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已逾40年,大批“創一代”與“繼二代”的交接棒正在暗流涌動。調查顯示,未來5到10年將是中國民營企業交接班的高峰期,還將首次經歷規模最大的一次兩代人之間的財富傳承。
作為經濟的重要生力軍,民營經濟在全國市場主體中占比超過九成。因此,民企如何完成傳承大考,不僅事關企業自身興衰,更可能對中國經濟的走勢產生影響。
中國民營企業中,85%以上是家族式企業。受傳統文化“子承父業”思想的影響,絕大部分家族企業優先選擇傳給家族第二代。面對傳承和轉型的雙重挑戰,民企傳承接班之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中國式傳承存在哪些利與弊?家族企業該如何在市場中發展壯大?未來可能出現哪些交接班新模式?
新一代將以怎樣的方式登上歷史舞臺,值得期待。
愿更多的中國企業在成長、傳承、創新中取得成功。
在美國,有超過70%的家族企業沒有傳到第二代,88%沒有傳到第三代。中國企二代如何接好班?在未來十年里,這將會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公共話題。
普華永道發布的《2017中國新生代企業家現狀調研白皮書》顯示,這群即將接班的企二代有85%以上是80后和90后。超過60%的年輕人最終選擇接班家族企業,僅有8%的人明確表示不愿意再回到家族企業工作。這意味著,也許就是這批年輕企二代,他們的素質、心態和能力決定了中國民營企業的未來。
那么,這群年輕氣盛的企二代,真的能乖乖聽從父輩的安排,當個“安分的”繼承人了嗎?
新希望:劉暢
當傳承遭遇獨生子女,劉暢的接班之路就比一般接班人要快速許多。16歲被送往美國求學,2002年獲得MBA學位后歸國。而后近十年的時間里,劉永好一直“雪藏”著劉暢。這十年里,劉暢從開廣告公司、開飾品店到新希望公司的職員,角色不斷轉換,在挫折中成長。
十來年的磨礪也讓她對農牧產業從最初的拒絕到喜歡,終于在2013年從父親手中接過了規模近千億的農牧上市企業。劉暢被公認為是“富二代”的正面典型,她帶領新希望在產業鏈和業務模式上進行轉型,加快國際化步伐。根據新希望最近兩年的業績來看,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利潤率有所提升,轉型已經初見成效。
這位被譽為中國最漂亮的80后女“富二代”青出于藍,實力“助爹”,真應了那句話:本來可以憑顏值吃飯的,非要靠才華。
后來她上《十三邀》,許知遠問她:“你二十多歲一個年輕人,看到自己賬面資產有25億,這什么感覺?”桌子對面的劉暢一邊吃著東西,一邊坦率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你不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娃哈哈:宗馥莉
宗馥莉的背景命運與劉暢類似,也是家里的獨苗苗,從小就被作為“娃哈哈帝國”的“欽定”接班人培養,初中畢業即被送去美國求學。2004年大學畢業后回國,宗慶后馬上讓她擔任娃哈哈蕭山二號基地管委會副主任,從別人看來最枯燥無聊的生產管理做起。之后她歷任管委會副主任、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位,從基層開始積累自己的經營管理之道。2007年底,宗馥莉開始執掌宏勝集團。
宗慶后“獨攬大權”的強勢管理風格,在業界早已不是秘密。但是宗馥莉并沒有墨守父親的思維,多年的海外求學經歷鑄就了她的獨立和自信,最重要的是擁有了國際視野。
于是娃哈哈走出了國門。2012年以來,娃哈哈加快了“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步伐,開始涉足零售業,并計劃在國內開設歐洲時尚商品商場。在飲料主業方面,宗馥莉則流露出“盡快進軍國際”市場的野心。這位娃哈哈帝國的“公主”儼然已有“女王”之勢。
宗慶后多少是以女兒為傲的,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為女兒點贊,但在接班的問題上,宗馥莉顯得不屑一顧。2016年,她在接受采訪時喊話:
“對我來說,我不想做個繼承者。為什么一定要繼承呢?我不想去繼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擁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夠去并購娃哈哈。那就是一種擁有,不是繼承,對嗎?”然而,在常人的眼中,身為娃哈哈品牌公關部部長的宗馥莉早就是既定繼承人。
萬向集團:魯偉鼎
2017年10月,浙商大佬魯冠球去世,留下了一個歷經半個世紀風雨、營收破千億、產業遍及世界各地、布局有二十余家上市公司的龐大萬向集團。如今,萬向員工人數超過4萬名,還擁有遍布亞、美、歐、非的龐大非上市產業集群。在2016年胡潤富豪榜上,魯冠球家族以550億元排在汽車富豪榜首。
魯冠球的去世并未讓萬向上下出現人們想象中的恐慌。很快地,萬向集團董事局決定:魯冠球之子魯偉鼎正式接棒萬向集團。事實上,1994年,剛剛24歲的魯偉鼎就已升任萬向集團總裁。作為魯冠球之子,初入集團之時,他的名片上只有有名無姓的“偉鼎”二字,意在隱藏自己的身份。
魯偉鼎掛帥的同年,集團旗下萬向錢潮成功登陸A股,成為集團第一家上市平臺。之后的幾年間,集團下屬通聯資本、萬向三農、萬向控股、萬向財務等等企業先后成立。從這一系列排兵布陣中可以看出,魯偉鼎對資本運作有著極為清晰的思路。
當然,作為家族企業,鎮場的“大家長”魯冠球離世后,魯偉鼎是否能和企業內的其他家族成員和諧共處,也是外界十分關心的話題。據了解,除魯偉鼎外,魯冠球膝下還有3個女兒,分別被派到北京、上海、美國3地,跟各自丈夫一道獨當一面,負責萬向在當地的業務。
萬向集團前董事局人士對魯偉鼎評價很高,稱其“不計較小利,頗有乃父風范”。
碧桂園:楊惠妍
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只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因病留下了智障,二女兒楊惠妍成為接班的不二人選。早在楊惠妍十三四歲的時候,父親就煞費苦心地安排她旁聽各種各樣的會議和談判,著力栽培她為接班人。2007年,楊國強將股權全部轉讓給二女兒楊惠妍,使得她當年即沖入富人榜,并蟬聯兩年首富之位。
近幾年,碧桂園逐步改善管理團隊,增強團隊的多元性,最近還在招攬一些有國際背景的人才。經過近7年的歷練,處事沉穩、機敏的楊惠妍于2012年當選為公司董事會副主席,業界人士也終于嗅到了碧桂園發展模式的轉變之風。
不過,這位中國最富有的二代接班人卻低調得異乎尋常,她未接受過任何采訪,其長相至今仍是個謎。
華帝:潘葉江
不同于一些養尊處優的富二代,潘葉江大學剛畢業便踏上了創業之路。在家電行業摸爬滾打17年,他在創辦實業和資本運作方面都積累起了豐富的經驗。
作為華帝七位創始人之一潘權枝的兒子,潘葉江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有點“曲折”。父親早早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但因為創始人之間“親戚不進廠”的約定,大學畢業后的潘葉江并沒有輕松“子承父業”,而是自己去創業。
正是因為這樣的歷練,潘葉江做出了一番成績,華帝“七君子”也發現了潘葉江這塊“金子”。他們打破約定,決定接納潘葉江,讓他成為華帝未來的主人。
1999年,潘葉江22歲,其父潘權枝、黃文均等七人創辦的華帝也走過了“七年之癢”,并開始引進職業經理人來打理公司。彼時的潘葉江在家鄉廣東中山小欖創辦了優加電器,做小家電代工。2012年12月,優加電器與潘氏家族的“百得廚衛”合并,并成立百得集團,潘葉江搖身變成百得集團董事長。華帝斥資3.8億元,全資收購位于中山小欖鎮的百得集團,2013年4月,潘葉江當選華帝股份的第二董事長。
潘葉江從父輩手中接棒掌管華帝,一上任便顯示出“創二代”的活力與效率:在對原有華帝產品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潘葉江確立了人工智能戰略,將語音識別、形象識別、智慧存儲、云數據、機器人等多種技術運用到人工智能平臺,先后推出了觸屏油煙機、懸浮式燃氣灶、蒸烤一體機、三體洗碗機、恒溫燃氣熱水器等一系列智能產品。并簽約黃曉明、Angelababy代言,發布行業首款智能語音控制煙機……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為華帝這個老牌企業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潘葉江緊跟商業潮流,破局立新。
格蘭仕:梁昭賢
格蘭仕集團秉承著千百年來“父傳子”的傳統,梁昭賢接替梁慶德毫無懸念。梁昭賢早在1991年就進入格蘭仕公司負責銷售業務,第二年便被推選為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在集團內部,員工親切的稱他為“賢哥”。2000年之后梁慶德轉向幕后,“賢哥”逐漸掌權。在實現微波爐和光波爐全球產銷規模第一后,他做出了一個讓業界瞠目結舌的決定:進軍空調業,想再創造一個世界第一。據傳,格蘭仕在空調上的投入已經足以再造幾個格蘭仕。
拼搏10年之后,格蘭仕空調依舊沒有能夠殺進三甲,成敗得失一時間難下斷語。不過梁慶德這個操心的爹似乎還不太放心,已經到七十古來稀了還不肯放手,還好“賢哥”倒也蠻拼的,多年來也算是有點作為。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未來十年內,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在這樣激烈的中美對抗和中國內生性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產業發展和獲利的機會。企業家們要做的就是,加大資產的杠桿效應,而中國最好的資產,一定就在這批有夢想的年輕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