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備受關注的“故宮年夜飯”最終被取消了,故宮官方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已經收到的預付款將退回。
年夜飯作為“文創”,創意的味道沒那么足了。獲得點贊最多的網友評論是“會不會有宮女上菜”,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卻也道出了故宮年夜飯作為“文創產品”的困境。在角樓餐廳開發年夜飯,賣點是什么?創意又是什么?如果讓服務員穿宮女的服裝,這不但不算創意,還很可能會受到批評。
我們需要思考,那些報名去故宮吃年夜飯的人到底想要什么。目前來看,人們購買的本質上是“稀缺性”本身。“在故宮過年”有象征意義,而角樓餐廳的位子就那么多,這種稀缺就構成了價值。但是再深究一步,這年夜飯本身有什么特別的?故宮是復原了明代還是清代皇家食譜嗎?目前并沒有看到這方面的信息,很有可能人們體驗的只是一種特別的、有意味的環境而已。
作為營銷手段,角樓的“故宮年夜飯”一定會“一位難求”,但作為“文創產品”,它卻有著先天缺陷,那就是難以復制。最終,人們會擔心,能在故宮吃年夜飯其實是某種“特權”,不管是高價購買,還是憑著某種“關系”。這次年夜飯的一波三折,其實向我們展示了文創的邊界。故宮作為國家級博物館,其行為并不能完全以營利為導向。人們期待的是豐富的文化沉淀能夠開出創新的花朵。單純售賣年夜飯,其實就是把“故宮”兩個字直接變現,只有經濟價值,而沒有文化價值。
回首過去20年,故宮每一次“商業”行為都會受到爭議,開火鍋店,即便是“吃貨”都不會同意,而賣口紅卻是一致叫好。由此可見,“消費者”也是在用實際行動鼓勵故宮從事真正的文化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