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新聞網站2020年8月25日報道】
日本核燃料公司(JNFL)近日宣布,六所村后處理廠將再次推遲投運,從原計劃的2021年4月—9月推遲至2022年4月—9月,原因是需要開展一系列安全改進工作,包括建設一座冷卻塔。
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針對核燃料循環設施制定了新安全標準,并于2013年12月正式生效。新標準根據各類設施的特點設定了具體的安全要求,但一般包括加強對地震和海嘯以及(對于部分設施)龍卷風、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等自然威脅的應對措施。乏燃料后處理廠被要求對恐怖襲擊、氫氣爆炸、臨界事故、溶劑泄漏造成的火災和液體廢物的汽化等嚴重事故采取應對措施。
根據新安全標準要求,六所村后處理廠的2座室外冷卻塔需要安裝鋼制防護網,使其能夠承受最大風速達每秒100米的龍卷風沖擊。核燃料公司表示,其中一座塔位于乏燃料剪切大樓屋頂,如果為該塔安裝鋼制防護網,大樓的抗震能力將會因重量增加而受到影響。因此,將在地表建設一座新塔,并配備鋼制防護網。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2020年7月29日批準了六所村后處理廠評審報告,認為該廠能夠滿足后福島安全標準,核燃料公司可以啟動六所村的安全改造工作。
核燃料公司8月21日表示,新冷卻塔的設計、設備制造和建設工作需要時間。此外,該公司還需要完成最后的自檢工作,確認工廠設計能夠滿足后福島安全標準。因此,該公司決定將六所村投運時間推遲一年,即從2021年推遲至2022年。
六所村后處理廠于1993年啟動建設,最初計劃于1997年投運。但由于一系列技術和安全問題,該廠已先后20多次推遲投運時間。上次推遲投運是因為2017年8月發現有近一噸雨水滲入一幢容納關鍵應急電源的廠房,這主要是由于核燃料公司有約14年未對相關老化設備進行安全檢查。
該廠設計產能為每年處理800噸乏燃料,生產約8噸钚,用于制造供商業核電機組使用的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有媒體報道稱,該廠的總投資已達近1300億美元。
(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 伍浩松 戴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