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伙勝
水彩畫從19世紀傳到中國,很快被大眾所接受,同時在中學和小學普及開來。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范畫、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水彩畫的基本方法與步驟。我們應該主張干濕并用法進行教學。干濕并用法指的是在有的地方用干畫法,有的地方用濕畫法。這種畫法可以快,也可以慢,表現力強,初中學生也容易掌握。在水彩畫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傳授干濕并用法,以求收到更好的實效。下面談談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水彩畫技法的體會。
胸有整體是指學生需要掌握素描和色彩的基本知識,以及畫面的整體構思:色彩基調,黑白灰的處理及整體效果的關系等。局部畫起它的意思是把畫分成幾個部分,然后逐漸完成。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的精神集中,畫的范圍縮小,時間與水分都容易把握,干濕畫方法使用得當,進而避免畫不好的現象出現。水彩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靜物畫訓練。在靜物畫之前,可以指導學生對幾幅靜物臨摹,讓學生了解工具的特點,掌握水彩畫的方法,感受水彩畫的特點。繪畫時,指導他們遵循以下步驟:
鉛筆起稿。由于水彩顏料本身具有特殊的透明度,為了保證作品的最終完整性,在繪圖時不宜使用太黑的鉛筆,一般鉛筆硬度在2B左右即可。而且由于上色后鉛筆痕跡很難擦掉,所以,上色前應擦掉一些不必要的輔助線條,特別是淺色部分。
上大體色。從整體出發,用大筆筆觸,處理各種物體的一般色彩。注意每個色塊的關系,在明度、色相上不僅要區分,還要把握整體的協調。要求在初始上色時,留出留白的位置。例如畫一個香蕉,從亮部開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黃色;未干時迅速在中間涂上土黃色,讓它和淡黃色自然的結合在一起;然后趁其未干的時候再涂上淡褐色,讓它與黃色相融合,然后在反射部分涂上灰綠色,在反射部分涂襯布色作為環境色。通過這個方法香蕉就基本畫好了。
深入塑造。對靜物的表現,要準確的畫出大體的塊面,對靜物的基本特點一定要準確表達出來,用筆著色要干脆,并進行反復的修改。在對主要對象進行一定程度的刻畫后,同時對襯布的褶皺紋理進行刻畫,進一步渲染,整體效果更加生動自然。
靜物畫在色彩和構圖上有特殊的要求。由于水彩畫顏料本身的特點,其繪制過程一般是由淺到深,由濕到干,由整體到局部的方法來繪制。不同物體的特點、重量感、色彩關系、空間和明暗關系,都必須有更準確的表現。必須有高度的把握,同時必須對畫面有深刻的描寫,要用耐心去畫。經過觀察與分析以后,把自己獲得的感受,通過水彩相應的技法表現出來,進而可以做到“形神兼備,以形寫神。”
指導學生欣賞水彩畫時,教師要講解畫的步驟方法和色彩特點,讓學生了解水彩畫的特點,讓學生知道如何保持水彩畫的透明。調顏色的時候不要多種顏色進行調和,盡量一次畫好,最好不超過三次,那樣畫面的整體效果才會好看。臨摹的時候要讓他們掌握水彩顏料與水彩筆的特點與使用方法,以及混合和控制水彩筆水分的方法。無論目標是簡單還是復雜,都要進行長時間或短時間的觀察與分析,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在大腦中對畫面的結構,比例等都有了正確的了解,那樣才可以更好地把水彩畫畫好。對物體沒有觀察就馬上動筆是不妥當的,表現出來的物體也不好看。觀察與體驗既包括理解與實踐,也包括情感的升華。
帶學生外出寫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畫一部分景點,一邊畫一邊分析,如何去畫,畫的時候會出現什么問題,應該怎樣去解決,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從而了解寫生的方法和步驟,那樣就可以掌握寫生的方法。例如,在一組靜物當中,有一串葡萄,一個花瓶,這些本來沒有生命的物體,如果從美術的角度來分析,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在我們表現的領域里,它們與有生命的東西一樣。真誠地描繪它們,同時并賦予強大的熱情,贊美它們所表現的生命張力,也正是畫家對生命,對生活的一種執著的追求。
幫助學生修改自己的繪畫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一個學生畫不出來的時候,老師干脆畫一畫,會讓學生頓悟,幫助是很大的。班級學生多,那么重點應該給誰改畫呢?我覺得把兩端改到中間比較好,畫得好的人改一下,畫面就會很漂亮,進而給同學們提供了范例,給水平較低的同學增加了自信。同時幫助普通學生改變一兩個物體,比如一個蘋果和一個香蕉,然后鼓勵他們用這種方式大膽地畫其他物體,不怕畫不好,堅持畫完,時間長了就會進步。經過靜物寫生以后,他們學會用了用藝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手中的畫筆去表現想要表達的景象,從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總而言之,一切自然的東西如果不經過藝術的處理與加工的話,就不會成為生動的藝術形象。每一幅學生的水彩作品,都會反映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師在改畫時,要多啟發,多引導,讓學生保持原有的個性,不要統一標準,讓他們自由去發揮。畫面的整體處理是繪畫不可缺少的環節,大膽地取舍有利于更好的表現主題。提高水彩繪畫的能力,除了單靠技法的熟練之外,還要靠學生本身的思維能力,重點是動腦去分析。水彩寫生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如何才能開展好水彩畫教學,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藝術更好的傳承下去,這還有待于我們在美術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索與研究,并為之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