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梅
我們的英語教學是外語教學,缺少語言教學實際環境。從閱讀入手是學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經驗的有效途徑。外語教學必須借助于文字。文字材料是外語學習賴以進行的基礎。英語閱讀也是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增長知識的重要手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其中,二級對讀要求中指出“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者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對小學英語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
現在小學生所學的教材中,閱讀材料比較單一,很難滿足學生大量閱讀的需要。小學英語閱讀很重要,但事實上又很難找到現成的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通過開展英語閱讀活動,以課本上的小故事為主,同時選用外研社出版的“大貓英語分級閱讀”或者“領先英語X計劃”系列等讀物,為學生們量身定做,滿足了小學生的英語閱讀需要。同時也為英語教師研究閱讀教學開辟了新途徑。
一、自然拼讀在課堂上的滲透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小學英語四年級課本中每單元Lesson 4都有語音的模塊,結合外研社的自然拼讀的小冊子,整合小學階段的語音知識系統,在課堂中一邊教授單詞一邊滲透自然拼讀。同時,我們利用語音交流群,讓每位學生在課余時間練習自然拼讀,并從老師這里得到反饋,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音能力,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英語閱讀素養在課堂上的培養
有了三、四年級語音知識的積累,可以逐步在課堂上加強英語閱讀的滲透。
1.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我們現行的教材是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在四年級的教材中,每個單元增加了一篇英語小故事,故事的內容與本單元的主題相關,這就為老師提供了非常好的閱讀材料,在滲透自然拼讀的同時,逐步給學生滲透英語閱讀,以圖片環游為基礎,進行簡單的閱讀教學。
在五年級的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第3課又增加了新的不同的閱讀材料,并配有一定的圖片,提供了更多的詞匯。因此,充分利用課本上的閱讀資源,認真抓好課堂教學,精心設計每個單元第3課的閱讀,充分利用每個單元第5課的小故事,在圖片環游基礎的教學方法上,逐步增加Jigsaw-reading、Reading Circle(閱讀圈)等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準確閱讀,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英語素養。
在日常閱讀教學時,我們會根據三、四年級學生所積累的語言點,設計不同的由淺入深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并非無的放矢,一方面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我們還可以探測學生的認知深度,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我們會對文本進行信息梳理,歸納和總結,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強化和鞏固,包括有感情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復述,填空,改編以及續寫等等,根據不同題材,不同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
2.拓展英語閱讀渠道,促進課外閱讀延伸。
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圖片不夠豐富,閱讀題材不夠廣泛等。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的機會,除了一起作業網提供的一些課外繪本之外,我們還建議家長為學生適當購買一些科學性、時代性較強的英語讀物,讓學生在課余慢慢親身感受、直接體驗英語。但家長對英語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同于語文,因此,我們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漂流”活動,讓學生體驗英語閱讀的交流活動,學生交流閱讀后的感受并把閱讀內容傳遞給其他人,這樣一來就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平臺,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閱讀天地。
閱讀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要循序漸進開展閱讀活動。在三年級學習自然拼讀,用一年的時間重點操練CVC單詞。四年級鞏固CVC單詞并結合課本學習字母組合。五年級以每個模塊第三課和每個模塊后的Story Time為依托,讓學生接觸圖片環游、閱讀圈、故事拼圖等不同閱讀課型。經過三年的學習,孩子們必定有所收獲,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