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邦成, 翟由濤, 王玉磊
(南京國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0)
四氯化碳是一種揮發性有機物, 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和溶劑被廣泛應用于化工、制藥等行業,化學性質穩定,能夠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受污染場地的治理和修復均十分困難[1-2]。 同時,由于四氯化碳的揮發性和類脂物可溶性,容易通過皮膚、粘膜等被生物體吸收,造成嚴重毒害作用[3-5]。 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四氯化碳污染也日益嚴重,尤其在工業發達的地區, 由于工業廢水中四氯化碳的超標排放及部分工業企業偷排,導致部分地區土壤、地下水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危害了區域飲用水安全。如我國山東小清河沿岸水井監測結果, 區域淺層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面積達80 km2, 污染區肝病及腸胃病的發病率明顯較高[6]。 韓寶平等[7]研究我國北方某城市巖溶水源地污染情況發現,受制藥廠影響,導致區域巖溶水中四氯化碳濃度增加, 污染面積達17.5 km2, 井水中四氯化碳最高質量濃度達3.9 mg/L,污染嚴重。 張新鈺等[8]研究我國華北某污染場地大氣、水、土壤及地下水中四氯化碳污染,發現污染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中, 飲水暴露途徑致愛危害指數最大達到了3.03×10-5,超過可接受的風險水平。
目前, 學者關于四氯化碳的去除的研究包括生物降解[9-10]、曝氣吹脫[11-12]以及還原脫氯[13]等方法,其中還原脫氯方法因效率高、 適應性強且處理徹底的特點被研究和利用,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電化學法[14]和零價鐵還原法[15]等,處理效果好但成本相對較高。近年來,國內外部分學者利用FeS 去除氯代烴類污染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6],FeS 中含有鐵和硫2 種還原性物質,在四氯乙烯、六氯乙烷、三氯乙烯等的去除中均有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FeS 在還原性土壤和底泥中普遍存在, 且在硫酸鹽還原條件下可以通過微生物作用自動生成,成本相對較低。因此,研究利用FeS 為還原性材料,探討其對四氯化碳的降解的可行性, 并分析不同條件對FeS 降解四氯化碳的影響。
實驗用FeS 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化學純,≥70%), 將FeS 破碎篩選0.35 ~0.45 mm的顆粒,磁選去除雜質,以去離子水洗去浮灰,然后用稀硫酸溶液(pH 值為2 ~3)洗去表面氧化層,再用去離子水清洗2 ~3 次, 以95%乙醇浸泡30 min滅菌,后置于4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待用。
試驗用水采用蒸餾水, 由東南大學蒸餾水廠提供。 四氯化碳(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甲醇(分析純)、乙醇(分析純)、氫氧化鈉(分析純)、硫酸(分析純),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反應在100 mL 血清瓶中進行,購自上海安譜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通過恒溫震蕩實現試驗體系的均一性和環境條件的一致性。
四氯化碳測定采用美國Agilent6890N 自動頂空進樣氣相色譜儀。 參數設置為:HP-5 石英毛細管柱(30 m×0.32 mm×0.25 μm)、ECD 電子捕獲檢測器;頂空瓶溫度40 ℃、瓶平衡時間40 min、定量圈溫度85 ℃、傳輸線105 ℃;進樣口溫度150 ℃,檢測器溫度250 ℃,載氣流量20 mL/min(分流比10 ∶1);程序升溫:30 ℃(保持1 min),10 ℃/min 升至80 ℃(保持1 min)。
研究表明,FeS 還原體系反應效率主要受反應時間、反應溫度、pH 值及FeS 的投加量影響,因此,研究綜合考慮設置反應條件見表1。
將100 mL 去離子水倒入100 mL 血清瓶中,添加一定量的FeS, 然后注入100 μL 質量濃度為1×104mg/L 的四氯化碳(實驗體系四氯化碳質量濃度為10 mg/L),調節相應pH 值,將反應瓶置于恒溫振蕩器上,在200±5 r/min 下反應。定時用微量取樣器取樣分析四氯化碳的濃度。

表1 不同影響因素及梯度設置
研究通過預實驗, 確定反應時間為4 h 時,FeS還原反應體系對四氯化碳的降解效率可達85%以上,并結合查閱的文獻資料及可操作性,確定在pH值=7,FeS 投加量為1 g, 反應時間為4 h 條件下研究反應溫度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結果見圖1。

圖1 反應溫度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
溫度是反應的重要影響因素。溫度升高時,絕大多數反應的速率都會加快。 升溫使反應物分子的能量增加, 大量的非活化分子獲得能量后轉變為活化分子,體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因而反應速率明顯加快。 由圖1 可以看出,四氯化碳去除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溫度從5 ℃上升至10 ℃時, 硝基苯去除率略有增加, 從65.0%增至66.7%; 之后四氯化碳的去除率隨溫度升高呈線性方式增加, 至25 ℃時, 四氯化碳的去除率已達到95.6%,幾乎將體系中四氯化碳完全去除,因此,綜合實際情況,確定最佳反應溫度為25 ℃。
根據反應溫度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結果,確定反應條件為:反應溫度為25 ℃、反應時間為4 h、FeS 投加量為1.0 g, 研究反應體系pH 值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結果見圖2。

圖2 pH 值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
由圖2 可以看出, 為反應體系初始pH 值對四氯化碳去除率的影響,可以看出,四氯化碳去除率隨pH 值變化呈負相關性變化規律。 初始pH 值為酸性時,四氯化碳去除率較高,最高達100%;而在中性區,四氯化碳去除率隨著pH 值的增加緩慢降低;至pH 值為堿性時,四氯化碳去除率幾乎出現斷層式的下降。 形成原因主要有:①FeS 還原反應體系中,主要由Fe2+,S2-提供四氯化碳加氫脫氯所需的電子,其還原脫氯模式見圖3。 當pH 值呈酸性時,溶液中存在較高濃度的H+, 促進了四氯化碳加氫反應的進行,隨著pH 值增加,反應體系中H+濃度逐漸降低,降解反應被抑制;②當pH 值為堿性時,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與還原產生的Fe3+轉化為Fe(OH)3沉淀并附著在FeS 表面, 占據FeS 表面活性位點阻礙反應進行,此外,OH-也可與FeS 表面的鐵基團絡合生成氧化物或沉淀阻礙反應的進行, 而酸性條件則不易形成鈍化層。 考慮實際應用中的可操作性,當pH值為5 ~7 時, 能滿足處理要求, 由于反應過程中Fe3+的形成會消耗反應體系中的OH-,因此研究選擇最佳pH 值為7。

圖3 FeS 還原降解四氯化碳反應過程
FeS 顆粒是四氯化碳還原反應中電子供體的最終來源, 體系中FeS 與四氯化碳的濃度比必然會對反應產生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選擇25 ℃,pH 值=7、反應時間4 h 的條件下分析不同FeS 投加量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結果見圖4。 可以看出FeS 用量對四氯化碳的還原有重要影響,當FeS 用量在0.3 ~1.2 g 范圍內變化時這種影響尤為顯著,隨著FeS 用量增加,四氯化碳濃度線性下降,去除率顯著增加,當FeS 投加量為1.2 g, 反應4 h 后四氯化碳的去除率可達到99.0%。 四氯化碳和FeS 組成的反應體系中,無論哪一種物質增加都會對反應效率造成影響,因此二者存在最佳比例關系, 通過分析FeS 投加量對降解效率的影響, 可知Fes 和四氯化碳的最佳反應質量比為1 200 ∶1。

圖4 FeS 投加量對四氯化碳去除的影響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 選擇25 ℃,pH 值=7,FeS投加量為1.2 g 的條件下,分析四氯化碳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規律,結果見圖5。 由圖5 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時間的進行, 溶液中四氯化碳的去除速率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 反應前3 h 內,溶液中四氯化碳去除率快速增加,之后去除速率逐漸降低,到4 h 后四氯化碳去除率趨于平緩變化, 直到溶液中四氯化碳被完全消耗。 FeS 主要通過提供電子給四氯化碳實現四氯化碳的脫氯還原,反應初期,系統中FeS 與四氯化碳充分接觸,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溶液中四氯化碳不斷被消耗,四氯化碳濃度降低,同時溶液中三氯甲烷等中間產物不斷增加, 與四氯化碳競爭反應體系中的電子,加上FeS 的不斷消耗,導致降解速率變慢,結合反應的實際情況以及工程因素,確定最佳反應時間為3.5 h。
通過分析, 四氯化碳去除率符合一級動力學反應過程,表示為:

式中:C 為反應物質量濃度,mg/L;t 為反應時間,h;k為反應速率常數。
設四氯化碳初始質量濃度為C0,mg/L;t(h)時刻后的反應質量濃度為Ct,mg/L; 對上述公式進行積分,得到:

兩邊取對數:

即ln(C0/Ct)與反應時間呈線性關系,其斜率為降解速率常數。 計算后獲得最佳條件下FeS 還原降解四氯化碳的k=0.962 5 h-1。

圖5 FeS還原反應時間對四氯化碳去除效率的影響
(1)FeS 去除水中四氯化碳主要受反應溫度、pH值、反應時間和FeS 投加量的影響,除pH 值外,水中四氯化碳的去除率和反應溫度、 反應時間以及FeS 投加量呈正相關。
(2)FeS 去除水中四氯化碳的最佳反應條件:反應時間為3.5 h,溫度為25 ℃,pH 值為7,FeS 投加量為1.2 g,此時FeS 和四氯化碳的質量比為1 200 ∶1,四氯化碳去除率可達95%以上。
(3)FeS 還原水中四氯化碳的反應過程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過程, 最佳反應條件下四氯化碳的k為0.962 5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