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處持續蔓延,12日,NBA宣布暫停本賽季剩余場次的比賽。稍早些時候,意大利總理孔特宣布全國體育賽事暫停。意甲停了,歐洲足球賽場上的其他賽事也不妙,雖然歐足聯準許進行沒有觀眾的空場比賽,但這也不是良策,球員當中已經有人不幸被病毒感染。
總說辦法比困難多,有時候,恰恰伴隨解決現有問題,又發生了新的難題。對于空場比賽,NBA球星詹姆斯的第一反應就是“沒有球迷我就不打了”。雖然他很快就明白了生命健康比籃球更重要,但還是晚了一步,連空場比賽都被叫停,因為疫情發展之快已經超過賽程。
世界之大,總有“凈土”,不是因為疫情尚未發生,就是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于是,便有將隊伍拉到這些地方訓練的籌劃,或將賽事改到這些地方舉行的建議。運動員和體育官員無非想保住好不容易才有的長進以及由此形成的競爭優勢,為自己增加幾分勝算。這樣的想法和做法無可厚非,干體育的,誰也不愿爭光之機已在眼前,卻被突發的疫情攪了局,尤其是備戰期盼已久的世界大賽和奧運盛事。
能在少有疫情干擾、相對安全的地方潛心修煉,的確是一樁幸事,絕非誰都能得到。但愿望卻是誰都會有的。中國有些國字號和俱樂部隊伍已經在境外訓練了一段時間,未被疫情影響,國內對疫情的防控大有收效后,要不要回來練?如果外國運動員和隊伍也像中國運動員曾有過的經歷一樣,因為自家疫情嚴重,想到正在向好的中國來訓練,該不該得到同樣安排?
體育競技無論實力高下,在遭到疫情破壞時,同樣是無國界和不分對手的,沒有體育的生活誰都不好過。體育環境重于競技勝負,只有結束疫情造成無球可看的日子,而不是找到沒有疫情相擾的地方,體育才能重新為人們帶來歡愉和興奮。這算不上很高的境界,但源于現實。▲(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