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
恐龍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也是很多科學家的最愛。
雖然我是一個研究恐龍的學者,但是非常慚愧,實際上我并不像很多小朋友一樣從小就喜歡恐龍,甚至我小時候都沒有聽過恐龍這個詞,也不知道有這樣一類生物的存在。
考大學時,我陰差陽錯地被北京大學古生物專業(yè)錄取。這是個什么樣的學科,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所以我不喜歡這個學科。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又是陰差陽錯,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去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開始了我的研究生學習。實際上,在我研究生學習的頭幾年,我還是沒有對古生物產生興趣,但是因為要畢業(yè),所以必須面對畢業(yè)論文,這時候,我才開始認真地去看這方面的論文,而且開始親手撫摸這些億萬年前的化石。在那一剎那間,我突然發(fā)現(xiàn)也許我的愛好在這里,恐龍確實好像是我喜歡的東西。
直到今天,恐龍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這件事情可以告訴我們,其實你小時候可以有理想,歲數(shù)大的時候也可以有理想,你追逐理想的時間實際上是永不停息的,任何時間都不晚,只要你為之努力,為之奮斗,我想你總有實現(xiàn)夢想的那一天。
實際上,科學家在做研究的時候也跟小朋友一樣,是由好奇心驅動他去研究那些遙不可及的東西。古生物學研究跟大多數(shù)其他科學研究不一樣,它不僅需要你動腦子,還需要你去探險,我們找化石的地方經(jīng)常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這種探險的樂趣也是我非常享受的。比如說在戈壁沙漠、深山老林這樣的地方找化石,對一個喜歡探險的人、有詩和遠方的人來說,我想一定是非常好的一個地方。
找化石有很多故事,在找化石的過程中有一個規(guī)律叫作新手運氣,我自己也非常好奇,為什么第一次去野外的人會找到很好的化石。我想原因在于第一次去野外的人就像小孩一樣,他充滿了好奇,會關注任何的蛛絲馬跡,所以他更可能找到化石。而那些老手,或者去過野外很多次的人,就像成年人一樣,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事情以后,會慢慢消磨自己的熱情,所以就很難找到化石。
當然找化石還有一個規(guī)律,我們叫作最后一天的運氣。比如1997年,我們在遼寧西部找化石,我們到東北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兒快入冬了,我們甚至要點火取暖,工作了三十多天幾乎沒有多少收獲,所以我們都非常失望。在野外的最后一天晚上,當?shù)厝烁嬖V我們,去年找到了一些破碎的化石,如果你們覺得有用的話就拿去吧,可以捐給你們,然后我們就把這些化石拿到了北京,經(jīng)過修理、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代表一種新的長羽毛的恐龍化石,我們把化石命名為意外北票龍。
這個對我來說是非常興奮的,因為對我們做研究的人來說,一輩子有這么一次發(fā)現(xiàn)就很滿足了。我那會兒還不到30歲,我覺得我在剩下的這么多年可以享受這個發(fā)現(xiàn)了。
當然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來說,有這樣的認可,你會覺得非常自豪,確實中國的古生物學研究在中國的基礎學科當中,還是非常閃亮的一支。我們中國的科學離世界最好的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怎么樣彌補這樣的差距,是落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重任,尤其是你們這代人。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說50年后、100年后的孩子在讀教科書的時候,書里面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貢獻,他也會感到非常自豪,我想他學習的勁頭會更足。如果想做一個好的科學家,我想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顆童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保持一顆童心,那么你未來看見的世界將是個不一樣的世界!
(楊樂摘自《知識窗》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