快縮小城鄉差距,使人們生存環境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啊、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和諧畫面。
(遼寧省朝陽縣羊山自然資源所? 遼寧 朝陽縣 1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