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模,作為優秀人才,物質激勵和保障固然重要,但發揮勞模的示范引領作用,提升勞模價值,釋放勞模正能量,需要搭建必要的平臺。而且這個平臺還必須是合適的,否則,勞模的作用就無法達到最佳效果。比如,某些單位的技術骨干被評為勞模后,提拔到了領導崗位,就不一定恰當。一些高端技術勞模,往往專注沉迷于自己的技術研究領域,看重的不是官銜多大、待遇多好,而是干事創業的“舞臺”有多大,好讓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人生抱負得到實現。
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中建一局把勞模培養使用與事業發展緊密結合,按照“你有多大才,就搭多大臺”的理念,因才而設,搭建勞模成長的創業平臺,為勞模大顯身手提供了用武之地。
陳蕾,是大家公認的建筑領域技術專家。她曾任“水立方”的項目總工,克服了國內外無先例可參考、無規則可遵循的巨大困難,成功攻克了世界首創多面體空間剛架結構體系、滿足奧運比賽要求的世界最大ETFE氣枕圍護結構體系及復雜的室內環境等施工技術難題。“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建造技術創新與實踐”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當年20項一等獎中唯一的土木工程類成果。陳蕾也成為了企業響當當的“名片”。
如今已成為中建一局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的陳蕾,站在了一個更寬廣的平臺上。一方面,她利用自己的技術特長和優勢,帶動更多的年輕技術人員更快成長;另一方面,她繼續發揮善于鉆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抓住一切機會收集和學習最新的技術,不斷積累和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逐步成為企業的技術專家型人才。
與陳蕾不同,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的巖土專家周予啟放棄了當領導的機會,主動要求堅守總工崗位,繼續用他的聰明才智,服務首都建設。作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市政道路及綜合管廊項目的技術總指揮,周予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在北京首次應用矩形預制混凝土頂推工藝,利用盾構機將一節節的矩形混凝土預制管片連在一起,這個“鋼鐵穿山甲”成功下穿大廣高速,打通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周邊居民的“生命線”,為京津冀一體化建設貢獻了力量。
讓各類勞模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使其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釋放創新創造活力,為勞模實現自身價值提供廣闊舞臺,推動勞模成長與事業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也是中建一局在勞模管理方面的亮點。其實,勞模的創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勞模關心和支持的力度。為勞模在事業平臺、考核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實施傾斜政策,切實讓勞模干得舒心、留得安心,是一個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
微評1
毛建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向上向善的價值導向。我曾與一位環衛系統的全國勞模有過深談。談及自己最大的感觸,不是組織上給的榮譽,而是給了她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她帶領一幫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也說明,相比鮮花與掌聲,更應給勞模干事創業的空間平臺,榮譽不應成為勞模的包袱,影響了他們發揮更大作用。
微評2
余嘉熙:抓技能培訓、促轉移就業、建產業基地、重金融帶貧……勞模助力精準扶貧,是弘揚勞模精神、提升工會工作的載體平臺,將勞模精神從點到面融入脫貧攻堅工作,定能盤活扶貧一盤棋。各級工會可以持續加強領導,堅持工作重心、資源配置、組織力量向勞模扶貧工作傾斜,講擔當、抓深入、求實效,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好工會作用。勞模是各行各業的杰出代表,只要有平臺、有保障,勞模在脫貧攻堅戰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