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受到一定的影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高校工會作為學校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在疫情期間,積極調整工作內容和方法,做好抗疫的后勤保障工作。
目前疫情進入防控常態化,高校需展開多維度的防護工作,對高校工會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工會將防疫工作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以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建設和諧校園為重點,建設成為一個溫暖貼心、智慧高效的組織。
1.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是境外疫情還在蔓延,國內有些地區疫情出現反復,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風險依然嚴峻。高校教職工的日常活動范圍因而受到了嚴格管理和限制,而且社會上一些非正式渠道發布的信息也會對教職工造成影響,導致一部分教職工產生思想波動和恐慌心理。因此,高校工會應采取積極措施,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進行輿論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教職工克服心理恐慌及思想困惑。
2.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體現學校文化內涵的物質和精神的成果,既包括校園校貌、規章制度,也包含辦學理念、發展戰略、培養目標、大學精神等。高校工會是以廣大教職工為主體的群眾組織,具有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在構建先進校園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拓創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工會通過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調節教職工的思維和心理狀態,使之放松心情,堅定信心,戰勝疫情,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其次,工會通過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宣傳教育,樹立典型,促進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職工的道德行為,提高道德水準。再次,工會通過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培養教職工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和團結合作的奮斗精神,加強教職工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提高學校的凝聚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也要保持常態化。只有將創新變成常態化,工會才能持續為教職工做好服務工作,真正履行參與、維護、建設、教育四項職能。
1.創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引領作用。首先,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要配合學校,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制度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疫情防控責任制度、報告制度、登記制度、晨檢制度、消毒清潔制度等,認真做好一線教職工的安全防護工作。同時,密切關注教職工動態,引導教職工認真落實防疫要求,如實上報個人相關行程信息,嚴格落實隔離措施,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防疫工作。工會還應為教職工提供后勤保障服務,為教職工發放口罩、手套,為每個辦公室配備消毒液等。其次,作為高校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高校工會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引領作用,帶領教職工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充分發揮先進模范的引領示范作用,在教職工中選樹典型,積極弘揚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不斷增強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體諒學校困難,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最終實現學校和教職工的共同發展。同時,加強基層調研,及時掌握疫情對困難教職工的影響情況,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教職工及時納入幫扶系統,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對于因疫情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教職工,發放困難補助。
2.創新工作載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積極構建智慧工會。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廣大教職工的教學和科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教職工居家辦公,線上教學,互聯網已成為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應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創新工作載體,使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智慧工會。在服務教學科研的過程中,高校工會可以在已有的門戶網站基礎上,使用微信公眾號、微博、QQ、APP等新媒體,進行信息公開、輿論引導、提案征集、權益維護等,還可以利用抖音、今日頭條拓展交流溝通渠道,滿足不同教師群體的需求。例如,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新媒體,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廣大職工不信謠、不傳謠,減少恐慌,提振打贏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利用工會微信群及時傳達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不定期發出疫情防控權威信息,統一思想,科學防疫,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和能力;加強網上建家力度,圍繞教職工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宣傳引導,積極開展教職工心理疏導、情緒安撫等心理健康服務,引導廣大教職工疏解焦慮情緒;學校通過線上征集提案,發布通知,教職工利用新媒體建言獻策,提高民主管理與決策的水平;通過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開展網上文體活動等方式,豐富教職工業余文化生活。
3.創新工作內容,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高校工會是以廣大教職工為主體的群眾組織,具有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作為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在構建先進校園文化、促進學校建設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應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通過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等各種形式開展各種文娛、體育活動,積極打造教職工健康工程。通過活動滿足教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業余文化生活;還可以增進教職工之間的團結合作,調動工作熱情,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增強學校的凝聚力,使學校更加充滿活力。因此,高校工會應深入基層調研,全面了解教職工的需求,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開展文體活動,掃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定教職工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使廣大教職工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校建設和發展中。
在舉辦活動過程中,高校工會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精心策劃,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還要靈活多樣,突出特色。例如,開展以“戰疫有我,有我必勝”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征集活動,舉辦“閱讀強素質·奮斗建新功”為主題的讀書征文活動,舉辦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愛教職工身心健康”為主題的健康知識競賽,以校園新媒體和校園網為載體開展視頻宣傳、微信推送、知識問卷、線上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形成校園環保、節能、綠色、文明的生活新風尚;舉辦籃球、足球、乒乓球團體賽等體育比賽項目,不僅可以提高教職工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展示了校園文化和團隊精神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堅定了教職工共同抗擊疫情、戰勝困難的信心,還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工會應圍繞防疫工作及學校中心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提升實踐能力,幫助教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真正成為教職工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