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圍繞工作體系、基礎設施、人員力量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滿足新時代勞動爭議調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一是補架構之短,夯實組織建設。針對原有工作體系不夠健全、人員力量薄弱等問題,配齊配強調解委員會班子,由區總工會分管領導兼任主任,增配副主任2名,分別由區職工服務中心主任和區律工委主任(律協會長)兼任;增配委員4名,分別由區人力社保局調解仲裁科科長、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區總工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和律師代表兼任;明確1名取得仲裁員資格的工會干部擔任專職調解員,并增配兼職調解員10名(其中律師6名、法律工作人員4名),在每個工作日安排1名律師在調解室值班,確保職工認得到門、找得到人、辦得了事。
二是補基礎之弱,規范日常運行。加強調解委陣地建設,將調委會辦公室從原重慶石松律師事務所遷入新修建的區職工服務中心綜合大樓,使辦公面積擴大兩倍。在調委會設立職工法律援助中心作為專門辦事機構。在工作過程中,制定了一圖(調解工作流程圖)、三表(工作組織網絡表,近期調解案件進度表,調解案件統計表)、五制度(矛盾排查制度,糾紛登記制度,隱患報告制度,案件回訪制度,卷宗檔案制度)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流程,進一步促進勞動爭議調解工作規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
三是補經費之缺,強化物質保障。加大經費投入,2017年以來,區總工會共投入專項資金18萬元用于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并由區總工會進行預算,按照100元/天的標準,對值班律師給予坐班補貼;對調處的勞動爭議案件按照750元/件的標準給予辦案補貼;仲裁訴訟結案的援助案件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后臺審核為準,分別給予每件1000元、1500元、4000元不等的辦案補貼。對于劃撥的經費嚴格審核把關,每年底由區總工會安排實施經費審查,并納入上級組織巡視檢查范圍,確保做到專款專用,最大限度提升經費使用效率,為開展維權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經費和物質保障。
堅持“長、寬、高”相結合,構建多渠道、廣覆蓋的立體式預警、調解、訴訟網絡體系,努力發揮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優勢。
一是突出關口前移,拉伸勞動爭議預警“長度”。在全區23個鎮街和規模以上企業中,普遍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明確基層工會和企業工會主席為調解聯系人。對于出現勞動關系緊張或發生群體性爭議苗頭時,由聯系人在第一時間向所在街道工會報告,街道工會匯總后第一時間報告區總工會,形成縱向到底的勞動爭議預警線,及時掌握各類苗頭性信息,加強事前預警和源頭預防。調解委員會依托街道工會,每月開展一次勞動關系形勢分析會,把握發展態勢,有針對性地制定預案,確保勞動關系領域的矛盾糾紛預警及時有效、調處有力。
二是加強過程管理,拓展爭議調解覆蓋“寬度”。根據勞動爭議糾紛的大小、涉及人員的規模等因素,先后制定出臺《重慶市永川區總工會勞動爭議案件分級調解實施細則》《重慶市永川區總工會 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委托調解的實施方案》等三項工作規則,綜合運用及時調解、指定調解、簡易調解、一般調解、聯合調解等5種方式,分級負責、區別對待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和日常事務的管理、協調。截至2020年9月底,成功調解勞動爭議案件3786件,涉及標的額達1.69億元。
三是開展法律援助,提升職工群眾認可“高度”。抓住職工權益維護的主要對象、重點環節和關鍵問題,通過來信來訪、法律援助、外出維權等方式,切實保護職工合法權益,近年來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25件,為1469名職工挽回經濟損失2652.155萬元。從受援群體來看,農民工援助案件682件,占總數的82.66%,該受援群體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對象;從承辦結果來看,勝訴率為87.96%。今年,針對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職工勞動爭議調解案件增多的實際,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5件,現已辦結176件,其中調解結案44件,仲裁訴訟結案132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364.48萬元。此外,堅持走出去為永川籍外出農民工維權,深入廣西、山西、青海、寧夏、云南等地,為本地農民工追討欠薪、工傷工亡賠償金累計達4000多萬元。
實施宣傳發動、理論培訓、實踐鍛煉“三輪驅動”,不斷提升勞動爭議調解隊伍業務素質和服務技能,增強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實效。
一是搞好宣傳,多管齊下造氛圍。利用憲法宣傳日、節假日、農村趕場等時機,在人員密集的社區、鎮街、廣場等地開展各類維權宣傳咨詢活動。將維權熱線、維權內容制成聯系卡,發放到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手中。運用《重慶日報》、永川電視臺、區總工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多渠道宣傳發布信息,擴大維權工作的知曉度。截至日前,共計組織150余次專題活動,印發各類維權宣傳資料8.74萬份,登報20余次,新聞專題報道10余次。
二是開展培訓,多向取經強素質。先后投入4萬余元培訓經費,組織22人次,到北京、杭州、西安、廣州等地進行學習培訓。加強與區內人力社保、司法、信訪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通過內聯外引、業務共促、培訓共建等方式,有效整合區內資源。在工作中把普法工作與提高調解員、企業和職工整體素質相互結合,注重實效,達到解決勞動爭議和提高企業和職工法制意識相統一。
三是實施演練,主動介入增實效。調解委員會定期組織專、兼職調解員深入企業,通過召開不同形式的職工座談會、走訪個別職工等形式,廣泛聽取職工對維權工作的意見建議。在實踐中,創新維權理念,調整工作方式,變被動維權、事后維權為主動維權、事前維權,積極構建有司法保障支持、工會主導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勞動爭議大調解新格局,確保將一些可能發生、激化的勞動爭議案件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