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福建省漳州市國家女排訓練基地大門前落成一座象征著中國女排三連冠的雕塑。已入耄耋之年的顧化群——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口中的“顧大叔”,見證了雕塑背后中國女排在這座閩南小城“扣”下的精神烙印。
見證女排隊員的艱辛
1972年,福建省漳州市被選定建立排球訓練基地。從部隊轉業到體委的顧化群參與了基地最初的建設。閩南地域盛產毛竹,他們僅用28天就建成了竹棚訓練館。
1972年底,訓練館承接了全國首期青年排球冬訓大會戰。全國的排球運動員乘火車前往漳州,因很多車次都是在后半夜抵達,在基地擔任接待科科長的顧化群獨自完成了12支隊伍200多名運動員的迎接安排工作。
竹棚館的地面是“三合土”,把石灰和紅土用鹽水攪拌鋪在煤碴上,運動員每天近10個小時的訓練有大量在地上翻滾救球的動作,很快就把表面的土層蹭掉了,“下面的煤碴和細砂像刀一樣。”顧化群記得清楚,“很多人的大腿都蹭破了,洗了澡就發炎,晚上睡覺蓋被子,第二天傷口爛了的肉和被子黏在一起,要醫生來幫忙撕開。來自陜西女排的16歲小將曹淑芳,醫生清洗她腿上的傷口時洗出了40多粒砂?!?/p>
1973年,漳州基地蓋起了第一座訓練館,宿舍和訓練二館也相繼落成。1976年,中國女排重建,主教練袁偉民在漳州調兵遣將?!坝?年時間,我們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鳖櫥喊堰@兩句話寫在黑板上,放在宿舍樓梯口,“保證她們吃飯、睡覺、訓練經過時能一遍遍地看到。”
“顧大叔”遇到“鐵榔頭”
顧化群辦公室里有個抽屜,他常常把收集來的香蕉、甘蔗、橘子放進去,偷偷給運動員“加餐”。“您有吃的嗎?”剛被征召到訓的郎平就在基地“遇”到了顧化群。當時的郎平在“顧大叔”眼中就是個“高個兒、特瘦的北京小姑娘”。但看過幾次訓練,他就被郎平的“拼命”所震撼,“完全不要命的,她好幾次在球場上過度疲勞昏倒了?!?/p>
一次,郎平偷偷找顧化群說:“顧大叔,今天晚上能不能安排我們看場電影???”“你想看什么電影?”“什么都行,是電影就行?!逼鸪?,顧化群不懂郎平的意思,電影開場后他便知道,“姑娘們實在太疲憊了,想趁著看電影的工夫閉會兒眼,休息一下?!卑匆幎ǎ粋€月只能放兩次電影,顧化群卻放了4次。
1981年11月,第三屆女排世界杯在日本舉行,中國女排以七戰七捷的成績首次獲得世界冠軍。此后,中國女排也開始了“五連冠”的霸業。
中國女排的“娘家人”
1992年,當了一輩子“大管家”的顧化群離休,但他女排“娘家人”的身份卻始終在線。從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到郎平回國執教,再到如今重回巔峰,顧化群依然關注著每一代女排的成長。
從膠片相機到現在的數碼相機,為了記錄下女排的歷史,顧化群已經“用壞了”3臺相機。家中10余本相冊和數千張照片記錄的不僅是中國排球在漳州近50年的發展歷史,更是中國一代代排球運動員的青春故事。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