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沒用的小家電,每個人的家里都有很多,有些是淘汰不用的,有些卻是全新的一次都沒用過。棄之可惜,留之無用,放在家里還擠占有限的空間,實實在在的 “雞肋”。
前不久,一條關于小家電進社區回收的消息引發百姓的關注,北京在城六區的22個社區試點小舊家電回收,由專業回收企業每天走進一個社區,居民在家門口進行集中交投。報道稱,這種專業公司定期進社區、社區居民集中交投的新模式,預計將在未來兩三年內實現所有社區全覆蓋。這則不起眼的消息卻一石激起千層浪,畢竟每一個家庭里都有很多這樣的東西。比如豆漿機、電熱水壺、榨汁機這樣的廚房小家電;電風扇、吸塵器等家居小家電;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個人生活小家電;電子詞典、游戲機等數碼電子產品等等。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家中的廢舊家電也加快了淘汰進程,大到彩電、冰箱、空調,小到生活日用小電器,更新換代已成常態。一方面是消費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淘汰后無處安放的煩惱。
數據顯示,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臺,目前正處于家電報廢高峰期。近年來,每年淘汰廢舊家電量達1億到1.2億臺,并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長,但其中僅有28%的廢舊家電能夠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其余絕大多數由二手小商販進行簡單拆解。廢舊家電兼具資源性和污染性雙重屬性,有的包含有色金屬、橡膠;有的含有金、銀等貴金屬;有的則存在鉛、汞等有毒有害物質。廢舊家電好像一把雙刃劍,處理得當,則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處理不當,就會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眾所周知,小家電沒有大家電和數碼產品的回收價值高,而且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很多企業都沒有積極性。近年來,小家電產品的銷售量急劇攀升,加之回收體系混亂,廢棄小家電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電子垃圾之一,是生態環保治理的重大難題。
今年5月, 《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正式發布。 《實施方案》提出,聚焦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健全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暢通家電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全鏈條,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促進廢舊家電規范回收數量大幅提升,廢舊家電交售渠道更加便利順暢,家電更新消費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讓廢舊小家電合理回收,變廢為寶,是一場持久戰,不僅需要科學規劃、政策扶持、企業響應、民眾配合,更需要宣傳先行、觀念引導、獎罰并舉。
微評
@汪文正:盡管近年來銷售企業以舊換新、專業回收商回收、地方政府回收等渠道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但仍難撼動個體回收渠道的地位。大量個體回收者以及從事非正規拆解的小作坊占據產業鏈兩端,也造成新的污染和浪費。有的個體回收人員在做簡單地拆解后,把其余部分隨意丟棄,給環境帶來污染,也使部分有價值的零件和材料得不到循環利用。還有一些小作坊做簡單地加工后,把舊家電包裝成新家電二次銷售,帶來安全隱患。
@高延軍:小家電產品個頭雖小,但如果被人隨意丟棄,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以往小家電回收與拆解兩項工作之間并沒有形成很好的銜接,一些拆解企業只能靠自身建立的回收網絡進行運作,導致回收效率低下。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出臺相應回收扶持資金政策,引導、鼓勵相關企業對廢舊小家電產品進行集中回收,再統一提供給拆解企業,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網絡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改變廢舊小家電回收難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