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黛霞
“出自本人之手的第一片口罩產品,一定要封存起來作紀念。”當看到自家工廠里生產出了口罩,可以緩解疫情之下的“口罩危機”時,江蘇淮安市金湖縣婦聯兼職副主席、金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居黛霞興奮不已,喜發朋友圈。
居黛霞的公司主要制造生產衛生巾、紙尿褲、口罩等一次性生活用紙的設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國內30多家口罩工廠給居黛霞打來求助電話:“生產線不夠,產能亟需擴充。”
大年初六,居黛霞做出決定:提前復工,為口罩廠趕工生產線。2月1日,在金衛集團的車間里,幾十個工人忙著搭建生產設備框架,速度驚人,20個小時內完成了10臺設備框架的搭建工作。居黛霞說:“疫情刻不容緩,我們想盡一份綿薄之力。”她要爭取在7天之內完成15套口罩生產線。
第一天,就有3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到車間工作。工人們每天至少要輪班12個小時,但他們知道此刻趕工意義重大,都自愿加班毫無怨言。晚班工人更辛苦,夜里溫度降到了零下,車間里沒有暖氣,居黛霞和工人們被凍得腿腳冰涼。第二天,居黛霞立刻買來十幾臺取暖器,放到車間的各個角落。
為了加快進度,準時交付口罩設備,為疫情防控做貢獻,很多員工都自發拿著枕頭、被子在廠里打地鋪,吃住在廠里。看到這一幕,居黛霞感動不已。她說:“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永生難忘。謝謝并肩戰斗的戰友們!”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居黛霞與家人正在新加坡。那幾天,不少朋友都給居黛霞打電話,問她能否幫忙在國外買口罩,“國內已經是‘一罩難求’了”。
除了要求代購口罩的朋友,給居黛霞打電話的,還有來自山東、福建、廣東、浙江等地的口罩生產商。特殊時期,口罩是最重要的防護物資,這些工廠都在緊急復工。但是,原有的產能并不能滿足全國各大醫院以及普通居民的需求。福建一家口罩廠的老板,原本每天能生產100萬只口罩。自從政府統一調配口罩工廠后,他工廠的任務量猛增。緊急之下,他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找到了居黛霞,問能否訂購10條生產線。
國內有制造口罩生產線能力的工廠不到40家。恰逢春節,其中不少工廠都停工了,很多口罩廠想要增加產能,卻訂不到生產線。
居黛霞夫妻商量后,立馬跟幾個核心員工開了電話會議,一是盤點倉庫里剩下的庫存材料,二是討論生產線的設計方案。“圖紙設計出來,工人才能開始生產。”居黛霞說。
緊接著,居黛霞改簽機票,立馬回國。剛落地,她就看到飛機停飛的消息。“很幸運能及時趕回來,明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當時的居黛霞既慶幸又焦急。
金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外貿出口型公司,出口占比達85%,客戶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109個國家和地區。決定復工時,居黛霞手頭上還欠著600多萬美元的紙尿褲、衛生巾等生產線訂單,需要在近3個月完工。


趕造口罩生產線
但眼下,她要“違約”了。居黛霞給德國、阿爾及利亞等幾個國家的客戶,寄去了致歉郵件。在郵件里,她說起中國的疫情,以及全國口罩庫存告急的情況,原本約定要盡快輸出的幾條生產線,她希望能延后至少1個月交貨。
居黛霞說:“當務之急,我只能考慮國內的需求,若有客戶告我違約,我也認了。”讓她沒想到的是,沒有一個客戶對此有怨言。
除了口罩設備,居黛霞的工廠停掉了其他設備的生產。據了解,口罩設備在眾多生產線里是非常小眾的品類,1條紙尿褲生產線的價格是1條口罩生產線出貨價的15倍。但疫情當前,居黛霞顧不了這些。倉庫里囤的材料,只夠生產70套口罩生產線。她必須馬上采購材料,增加產能。
口罩生產線所需要的材料集中在山東、浙江等地。很多城市的高速封路了,為了讓居黛霞順利采購到所需材料,金湖縣政府開具了紅頭文件,工廠采購員拿著通行文件,一路暢通,當天順利采購往返。
“埋頭苦干,按時交付!”居黛霞無時無刻不謹記這八字宣言。她還時不時地帶領車間員工一起高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一方面鼓舞士氣,一方面緩解大家的焦慮。
如今,她手中的材料能夠生產120到130條口罩生產線。1條生產線,每分鐘能出產80~100只醫用口罩。“第1批的20條生產線,每天能生產120萬~140萬只口罩。”從她工廠發出去的口罩生產線,至少能解決1個市的口罩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