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柳,席細平
(1.唐山學院,063000,河北,唐山;2.江西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330096,南昌)
結霜是大自然存在的普遍現象,當物體表面的溫度低于空氣的露點溫度,水蒸氣就會在表面發生凝結,冷表面的溫度繼續降低,就會發生結霜。結霜現象廣泛存在于冰箱、空氣源熱泵、冷庫、低溫工程等各個領域,為我們的生活及生產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1-2]。存在于換熱盤管的霜層,隨著霜層厚度的增加,不僅影響盤管換熱,除霜時還會帶來能耗的增加,嚴重時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結霜一直是制冷空調領域中難題之一,為此國內外學者們做了大量研究。首先需了解霜層自身的生長特性,才能采取措施來抑制結霜。對結霜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理論研究[3]、數值模擬[4]、實驗研究。其中實驗研究是研究冷表面結霜的重要方法,主要通過微觀及宏觀手段,觀測霜層生長狀況及影響霜層形態。而實驗室試驗一般在常溫下進行,能夠進行的實驗次數少,受環境因素影響,溫度、濕度基礎數據單一,從而對產品的性能不能取得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在以往實驗[5-6]中,都是用半導體制冷片進行制冷,通過溫控開關進行控溫,控制精度較差。本文提出一種用于冷表面結霜的實驗系統,可通過改變環境溫濕度、冷表面溫度,研究冷表面結霜的生長特性。通過顯微鏡可觀測冷表面結霜的微細觀結構。
冷表面結霜的實驗系統由3個部分組成,包括成霜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和焓差室,實驗系統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系統圖
成霜系統包括低溫恒溫水槽、水冷板、管道系統。低溫恒溫水槽可制備低溫冷水,其最低制冷溫度為-40℃,低溫恒溫水槽與水冷板通過供回水管連接。冷表面為鋁制水冷板,水冷板內部水通路為M型,可較為均勻地傳遞熱量。水冷板表面可經過打磨處理或噴涂涂料作為實驗表面使用,也可在水冷板表面用導熱硅脂粘貼試樣。管道系統由分集水器、塑料軟管、硅膠管組成,水管及分、集水器均做保溫處理,分水器中一路設有1根T型熱電偶,用來測量供液溫度。
數據采集系統包括數據采集儀、計算機、顯微鏡、CCD攝像機。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霜層的生長狀況,并通過CCD攝像機記錄,傳輸至計算機中,每隔30 s保存1次圖像。
整個實驗在焓差室內進行,焓差室分為房間1和房間2,水冷板、顯微鏡和CCD攝像機放在房間1中,計算機、數據采集儀以及低溫恒溫水槽放在房間2中,有效防止了低溫水槽冷凝器散熱及計算機散熱影響房間1中的溫度分布。房間1內可調節室內的溫濕度。
1)運行焓差室及低溫恒溫水槽。設定焓差室控制面板的溫度設定值及濕球溫度設定值。打開焓差室的空調系統;同時開啟低溫恒溫水槽,調節冷液溫度設定值。運行約1 h后系統達到穩定。
2)顯微鏡調焦。觀察冷表面表面特征時,采用40倍物鏡和10倍目鏡(實際放大倍數為400倍)。觀測霜層生長狀況時,采用20倍物鏡和10倍目鏡(實際放大倍數為200倍)。先調節顯微鏡,使計算機中清晰顯示試樣圖像。
3)試樣表面保持清潔,并用保鮮膜將試樣表面覆蓋,以防冷液在未達到設定值前試樣表面已經結露或者結霜。
4)撕開保鮮膜,用顯微鏡觀測試樣表面結霜情況。
實驗中采用的試樣為噴涂環氧樹脂的水冷板。水冷板的尺寸為120 mm×40 mm×12 mm,水冷板四周均噴涂環氧樹脂。改變環境溫度、濕球溫度設定值及冷液溫度設定值,觀察霜晶生長狀況。
環境工況為:環境溫度10℃,相對濕度60%(換算為濕球溫度是6.5℃),供液溫度為-5℃。選取實驗進行的時刻為1 min、3 min、5 min、10 min的照片進行對比,如圖2所示。在結霜實驗初始階段,幾乎觀測不到水珠的形成,實驗進行至30 s則會在環氧樹脂冷表面形成霜層。結霜初期會在試樣劃痕處率先結霜,以此為中心,周圍陸續結為霜晶。隨著時間的進行,約10 min后試樣表面霜層全覆蓋。根據凝結成核理論,在冷表面處隨機分布著凹坑、劃痕,這些區域被稱為活化中心??諝馀c冷表面接觸時,由于表面溫度較低,會在活化中心處形成微小液滴。液滴不斷長大,發生合并,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液滴發生凍結。冷表面結霜是一個復雜的現象,不僅存在液化、凍結過程還伴隨著凝華。

圖2 環氧樹脂表面結霜情況
霜層的生長不僅與冷表面的性質有關,還與冷液溫度及環境溫度有關。如圖3所示,改變冷液的溫度時試樣表面結霜過程。環境溫度設定值為10℃,相對濕度設定值60%(換算為濕球溫度是6.5℃),冷液溫度設定值分別為-10℃、-5℃。從圖3中可以看出,冷液溫度降至-10℃時,霜晶生長明顯加快,霜晶的密集程度增加,且較冷液溫度為-5℃時粒徑變小。10 min后的霜層厚度明顯比冷液溫度為-5℃時大。這說明了冷液溫度降低,空氣與試樣表面的溫差加大,換熱增強,在試樣表面發生相變加劇。

圖3 改變冷液溫度設定值冷表面結霜情況對比
如圖4所示為改變環境溫度時試樣表面結霜過程。將實驗工況變為環境溫度5℃,相對濕度60%(換算為濕球溫度是2.1℃),冷液溫度為-5℃。從圖4中可以看出,環境溫度為5℃時,霜晶生長較為緩慢;10 min時,環境溫度為10℃的冷表面霜晶覆蓋全視角,并且隨著時間的進行霜層厚度逐漸增加。這是因為當環境溫度降低時,空氣中容納水蒸氣的能力降低,在空氣相對濕度不變的情況下,5℃下的空氣含濕量低,因此霜晶生長緩慢。

圖4 改變環境溫度設定值冷表面結霜情況對比
本文搭建了冷表面結霜實驗系統,并將其應用到觀測噴涂有環氧樹脂涂層表面的結霜情況??赏ㄟ^改變環境工況及冷液工況,觀察環氧樹脂表面霜晶大小及疏密程度變化。實驗結果表明,環氧樹脂表面凹坑、劃痕最先結霜;冷液溫度和環境溫度對冷表面結霜有很大影響,冷液溫度越低,霜晶形成粒徑較小且密集,霜晶生長較快;環境溫度越低,由于空氣中含濕量較低,霜晶生長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