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寶寶們,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直播,確實有點緊張。”3月7日晚上8點,山東省惠民縣委書記殷梅英化身網絡主播,在淘寶直播間里向網友推薦當地的各種農產品。
學習用手 “比心”,把 “你好”改為 “寶寶們好”……殷梅英學著網紅主播的樣子推銷起來, “這香酥梨不僅甘甜,而且水分大,符合歐盟標準。”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殷梅英就幫當地農民和企業銷售香菇2萬斤、梨2萬斤,還有1.5萬個雞蛋、1萬瓶醬菜、300斤蒲公英。
同樣,湖南省江永縣縣長唐德榮于3月15日上午出現在 “芒果扶貧云超市”直播間,也和屏幕后面的網友打著招呼: “各位寶寶,上午好,我是江永縣人民政府縣長唐德榮,我為江永沃柑代言。”化身 “帶貨”主播的縣長唐德榮,是為了推薦江永當地的特色農貨——江永沃柑。 “江永沃柑肉汁脆嫩,甜蜜多汁,歡迎大家來江永采摘、品嘗。”當天,江永沃柑銷售23.5萬斤。
原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多地農產品供需出現短期失衡,一些地方農產品滯銷。為破解這一難題,中國許多地方干部走進網絡直播間,為百姓 “站臺”。
近年來, “直播帶貨”在年輕人之間成為流行的新潮詞匯,如今,在意料之外的疫情之下,也成為地方政府發展農產品電商和扶貧攻堅的新方式,農產品搭上網絡直播的快車出山進城。據統計,今年2月,僅到淘寶直播帶貨的縣市長就有20多位,3月到淘寶直播的縣市長達到130多人。
在網絡直播上共同戰 “疫”,直播帶貨 “戰疫助農”,助力優質農產品走出村寨,成為云端戰 “疫”中的靚麗風景線,改變了很多人對網絡直播娛樂化的刻板印象,加速催生、壯大“直播經濟”。
可以說,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 “直播經濟”不可小覷。直播+教育、直播+科技、直播+醫療、直播+體育、直播+會展、直播+房地產、直播+金融……直播賦能的領域在不斷地拓寬。
實踐表明,直播產業不僅是傳播快樂、分享精彩的重要渠道,也是線上交易線上服務的重要場景。直播產業與各行各業、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生態環保、文化體育、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不斷加強連接,日益滲透到各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推動著產銷對接、社會協同、開放共享、財富創造。
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今年中國在線直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作為去年最為火熱的新興商業模式之一,直播電商在防疫期間迎來新的發展高潮。專家認為,“直播經濟”或將推動未來直播行業衍生出不同的經濟生態系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劉玉書表示,直播帶貨的火爆,首先是因為數字化交互全民化已經孕育出了舉足輕重的線上市場;其次,隨著5G等技術廣泛在高速互聯與個體生活之間的深度融合,流量逐步在走向私域化,網紅帶貨就是在這種 “私域場效應”下得以放大傳播效果,產生了更強的帶貨能力;最后,消費行為社交化也推動了直播帶貨的發展。因為消費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物質需求,已經逐步成為了數字社會中的一種社交模式,而網紅作為數字社會中社交網絡的流量節點,成為 “帶貨”能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 “直播經濟”走紅,若不予以管控,亦會引發信任危機。1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以 “直播經濟”為代表的消費新場景帶來的維權新挑戰尤為引人關注。一些平臺涉嫌夸大宣傳推銷, “名品”變贗品, “好貨”變“水貨”,誤導了不少消費者。
事實上, “直播經濟”應走規范化發展之路,走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 “陽光大道”。各大短視頻和直播平臺需不斷完善內容審核機制和誠信評價機制,提高平臺準入標準,規范平臺支付和訂單跟蹤系統,約束平臺商家建立良好的售后機制;監管、執法部門應建立網上巡查機制,建立網上 “帶貨”信用體系,在全網開展數據打假行動,提高欺詐的成本;同時,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 “帶貨”行為,應依法從嚴從快查處。通過多方協同共治,引導“直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一個共識毋庸置疑:相較于積壓在倉庫的貨品, “帶貨”就是最硬核的抗疫情、促生產、穩就業。數字顯示,過去一個月,超過50%的品牌電商旗艦店開通直播賣貨,線下門店直播也迎來爆發增長。啟動門店直播的商家多了5倍,做直播的導購多了10倍,并以每周翻倍的速度持續壯大,帶動線上線下業務雙增長。如果說這些數字還略顯宏觀,那么,不妨看看下面具體而微的例子:3月19日,山東曹縣漢服源產地的180多家企業和商戶在線直播推介了近5000款漢服及周邊。女縣長變身漢服主播,彈幕上一片 “想和縣長去逛街”的歡樂互動。在 “縣長帶貨”環節,直播間匯集超過160萬人次觀看,商戶在半小時內售出了漢服3000余件。
應當看到,就目前而言,直播行業在發展上還處于效果有限的初級階段,不僅內容同質化問題較為明顯,而且營收手段相對單一。要使 “直播經濟”在未來的市場中行穩致遠,還要在直播內容上尋求新突破。
“直播經濟”的加速推進,映照出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廣闊的內需空間。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期間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真正抓住 “直播經濟”的風口和紅利,業內各方還需要邁過很多道 “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