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黃友竹,徐桂榮
手掌離斷是嚴重的手外傷。由于手掌組織結構復雜,再植需行清創、內固定、血管吻合等問題,手掌離斷后再植困難重重[1]。再植成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手功能恢復,早期康復護理指導對于再植術后的手功能恢復至關重要[2]。本文對我院收治的一例斷掌再植患者術后介入早期康復,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康復組合(ICF-RS)》評定量化標準引導下實施干預方案[3],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吳某,男,28歲,2018年7月17日工作時被電鋸割傷致左手掌完全離斷,急診在我院氣管插管全麻下行“左手掌清創、再植、肢體動脈吻合、神經吻合、血管移植術”。術后給予預防感染、抗凝、抗血管痙攣等治療,術后4周后于2018年8月23日入康復科早期康復治療,經系統康復治療后于2019年4月23日出院。
1.2 康復評估 入院查體:左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縮明顯;左手掌再植術后表現,各傷口愈合良好,周圍疤痕增生。關節活動評定:左腕關節輕度尺偏位,腕關節屈0°~5°,伸0°~5°,橈偏0°,尺偏0°~20°;拇指掌指關節(metacarpophalangeal,MP)掌屈0°~20°,近端指間關節(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屈0°~30°,橈側外展0°,掌側外展0°,掌內收0°;第2~5指MP曲10°~40°、伸-10°,PIP屈20°~90°、伸-20°。肌力評定:左前臂屈伸肌力3-級,左手對掌、對指功能缺失,無法完成抓握動作。感覺評定:再植傷口以遠皮膚感覺、痛覺消失。腕關節活動疼痛VAS評分6分,拇指活動疼痛VAS 評分8分, 四指活動疼痛VAS評分5分。日常生活評定:手日常生活能力評分65分,手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具體結果見表1。
1.3 治療方法 根據入院后評估結果制定康復治療計劃,包括:①經皮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電腦中頻電治療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靜脈與淋巴回流;②中醫薰藥治療、普通針刺、電針、隔物灸及紅外線等傳統中醫治療以通筋活絡、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環;③關節粘連傳統松解、運動療法、手功能訓練及作業療法等對癥治療以改善左上肢肌力,恢復左腕及各掌指關節活動度、運動、感覺功能;④局部冷療以減輕治療后疼痛不適。囑康復治療過程中避免暴力活動,防止二次損傷。康復治療1個月后,左手再植手屈伸活動及肌力較前改善,拇指內收及對掌、對指功能仍然明顯受限。為調整治療方案,實施第2次評估(見表1)。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引入ICF的理念,對患者給予ICF-RS評估(見表2)。ICF-RS標準共含30條二級類目,包括身體功能9條,活動14條,參與7條。每個條目按照患者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分為0~4級,分別對應無功能障礙、輕度功能障礙、中度功能障礙、重度功能障礙、完全功能障得[3]。 根據ICF-RS評定結果,在繼續加強腕關節及各指肌力、維持關節活動度的基礎上,重點增加指導患者進行以改善功能為主要目標的康復治療,包括主動的手指屈、伸、握力、捏力訓練,利用擰毛巾、捏小球、選擇合適的啞鈴等強化日常生活能力(見表3)。同時增加心理干預,告知患者積極參與康復鍛煉對功能改善的重要意義,傳授各個階段的康復重點和功能鍛煉的技巧。患者于2019年4月23日出院,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強調主動的手指屈、伸訓練,繼續強化日常生活能力。
在ICF-RS引導下經過住院康復訓練后,患者住院期間的4次評估結果見表2。出院前Barthel指數為96分,無需他人照護,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擰毛巾、曬衣服、洗臉等。ICF-RS評估結果,除第1、2、3、5、12、16、17、28、29類目是1分外,其余類目都是0分,提示患者除了因手術后禁忌動作外,其他活動和參與基本正常。評估結果見表2。

表1 患者4次評估結果
文獻報告,手外傷術后恢復,早期康復治療臨床效果較好,其恢復的優良與合理的護理方案及延伸護理措施密切[4-5]。在制定康復護理方案時,注重指導患者的手術關節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手運動功能,增加關節活動度、提高手部機體耐力、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并增加靈活性和協調性[6-7]。通過手部靈活性訓練,為回歸社會、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本例患者術后根據ICF-RS的評定結果,采取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治療措施,包括健康知識宣教、疼痛干預措施、心理干預指導等措施。使患者了解康復護理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參與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最大限度地獲得康復時機,減少外傷帶來的傷害。
ICF-RS作為國際康復領域近年來使用的工具,可為患者功能康復提供具體的思路和目標[8-10]。本例患者采用ICF-RS指導下的康復并全程干預,由關注局部功能轉為關注整體功能,療效滿意,也證明了ICF-RS實現了一種新的康復護理指導模式。同時,本例將ICF-RS成功運用到臨床護理實踐,再次證明ICF-RS可幫助護理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護理方案并促進康復,療效滿意,值得在臨床康復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表2 ICF評定結果

表3 康復護理干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