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有多重要,你真的知道嗎?千萬別拿自己的工齡不當回事!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工資、休假,還與養老金等福利掛鉤。本期,我們就為您詳細介紹一下與工齡相關的權益知識。
工齡是指干部職工以工資收入為全部或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可以分為社會工齡和連續工齡。社會工齡,也稱一般工齡,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總的工作時間。連續工齡,既包括本企業工齡,即職工在一個工作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也包括前后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并計算的工作時間,中間不能中斷。
1.工資收入。在職工工資收入結構中,工齡工資、部分津貼、補貼等都會受工齡長短的影響。同時,在職稱評定中,一般都會對工作時間作出一定要求,而職稱又會間接影響工資收入。
2.養老金待遇。 《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規定,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職工退休后享受的待遇水平越高,而繳費年限一般與社會工齡有關。
3.醫療期。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依據工齡的長短,勞動者可以享受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對某些患特殊疾病 (如癌癥、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內尚不能痊愈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4.帶薪年休假。 《勞動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職工在同一或不同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5.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綜上所述,太多的待遇與工齡息息相關,大家要充分重視自己的工齡問題,千萬不要讓工齡受到損失。
1.要保存好有關工作經歷的記錄。勞動合同是工作經歷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明,千萬要保存好。
2.注意人事檔案。這個檔案一般都是由工作單位或者人才、職介等部門保存,員工個人是不能自持檔案的。雖然檔案不在自己手里,但在工作有變動的時候,員工也要注意這個問題,有必要時可以跟單位的人事專員確認一下,以免將來遇到麻煩。
3.社保不要中斷。很多員工在工作變動時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斷檔期,上家和下家之間沒有做到“無縫銜接”,還有人因為個人靈活就業等問題,都會出現很長時間沒有工作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這段時間就沒有“工齡”了。
如果不想影響到社保繳費年限的計算,可以將檔案寄存到人才或職介機構,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通過這些機構繼續參加職工社保。等找到新工作時,再將社保關系轉移過去。這樣,社保就不會中斷了。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