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隔段時間就會和梁朝偉重逢,之前多是雙人封,這一次終于是梁先生自己。過去那一年半休假期,他騎單車滑雪,將想玩的東西一嘗遍,終于開始感到無聊,拍電影的渴求越來越強。
@Lily Lo:喜歡了20年的男人,他身上自帶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蠱惑,暗里著迷。
@木頭人:小時候希望自己長大了像梁朝偉,長大發現自己像Giao哥,也沒什么不好,就是有一絲遺憾。

@Na Lipeng:心底單純的人從眼睛里看得出來。
@生生生:他意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在仰望他。
@Serena.E.Z:《三輪車夫》已經是巔峰了,王家衛、侯孝賢、陳英雄、李安給他的都是最好的角色。他早就已經在巔峰了。
《硬漢的家里都藏著哪些寶貝?》我們在這篇推送中首次嘗試了和你一起來場密室逃脫,要不要來試一試?

本文中的年輕人當他們打開那款叫作掃雷的小游戲,一種新的饑餓感出現了一盡管在旁人看來,這款游戲意味著枯燥、寂寞、沒有現實回報,還要忍受無窮無盡的失敗。目前世界掃雷榜Top100上,來自中國的玩家占據了一半。掃雷榜上的6大神”們也在看到這篇報道后紛紛現身。

12月刊的兩篇報道為你帶來兩個小眾的娛樂形式“掃雷”和“野球”。
@中村葫蘆受:知道掃雷的人有千千萬,從這個角度來講,掃雷相當大眾;但真正熱愛掃雷,將它嵌入自己的人生甚至靈魂中去的,卻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從這個角度來講,掃雷又是個小眾游戲了。我非常感謝掃雷這些年帶給我的挑戰以及無與倫比的成就感,踏進掃雷的大門,我永不后悔!最后致謝記者吳同學,你辛苦了!
@Ke Chow:前幾年還會時不時在手機上戳幾.下掃雷,現在已經基本不玩兒了。如今,師傅大人已經刷到了世界第三,郭嘉出書還當上了輔導員,33和旦帝先后去了楓葉國,暈醬沉默了好多年,zz也不怎么曬逛吃記錄了,格子的差旅生涯還在繼續,圈帝的書法作品我還留著,+7初入職場,哲楊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起子,學霸安安沉迷老哥無法自拔,還有太多太多熟悉的名字都再也沒出現過了。
長江后浪推前浪,某天,我的名字也會從排行榜第一頁消失。大家有緣再見,Im KS.
@郭蔚嘉:其實很多掃雷玩家并不認為自己孤獨。正因為他們極度熱愛生活,所以才能沉浸在每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中,有時并不需要多數人的理解。
@張砷鎵:掃雷網好像有個魔咒:只要一上知乎、頭條或者被報道,就會因為各種機緣巧合的原因打不開。這次也不例外……正在努力恢復ing……
@點無大小:和別人談論掃雷的困難,不僅是雞蛋,我也慢慢體會了不少。但別忘了當初雞蛋的熱情,一直到高級紀錄40多秒時,她簡歷里還在寫掃雷。現在我們不和外人說了,她可能還會簡潔、果斷地,和記者說說現在的感受,然而這只是2019年10月接受采訪這一刻的她。讀者也只能看到這一個簡單印象,無從領會她的變化和體會。和郭嘉聊天,也能明顯感到時光的流逝。
在掃雷吧,我們的回帖其實遠多于主題、搬運、刪帖。大家總是熱情滿滿回復一大篇,針對每個帖子、每個人專門指引探討,甚至版聊。
知乎、媒體只帶來了一時的觀光客,掃雷吧卻是長久有力的新生力量,人們被專業改變認知、被熱情吸引留存,慢慢成為中堅,也有一路掃進Top10的。前幾天翻到2014年的帖子,記錄著當時的斷層,以及大部分新人來自掃雷吧的境況。當時感嘆,當掃雷慢慢淡出Windows,當吧里不再進人,我也沒辦法再變出一批批新人了。現在掃雷真的被Win8、Win10、手機推開。過不了幾年,這群掃雷的人、掃雷的事情就該慢慢煙消云散了。
感謝記者的記錄,盡管為了報道效果、風格做了些夸張處理(比如我們只是不喜歡推杯換盞滔滔不絕講些場面話。聚的多了,氣氛火熱的聚會不少,10年前老雷友和10年后新人間的陌生也不少,僅此而已。無法簡單理解為集體的孤獨、沉默)。但如果沒有這些記錄,掃雷的事情還能留下多少呢?至少留不下郭嘉躺地上的照片。
野球指所有的非職業籃球賽,它出現在企業團建、商家店慶,甚至田間地頭。如果說職業籃球是電視屏幕上的“廟堂”那么野球就是下沉市場中的“江湖”。野球手不隸屬于任何隊伍,他們隨時出發,給錢就打。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接觸各個領域的人。12月刊的報道通過6座城市,2個月的采訪,透過野球,窺見另一種中國。
@睡到不氣才起:無論我們看到多少,總會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一方世界,充滿野性也充滿魅力。

@楊小歪:這個文里的王璁原來上過北京小孩兒老看的雜志《39°2》。那時候還是大學生,說的是他打街球。留著臟辮,曾經扣碎過東單的籃板。那時候覺得好帥啊,現在看也老了,一點兒也不帥了。唉,感覺青春故事出了續集了。
@蘑菇ma:沒想到在這兒還能看到少年時的男神,那會兒電視里每星期都有放王璁和吳悠的那檔節目,后來也斷斷續續地了解過他們的生活,知道王璁上了北大,沒想到他的生活出了這些變故,那會兒一直認為以他們的心氣一定會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的,不管如何,希望他們一直都好,謝謝他們出現于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