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二強
【摘要】毋庸置疑,政府無論對會展業發揮宏觀調控職能,還是對展會項目直接運作,都存在其必要性及合理性。本文通過梳理政府在會展業中角色作用由強到弱的轉變歷程,分析政府在會展業發揮實然角色存在的問題,指出政府介入會展業應該把握分寸,分領域退出和加強,應當逐步從會展業的前臺退到幕后,在加強宏觀指導、完善產業政策、強化協會建設、推動展會轉型等方面多做思考,才能提高我國會展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會展業 政府介入 對策
由于政府對會展業承擔外部正效應的期望增強,同時隨著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各地政府發展會展業的力度也越來越大,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和行為不僅受到會展業的關注,也是學術研究中亟需回答的問題。
(一)政府介入會展業的必要性
一是會展場館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甚至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但場館的投資回報率低,如果沒有政府強勢介入,完全依靠市場化運作的話難度很大。
二是會展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的特征,涉及餐飲、酒店、景區、交通、物流、廣告傳媒、裝修等諸多行業,具有強大的正外部性,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內部結構的優化、服務水平的提高,所以也需要政府積極參與。
三是會展業發展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作為支撐,展會是大規模的短期行為,對一個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有著巨大考驗,此時政府必須調動各種資源,強化服務,才能提高保障能力。
四是大型會展活動具有廣泛參與的特點。受政治經濟因素影響,有些展會需要由政府強勢介入,如進博會就是一項由政府組織或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國際性博覽活動。
(二)政府介入會展業的行為目的
會展業具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雙重屬性,天然決定了它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介入。這不僅可以拓寬政府服務鏈條,也給政府官員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其個人的影響力。
政府的重要職責就是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所以發展會展業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因為會展業屬于朝陽產業,前景好、收益明顯。《2018年度中國展覽業發展狀況簡要分析》提到,2018年,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會展業仍然保持增長;同時,會展業還能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就業。另外,政府可以通過舉辦國際性展會對舉辦地整體形象進行宣傳,以提高整個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政府介入會展業的行為方式
宏觀層面,調控指引、扶持辦展主體和樹立品牌、優化辦展環境、提高公共服務等。
微觀層面,分為兩種情況:第一,政府替代市場參與展館建設和管理;第二,直接參與展會運營,這種情況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效率損失,甚至會產生“尋租”、交易費用增加等問題。因此,在德國、新加坡等會展業發達國家,雖然政府投資建設并管理展館,但不介入展會的具體運營,基本都是通過行業協會進行協調。
一個國家會展業發展水平很大程度反映了該國的整體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隨著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實力蓬勃發展,其會展業也在迅速發展中。我國從90年代以來,展會數量從少到多,規模從小到大,以較快速度增長,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亮點。近年來,中國會展業的發展呈現出了較為強勁的勢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成為了我國區域會展中心城市。
(一)會展業發展歷程中政府角色變遷
1949年至1977年,政府在展會當中扮演“全能政府”的角色,包攬了絕大部分事務,在展會運作當中無所不及,無所不管,成為展會的主角。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體制轉型,各級政府賦予了展會招商引資、展示展銷、技術交流、貿易往來的經濟功能。由于市場發育不完善、資源有限、經濟競爭力不強,政府和行業部門仍然作為展會的主要參與者出現,都會大力培育政府主導型展覽會,并且強勢介入,積極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扮演著“強勢政府”的角色。
中國加入WTO后,各級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通過展會來推動經濟發展和促進出口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這個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政府主導型國際展覽會。這些展會在招商引資、促進貿易、帶動經濟、交流信息、展示成就等方面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也在舉辦展覽會當中獲得了巨大利益,包括政治成績、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力等,所以政府很難主動退出自己在展會中扮演的主要角色。不過,在這一時期,我國會展業在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方面都邁出新的步伐,政府介入的方式和目的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一些大型重要展會為政治服務的目的更加明確,政府通過申(主)辦奧運會、世博會、進博會等,進一步塑造國家形象,謀取綜合效益;除政治性會展外的大多數會展活動不再把政治功能作為附屬功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會展業發展中的作用將得以充分發揮,我國會展業將實現新的發展和飛躍。
(二)政府介入會展業的方式
與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國政府在會展業發展過程中,除了實行必要的宏觀管理和行業監管外,還具有多樣的介入方式,比如采取審批制度,控制展會的舉辦;對會展業提供扶持政策;作為主承辦方直接參與展會運作;牽頭組團參與國內外知名展會;參與展館建設和管理等。
(三)政府介入會展業存在的問題
會展業中的主要組成主體有政府、協會、會展企業,三者在市場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有時又相互補充。政府宏觀調控、協會中觀協調、會展企業微觀運作,是一種理想狀態的目標模式。但目前政府角色定位模糊,所以離理想模式還有一定距離。
一是在宏觀調控上缺位。政府對會展業發展規劃不健全,導致本應所具有的的行業調控、政策引導、行業約束等功能缺失,從而最終使市場無法發揮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全國沒有會展業整體規劃,導致區域之間發展不協調,會展業與相關產業也缺乏協調機制,使會展業對經濟帶動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宏觀指導力度不夠,導致展館建設片面追求規模、美觀,忽視經濟效益和實用性;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進行有效管理,造成多頭審批、重復辦展等諸多問題。
二是中觀協調上越位。有不少本該由行業協會履行的職能,目前大多仍然由政府承擔,而且政府的這種越位行為大部分時候處于“又管又不管”的狀態,這些問題都是由行業協會機制的不健全造成的。雖然部分地方已出現相關的行業協會,但在行業原則及規范上仍沒有權威性,導致很多行業協會成為了政府的“下屬單位”,仍按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及思維經營,這與建立行業協會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也不利于行業協會的發展及自身建設。
三是微觀操作上錯位。其一,在政府直接承辦的會展中,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和運作經驗,因此其辦展的專業化程度受到影響;其二,在政府主導型展會中,會展從立項到實施都基于行政計劃或命令,資源配置上缺乏市場的有效調節,因此會展市場化程度不高;其三,由于政府辦展資金多來自于公共資金,因此政府辦展存在政府主導經濟行為的一個常見弊病,即預算軟約束;其四,在分散經營的情況下,不僅難以形成專業化的經營發展趨勢,而且造成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都有經營會展的情況,影響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本職工作,同時有損政府形象和聲譽。綜上所述,政府對會展業發展的干預,應該以一個合理的方式和一個適當的尺度,既不能放之不管、無所作為,也不能干預過多,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的秩序。
當前形勢下,政府應加強對會展業的宏觀調控及政策幫扶,進一步完善會展業相關協會的服務協調及監管自律功能,指引會展企業之間公平有序競爭及規范化經營,建立會展業三主體共同依靠市場的力量發揮作用的理想模式。通過弱化政府直接干預、強化協會管理服務等,使會展企業充當經營主角,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按照這一思路,政府介入會展業應做好如下幾點:
(一)加強宏觀調控
政府對會展業加強宏觀調控的前提是,明確執行主體及對該行業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思路,然后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現階段,在未設立全國性的會展業管理機構之前,為盡快實現歸口管理,可以考慮指定商務部或者貿促會作為對各種展覽、會議活動進行統一宏觀管理和調控的職能部門,至于大型活動則由政府成立臨時機構進行管理,然后盡快制定會展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內容涉及發展思路、發展定位、發展方向、實施措施和管理原則等方面。
(二)完善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是決定產業發展方向、規模和速度的重要因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用于行業中介組織建設,支持國際性大型展會及會議的舉辦,資助國內信譽好、影響力大的會展企業組團參加境外展會,資助國內優質項目的國際推介活動,用于補貼國內培育和保護的品牌展會。
二是建立會展業信息服務系統。其一,通過公眾熟悉的行業媒體公開發布,形成會展信息的重要來源;其二,要加強與國外會展業的聯系,建立各種形式的信息交換合作關系,廣泛搜集并發布大量與會展業有關的信息資料;其三,加強會展信息服務載體的建設與維護,向公眾提供各類會展信息咨詢服務和相關的法律援助。
三是強化會展人才保障。完善激勵機制和選人用人機制,鼓勵引進國外高級會展策劃人才和會展領域的專家學者;支持辦好會展學院,鼓勵高等院校籌辦與會展相關的院系和專業。
(三)強化協會建設
在德國等會展業發達的國家,政府和協會關于會展業的管理職能已經融為一體,值得借鑒。
一是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下放權力、資金扶持等手段加快行業組織的快速發展。
二是完善行業協會的功能建設,讓行業協會主動作為,承擔政府不該管也管不了的事務。
三是承擔起企業需要而通過市場無法實現的職責,在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協調會展資源配置、溝通企業與政府關系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推動政府主導型展會轉型
政府應逐步退出經營主體,但是不能搞“一刀切”,要分情況、分領域、分時段區別對待。具體如下:
一是政府需徹底退出的展會。對那些只有政府掛名但不具有政治及公益性的展會,完全具備市場化運作條件的,政府應該徹底退出。
二是政府需部分退出的展會。對那些具有某些政治及公益性特點的展會,政府可以考慮實行政府主辦、企業執行的模式,再逐步轉變為完全市場化運作。
三是政府需重點介入的展會。對那些政治性及公益性很強的展會,如奧運會、世博會、進博會等,不僅能展示舉辦地的形象和實力,也能體現很強的政府意圖和政治目的,政府應該也必須全力介入。但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政府要兼顧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力爭實現雙豐收。作為主、承辦方的政府單位,要注意專業人干專業事,盡可能用服務外包的形式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參考文獻:
周常春.政府介入城市會展業的過程與特征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李勇軍.政府主導型會展及其市場化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
孫明貴:《會展經濟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鐵維緯. 政府在會展業中的職責探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陳靖.我國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69-74.
楊開忠,李文亮:政府在會展業中的作用[J],首都經濟雜志,2004年(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