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玲
無論在湖北戰疫前線的工作有多忙,周玲心里都有一份牽掛,牽掛著她負責義務幫扶的常州市金壇區幾個困境家庭。
“佩奇到貨了,是送給雨軒和梓琳的。”“別忘了,明天是給火芳伴讀的日子。”2月10日晚上,常州市金壇區女性社會組織“小紅媽愛心社”志愿者群收到了周玲從湖北發來的消息。
周玲是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主管護師,也是常州市金壇區“小紅媽愛心社”電勝社區困境家庭成長小組組長。面對疫情,周玲火線報名,作為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成員,2月9日凌晨星夜出征,趕赴一線抗擊疫情。
在繁忙的醫護工作之余,周玲沒有忘記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叫雨軒的女孩。雨軒今年9歲,出生1年后確診為腦癱,3年后確診為癲癇,智商檢測為零,不會說話無法咀嚼,需要長期服用藥物。
另外一位是金壇區電勝社區居民火芳,1998年因病導致雙眼視力下降,目前視力只有光感,生活來源靠重殘補助。
在常州市金壇區東城街道電勝社區,這樣的困境家庭共有16戶。按照常州市民政局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困境家庭關愛服務的部署,“小紅媽愛心社”成立電勝社區困境家庭成長小組,聯合常州市新北區恩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對這些家庭進行幫扶。
周玲擔任困境家庭成長小組組長后,一直邊忙工作邊做服務。2月3日早上,她上完夜班接到社區通知后,立即帶領3名成員趕到電勝社區,幫助外來人員測量體溫,一直忙到晚上8點鐘。期間,周玲還抽空看望了幫扶對象雨軒、梓琳姐妹倆。那天,她特地在網上訂購了兩只小豬佩奇玩具,準備送給雨軒姐妹倆。沒想到,佩奇寄到后,周玲已經上了湖北前線。
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周玲雖然去了前線,但很多志愿者立即幫她頂上了。
2月11日上午,困境成長小組社工潘小花、朱金花、樊文娟和義工陳洪偉等人來到雨軒家中。他們不僅帶來了小豬佩奇玩具,還帶了很多好吃的食品。看到這么多的禮物,孩子們又蹦又跳,高興極了。社工朱金花還為姐妹倆準備了30分鐘的“愛的陽光”繪畫活動,小梓琳管她叫佩奇阿姨。每周,她都會抽出半天時間教姐妹倆畫畫。
在火芳家中,社工李鳳蓮為她準備的是“愛的陽光”伴讀活動。火芳讀熟后,李鳳蓮會打開手機,為火芳錄音。聽到自己的朗讀錄音,火芳不時點頭,也會指出哪里讀得不好,要求重讀一下。李鳳蓮還為火芳帶來了一盆綠蘿。火芳伸出手指觸摸著枝葉,輕嗅著綠植的氣息,臉上露出了笑容。
家住電勝宜景苑的徐連洪夫婦是失獨家庭,老兩口均已70多歲,一個星期沒有出門,家里的菜快吃完了。社工王湘知道后,每隔幾天就會給他們送一些蔬菜和日用品。義工陳洪偉也隔三岔五上門,免費送一些老人喜歡的蛋白飲品。
“疫情管控期間,困境對象會更孤獨,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愛他們,給他們帶去溫暖。”周玲在服務日記中的記錄,得到了幫扶家庭的印證:“我很喜歡社工們來朗讀,對提高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愛的陽光”關愛活動持續近一個月來,社區幾名孩子由最初的膽怯害羞逐漸變得開朗活潑起來,捏黏泥土、繪畫、夾氣球,都漸漸能輔助完成。
“你打開一扇窗,送來了外面的風景與心情。我想,你是我的眼,帶給我愛的陽光……”這是火芳錄的一首自編的小短詩,特地傳給奮戰在湖北的周玲。周玲收到后發來微信說,她已把這首詩收藏了,累的時候就放出來聽聽。
周玲堅信:“不管在湖北還是江蘇常州,愛都需要不斷傳遞。”愛的陽光,能夠使人們增加信心,并戰勝困難和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