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華
摘 要:土壤污染退化方面的問題早已變成國內甚至是世界性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現方式之一。土壤對人們有著很大的作用,愛護土壤就相當于愛護自己,如果土壤出現污染情況,就必定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經驗,就土壤污染退化狀況及防治對策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土壤污染退化;狀況;防治對策
近些年以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國內由于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更是逐漸增多,范圍也慢慢擴大,土壤質量的實際惡化情況迅速加劇,危害十分嚴重,早已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達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相關目標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以后的十五年都將要面對著尤為嚴峻的挑戰。
一、土壤資源污染退化狀況分析
土壤是人類不斷生存、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以及農業化實際發展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沒有經過一定處理的廢棄物開始朝著土壤資源進行轉移,同時又在自然因素的不斷作用下,逐漸匯聚、留存在整個土壤環境當中。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國家受到各種化學藥品、重金屬物質等等所造成污染的實際土壤面積早已達到上千萬公頃,這當中由于礦區因素所導致的土壤污染已經達到兩百萬公頃、石油因素所致使的土壤污染面積已經有五百萬公頃、固廢堆放所造成的土壤污染范圍大致有五萬公頃,確實對國內生態環境是否正常、食品是否安全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等都產生了尤為嚴重的影響。污染物質所包含有的類型分別是重金屬、硝酸鹽以及農藥、放射性核素等等。而根據污染物性質進行劃分,就能夠分為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甚至是生物污染物等等三個種類。按照環境當中所有污染物的實際存在形態,則可以分成單一型污染、復合型污染與混合型污染等等。依照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也能夠劃分成農業物質污染、工業企業三廢污染甚至是城市生活方面的廢物污染。依據污染場地作出劃分,還會被分成農田、礦業地區、工業場地和老城區等等。由此可知,國內土壤污染退化問題早已呈現為多種來源、復合程度大、總量尤為多、面積十分廣、持續時間久、毒害性強等等的當代環境污染特點。正開始由正常污染量朝著微量長期性毒害污染物的方向不斷發展,特別是在經濟發展非常快速的地區。國內土壤污染退化的實際情況確實開始由局部逐漸延伸到整個區域,由城市城區逐漸蔓延到偏僻的農村,由單一型污染慢慢形成混合型污染,由較強毒害性污染開始發展到如今的毒害性較強污染和N、P營養污染之間的交叉,進而產生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一起生存的情況,生活當中的所有污染、農業當中的大量污染以及工業當中所具有的污染迅速疊加、所有新舊污染和各式各樣的二次污染特呈現出彼此復合或者是混合的狀態。
二、土壤資源污染退化的防治對策
(一)指導思想和防治目標
土壤污染擁有較強的隱藏性、遲延性、累積性以及非可逆性等等,同時正體現出一定的多元化、復合化和區域化等特點。只要土壤受到嚴重的污染,那么治理工作的困難程度就會十分大。所以,一定要將科學發展觀或者是自然和諧發展當作自己的指導思想,秉持著防治融合與以防為主的基本原則:將地區性土壤整體防治當做重中之重,將污染土壤的具體檢測、風險推斷、控制及修復工作當做重點內容,將增強土壤資源本身所具有的清潔生產效果當做開展工作的主要目標,借助知識創新或者是技術集成等等方式,來設立起契合國內實際發展情況的土壤污染退化控制以及修復科學理論與技術體系。
(二)重點防治區、類及布局
按照土壤污染退化所具有的特點,相關人員就需要遵循著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以及分類指導等等理念來完成防治土壤污染方面的工作。將環境經濟性能區當做重點單元,挑選國內的長江三角地區、珠江三角地區甚至是西部生態尤為脆弱的地區等等當做土壤污染的關鍵防治區域,按照污染來源種類、實際情況或者是污染地區的點、線、面等等主要特點,來總結出土壤污染退化的具體種類,給出有效地防治對策或者是方案。
(三)防治措施
針對土壤污染退化所制定的防治方案需要包含有:其一,對環境保護方面的理念進行積極的宣傳和推廣,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本身的環保意識。其二,盡快設立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以及污染土壤修復方面的法規,根據法律法規對珍貴的土壤資源做好保護及修復。其三,對土壤污染退化進行認真地研究,并開展技術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分析單一型、復合型以及混合型污染土壤當中所存在的重金屬、石油或者是放射性核素等等污染物質的整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效應,產生礦業地區、工業地區以及老城區等等地點的修復技術體系。其四,截斷污染源頭,有效控制污染,分類進行修復,切實降低風險幾率。
(四)耕地污染退化防治措施
對于如今逐漸嚴重的耕地污染退化情況來說,就需要應用以下諸多防治手段:第一,應對耕地資源或者是環境保護理念做好大范圍的宣傳和科普,逐漸增強廣大人民群眾自身的生態安全意識以及食品安全意識。第二,對國內耕地的實際污染退化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檢測以及管理,創建出國家耕地質量持續檢測網絡,盡可能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準則以及污染土壤修復準則,確實為土壤資源性能恢復或者是食品安全生產等等鋪墊牢固的基礎。第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全國范圍土壤污染大檢查以及風險推斷工作,盡量設立隱含國內土壤資源特色的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要對所有廢棄物進行清潔化、降低化以及資源化等等方面的處理工作,合理應用與管理各種農藥、化學藥品,研究出高效果、低毒性、零殘留的全新型農藥,謹慎應用污水灌溉或者是污泥農用技術,截斷或者是禁止“富含毒性”的廢棄物質流入進農業耕地。第五,充分探索與體現耕地生態系統所具有的“循環消化”作用,借助地質學、生物學甚至是物理學等等有效手段,達成污染退化耕地方面的生態修復目標。
總而言之,近些年以來,因為國內人口總數量正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而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又維持著較強的增長速度,這就讓部分地區盲目的追求發展,卻無視了土壤環境方面的問題,將大量的廢棄物都堆積在整個土壤表層,有毒廢水或者是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就開始不停地朝著土壤深層滲透,這就導致土壤污染越發嚴重,所以,有效開展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早已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張輝,宋琳,陳曉琳,李鵬程.土壤退化的原因與修復作用研究[J].海洋科學,2020,44(08):147-161.
[2]何劍樹.我國土壤環境安全面臨的突出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1):18.
[3]駱永明,滕應.我國土壤污染退化狀況及防治對策[J].土壤,2006(05):505-508.
(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輻射環境監督站? 福建? 莆田? ?3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