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仍有一部分職工由于種種原因,如重病、子女就學或其它意外災害等情況,使日常生活陷入困境。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是職工基本利益的維護者。幫助困難職工走出困境,實現精神、物質的“雙脫困”,是工會組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困難職工的思想疏導和幫扶工作,幫助困難職工渡過難關,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新形勢下工會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是工會組織“以人為本”,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的有效途徑,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履行工會組織基本職責、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舉措,對提高職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增強企業凝聚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的歷史時期,工會組織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高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旗幟,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各級工會組織建成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使所有工會干部都成為職工群眾的“娘家人”、貼心人。
作為職工利益的維護者和代表者,做好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工會的基本職責。把工會建成困難職工群眾的“娘家”,既是黨的殷切期望,也是職工群眾的強烈期待,更是工會組織肩負的神圣責任。各級工會應該為困難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順應黨政所需、滿足職工所盼。
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不僅關系到每一位職工的切身利益、家庭和諧,更關系到整個職工隊伍的穩定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只有切實維護廣大職工權益,特別是困難職工群體的合法權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進一步穩定職工隊伍,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為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困難職工致困原因多樣,檔案管理復雜,造成企業幫扶力度有限,有的沒有形成幫扶救助的長效機制,對于一些臨時的、突發的新情況,不能全面有效地覆蓋。
建立健全困難職工幫扶保障體系。加強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幫扶機制,使常規的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職工保障體系轉化,形成幫扶救助的長效機制,讓困難幫扶工作更有成效,覆蓋范圍更加全面,切實幫助職工解決在醫療、生活、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一是完善幫扶制度,實現困難職工檔案動態管理。根據北京市總工會要求,集團工會每年定期組織基層單位工會深入一線調查核實困難職工情況,全面摸清底數,確保幫扶工作不漏一人、不丟一人。做到隨時發現隨時填報,隨時脫困隨時撤檔,實現困難職工檔案動態管理。
二是創新幫扶形式、加大幫扶力度。豐富創新幫扶形式,除每年開展常規的“兩節”送溫暖、夏季送清涼、金秋助學、重病慰問等相關工作,還拓寬幫扶慰問渠道,積極開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并對職工突發性的困難給予及時的救助。在加大職工互助保障工作幫扶力度方面,同時抓好投保、理賠、重病慰問三個方面。首先,抓好職工投保工作,保證人員、險種的雙覆蓋率100%,確保每一位職工患病后都能得到多重保護。由于每項險種的交叉理賠方式,在職工患病后,可以得到多項險種的同時賠付;其次,在患病困難理賠過程中,及時準確地申報,保證賠付款盡快交到職工手中;最后,做好患病困難職工及其家庭的慰問工作,根據職工互助保障政策,對突發重病致困職工及其家庭進行及時的慰問。同時對這些職工做好相關的登記,在每年年底的超封頂線二次慰問活動中,再次為這部分職工申請相關的慰問款項。
三是完善幫扶款項監督制度。集團工會在每月召開工會委員會擴大會議的時候,都要向會議匯報各單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申請會議審議通過。做到每一筆幫扶金額的都公平、公正、公開,確保每一筆幫扶資金做到幫得準、扶到位,使幫扶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做到幫扶款項公開透明,讓職工能行使監督權力,實時監督。
在新形勢下,企業工會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新要求,準確把握廣大職工新需求,努力建設和完善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長效機制,不斷轉變工作思路和觀念,研究思考出更多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新辦法,更好地為職工服務,為建設和諧企業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