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每個人都需要審視過往的生活。其實養成以下好習慣可以降低病從口入的幾率。
和人工馴養的動物相比,野生動物生活在野外,攜帶各種病毒,比如蝙蝠攜帶的SARS病毒,旱獺攜帶鼠疫病毒。和雞、豬等人工養殖的相比,野生動物缺乏有關部門的檢疫措施,食品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在規范化的工業養殖中,雞舍都有定期的清潔和消毒,雞仔也經過檢查、打疫苗、用藥等防御措施,因此生病和感染細菌的概率都會低很多。散養雞能夠自由地接觸細菌,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以豬肉的屠宰環節為例,國家出臺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行生豬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生豬屠宰管理,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也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從口感上說,野生動物因為生長周期比較長,運動也比較充足,導致它們的肌肉纖維更發達,肌間脂肪更少,口感較柴,人工養殖的脂肪含量高一些,吃起來就嫩一些。
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和養殖動物沒什么本質差異,甚至有時還不如養殖動物,畢竟不管吃什么肉,也不外乎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樣的構成,僅僅是構成比例層面的不同。
很多人喜歡去農貿市場買現宰現殺的雞肉等,事實上,菜市場一般比較臟亂,空氣中飄浮著各種動物攜帶的細菌、病毒,遠不如超市干凈衛生。世界衛生組織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建議里就有一條: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在宰殺過程中,肉容易被污染,反而不新鮮。超市里的琵琶腿、雞胸肉,采用集中定點宰殺并且有食品安全衛生檢疫,宰殺分割后又及時進行冷凍保鮮,食品安全衛生反而有保證。而且和農貿市場買的整雞相比,琵琶腿、雞胸肉吃起來還沒什么骨頭,更省事,經濟上也更劃算。
就拿吃活魚來說,2016年1至2月,廣東省食藥監局對全省22個地級以上市進行活魚抽檢,檢出孔雀石綠的比例接近30%。
上世紀30年代,人們發現孔雀石綠可以用來殺死魚體表面的真菌、寄生蟲,尤其是對水霉病有特效,于是開始在世界各國的水產養殖領域大量使用。十幾年前,國內幾乎所有水產養殖戶都在用。
后來科學家懷疑孔雀石綠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潛在威脅,于是對它的使用開始逐步收緊。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均禁止孔雀石綠用于供人食用的水產中。2002年,中國也將它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清單》。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喜歡吃河魚,不喜歡吃海魚。孔雀石綠的出現,基本和河魚有關,而很少和海魚有關,因為很多海魚在捕撈過程中就已經死了,不需要再保持“鮮活”,直接冷凍就行。比如,巴沙魚片、多利魚塊、羅非魚塊,全部已經去骨頭去內臟,比起買整條的活魚,吃起來更方便,還營養健康。
冷凍作為一種保鮮手段,目前已經廣泛用于肉類、熟食、果蔬等。冷凍食品的營養和風味并不亞于新鮮食物,但口感可能有細微差異。在給冷凍食品解凍的時候,建議提前幾個小時放到冷藏室里解凍,這樣的解凍效果最好。
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所以寄生蟲病發病率位居世界前列。芥末根本就不能殺死那些寄生蟲,只有煮熟或者低溫深凍。兩廣地區喜歡將淡水魚做成生魚片,也容易引發寄生蟲感染。除此之外,還有毛蚶用開水一沖就吃,以及醉蝦、醉蟹、溏心蛋,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世界衛生組織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建議里就有一條:將肉和蛋類徹底煮熟。
餐飲行業最大的風險來自微生物導致的集體食物中毒,涼菜或受涼菜交叉污染的熟食是最大的風險源頭。涼菜、沙拉制作過程需要嚴格遵守相關工具專用,確保生熟隔離,防止交叉污染。所以,平時盡量少吃或者不吃涼菜也是明智的選擇。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制作涼菜應當達到專人負責、專室制作、工具專用、消毒專用和冷藏專用的要求。此外,根據《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做涼菜的餐館的廚房需要布局合理,確保生熟隔離,防止交叉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有關新冠肺炎的防護建議中,第一條就是洗手,并且一再提醒大家:僅佩戴口罩無法做到完全防護。
洗手能有效預防病毒和細菌,減少人們23%~40%的生病腹瀉,也能讓1/5的孩子免受肺炎的危害。
此前,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的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這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該病毒,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這提示大家應更注意手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