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安和室》趙叔孺
線條的質感與筆法、刀法有關,包括線條外形和線條內質、以及線條外形與內質的關系。印章中我們所追求的線條美感應該是有精神和力感的,有“骨”才會有“力”。豐骨肉潤,才有藝術上的線條美感,骨血峻宕才能意氣風發(fā)。東晉衛(wèi)夫人《筆陣圖》中有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蹦媳背跎唬骸肮秦S肉潤,入妙通靈?!倍紡娬{了“骨”與“肉”結合,缺一不可。對線條來說,達到“骨豐肉潤、肥瘦相和、骨力相稱”的境界是印人應該追求的。對于印章線條來說,“骨”是“形”又是“神”,是“意”又是“法”。“骨法用筆”與內在的風骨氣韻達到水乳交融的結合,形與神、意與法達到完善統(tǒng)一。肉是外在的,附于骨之上,與皮毛、筋血有關;其間的牽連、包裹與保護使之骨肉相生、相互依存,表現(xiàn)出各種精美的形態(tài)與動作。線條的剛柔、蒼樸、古厚、動靜等,即為骨與肉共同作用的美態(tài)與情趣。所以,筆法對印章來說是“印從書出”。
印章文字由線組成,然骨是由線條來體現(xiàn)的,肉是依托于骨之外的肌肉。前者包括“力、勢、質”,后者包括“粗、細、剛、柔、斷、連”。二者互為表里,相互依存,骨肉相連,意氣雙生,于篆刻中一線之內有力度、硬度、彈性等性格,也含有肥瘦、粗細、枯潤、巧拙之特性。只是在表現(xiàn)中有主次與輕重,黃庭堅云:“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就是這個道理。線是篆刻藝術的生命,正如明徐上達《印法參同》中所云:“筆法者,非落墨之謂也,乃謂一點一畫,各有當然。要纖得衷,修短合度,曲處有筋,直處有骨,包處有皮,實處有肉,血脈相通,精神其足?!敝挥腥庵泻?,骨肉相生,才能剛柔相稱,方顯堅挺峻美,力感無窮,神韻和暢。對于一根線條而言,在用筆上要有體現(xiàn),起筆見墨韻追求墨汁的“滲化”效果;行筆要勁健體現(xiàn)力感;收筆有勢,在體現(xiàn)整個線條力感的同時,顯得干凈利落。然篆刻藝術中,線條的筆意要通過刀法來表現(xiàn)其骨質與彈性。若沒有得心應手的刀法,就很難表現(xiàn)出筆與骨肉的力、氣、形、質來。

《云中白鶴》明·何震
不同的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效果不同,有的表現(xiàn)以骨勢為主,有的以墨韻為主,也有的以刀韻為主,還有骨肉相生、勢韻結合的。即使是同一作者,對不同內容、形式、心情,也會有不同的刀下表現(xiàn)。不論哪種結果,對印人來講,線條質感中的骨肉情態(tài)必須是健康的。首先要寫好篆書,潘茂弘在《印章法》中云:“落墨求工,方可下刀?!庇衷疲骸暗靡馇Х姜q少,失意一方疑多。得意處,多在快活中想來;敗筆處,還是忙中落筆。”可見,習篆與下刀的關系。大凡有成就的篆刻家一定是杰出的篆書高手,加之審美眼力提高,多看多臨、分析歸納、吸收應用,看能養(yǎng)心,臨能養(yǎng)手,看臨結合,方能遞進。
在線條上所表現(xiàn)的性能因素有曲直、剛柔、粗細、動靜等,線條變化要有快慢、輕重、松緊、剛柔。點運動成線,線運動構成面、體。篆刻中,線的有機組合構成結體、章法。因此,我們對線的理解與學習應該是首要的。然線條之動靜于印面上最重,斜線給人的視覺感是動態(tài)的,平線給人的視覺感是靜止的,在印面上的“動”容易激活人的視覺。也就是說,動和靜在視覺中映入眼簾的視覺信息先是“動”。可見,在一印中動是主要矛盾,靜是次要矛盾,在視覺審美上靜態(tài)表現(xiàn)出沉穩(wěn),動態(tài)表現(xiàn)出活躍。但是,在多種情況下動靜不是那樣的單純,而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于作品內甚至在一字之內、一畫之內都存在著動靜的因素。要根據(jù)人們的審美習慣或心理接受程度,選擇應用篆刻中動靜線的組成,抓住最動人的一瞬,使欣賞者浮想聯(lián)翩。所以,線的應用要考慮其方向、長度、寬度和它們的相互關系。要求統(tǒng)一和諧,一切因素的搭配都應該成比例,在人們視覺審美接受的范圍內給人以美感,使力與勢蓄含其內,見精神活力。
線的生命,是通過運筆、運刀而形成的粗細、直曲等來體現(xiàn),運筆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轉折、頓挫、技巧、力量等凈化線條,如同音樂一般,是表達性情的。徐上達云:“純而不動,則枯木死灰,有形無神矣。故刻畫雖定而運筆揮力,流麗活潑、儼有生氣,若能與人相笑傲,而人不倦于應接,乃見精神。”然作者情感的隨機性是線條豐富變化的根本原因,這種變化在外形上也是印面所需的,這種外形輪廓中包含著質感與速度,通過運刀的不斷變化,可產生動靜、曲直、剛柔等具體而細致、變化豐富的線條質感,線條間的和諧統(tǒng)一滿足了人的心理和視覺感受。
和諧統(tǒng)一的線條具有節(jié)律感,體現(xiàn)作者情感因素,體現(xiàn)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和力量。它的感性特征,屬于陽剛之美的是大、剛、直、粗、澀、動;屬于陰柔之美的是小、柔、曲、細、滑、靜。從表現(xiàn)形式上雖為對立,但運用時必須和諧,黃賓虹云:“宜圓、宜平、宜重、宜留、宜變?!边@“五變”之說就把線條的要求具體化了,可見,線條本身的自由自在、變化多樣乃是構成“大美”的重要原因。

《白云深處是吾廬》清·吳咨

《小山居》清·丁敬
在這里要強調,好作品線條的運動及其內在的節(jié)奏變化是極其豐富的,而這種變化得益于用筆、用刀等多種手段??逃≌卟粌H要練得一手好技巧,還要有隨時、隨興設計印稿的習慣。通過印稿的設計傳達自己的情感與意向,于平面設計中參以動勢與方向,合理地運用矛盾,特別是將對比的手法貫穿其內,這樣的線條組合就有立體感了,正如《印章法》中所云:“夫篆作淡神靜思,預想字形,須相親顧盼,意在筆前,刀在意后?!逼浯?,在體現(xiàn)線條質感過程中所運用的矛盾手段要根據(jù)印面對線條的要求,以合適為宜,不可偏頗任何矛盾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