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偉
1月23日,徐州市兒童醫院接到通知,要選派一名醫院感染管理人員馳援武漢。陳偉得知消息后很激動,“醫生護士肯定要選年輕人,因為體力跟得上,干院管還是要經驗豐富的,我正合適!”陳偉在第一時間報了名。
醫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保障醫療安全,避免患者、醫院職工以及探視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意味著這項工作必須要事無巨細、細致入微。
第二天,陳偉就在妹妹的陪同下,剪去了精心養護多年的齊腰長發。看到姐姐剪下的長發,妹妹心疼了,陳偉卻很高興,“對于新冠肺炎疫情,從院感防控來說,工作結束后一定要有洗頭、沐浴這個環節。如果頭發很長的話,一方面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在穿防護用品時會影響效果。”而彼時,醫院符合條件的感染防控專家有好幾個,還沒有決定派誰出征。
“她主動報名這個事情我知道,但是沒想到組織上還沒有正式通知,她就已經做好準備了。”徐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朱林回憶起接到陳偉的請纓電話時,依然十分感動,“在這種關鍵時刻,她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敢于擔當,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
順利爭取到馳援武漢的名額后,陳偉十分高興,甚至有點小激動。可看到醫療隊的其他姑娘時,她卻哭了。“我感受到了身邊每一位同仁打贏這場戰役的決心和勇氣,我想有了這樣的勇氣和精神,我們一定會贏得最終勝利。”陳偉暗暗下定決心,“作為一個院感防控人員,最起碼,我要保證同行23個人的安全,他們健康地出發,也要平平安安地返回。”
雖然不直接參與臨床救治,但院管工作同樣容不得一絲差錯。他們對所負責的武漢市江夏區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進行了一系列專業的院感防控指導,促進了各病區防控流程通道的改善,得到當地院方的肯定和好評。
“培訓后第二天,我們的人員就要進入病房工作。我心里還是不放心,晚上10點,把徐州隊的所有人員都叫到了會議室,對于防護用品的穿脫,讓大家一個一個過一遍,確定他們每個人都已經正確掌握,避免出現任何疏漏。”
她和其他幾位院感防控人員有一個工作目標,那就是保證江蘇醫療隊的所有成員“零感染”。
“今天去28樓發現,很多醫護人員白大褂外穿手術衣,我不建議這么穿。”“護士長等外勤人員不能自由穿越半污染區、緩沖區、清潔區,否則是行走的污染傳播者。”這些發在工作群中,略顯嚴厲的措辭,全都出自陳偉之手。
在武漢,陳偉所在的院管組要負責兩家醫院和住地酒店的全部感染控制工作。一到醫院,陳偉就樓上樓下跑了個遍,發現這兩家醫院都是由綜合醫院改設的,不是專業傳染病定點醫院,沒有嚴格的區域劃分,醫護人員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陳偉立即與院方溝通,共同設計方案,將醫護人員工作場所、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進行分區界定,同時增加了隔斷的設置;對醫院的13部電梯的功能進行劃分,確保醫護人員出入的電梯沒有污染。針對醫護人員使用、穿戴防護用品不規范和一些浪費的現象,陳偉又組織對全體隊員進行防護用品使用的培訓、考核,確保人人過關。
陳偉雷厲風行而又細致入微地定下一條條防護措施,大到醫院里隔斷的位置,小到駐地的一雙拖鞋、一份盒飯、一件外套都細心地安排妥當。拖鞋要里面放一雙,中間放一雙,外面放一雙,三雙鞋界定區域;盒飯一人一盒拿回房間分食;外套要脫下來掛在門外……也許有人會覺得繁瑣,甚至會覺得沒有必要,但陳偉不這么認為,“賓館和家不一樣,條件有限,你們每天睡眠區域,兩平方米之內一定要保持清潔。”正是這些嚴厲、瑣碎的措施,全力保障著醫護人員的安全。
陳偉說自己只想為武漢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所以她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在院管工作中。只是每天夜深人靜時,才會掏出手機,給遠在徐州的單位發去第一線的消息。“每天跟我們報告情況都是在晚上11點以后。她給我們傳遞的信息,對我們當地、本院的疫情防控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留守在徐州的領導和同事們就是通過這一條條“前線戰況”布置后方工作,并從中得知陳偉等人的安好。
在武漢的半個多月時間里,陳偉接受了一次采訪。記者問她,最想對家人說什么。她只有短短的一句話:“我在這里一切都好,不要為我擔心,要為我加油!”
“我的工作就是保障醫護人員不被傳染。”簡單樸實的話語卻是陳偉心中堅守的信念。她期待著,“待到疫情結束,打了勝仗,我們再歡呼、再雀躍、再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