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春美
(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寧夏 銀川750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課程設置問題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問題,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1]。課程設置即教學計劃,是課程總體規劃。它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確定學科門類及活動,確定教學時數,編排學年及學期順序,形成合理的課程體[2]。當前高職高專課程設置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新教師資格考試政策的出臺,使師范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與其他考生站在同一平臺,都要通過參加全國統一考試才能獲取教師資格證,現行課程設置改革勢在必行。如何以新教師資格考試為契機,重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提高辦學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2013)明確提出“師范院校畢業生也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方能獲得教師資格證”這一剛性要求,從根本上規范了幼兒園教師培養的全國性質量標準[3]。
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包括筆試、面試兩個部分。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涉及知識面非常廣,對師范生而言難度也較大。《綜合素質》科目考核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五個部分,題型分為單項選擇、材料分析和寫作三種類型。《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涵蓋七個模塊,分別是學前兒童發展、學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導、環境創設、游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等。題型有單選、簡答、論述、材料分析和活動設計題。筆試合格者,方可參加面試,筆試成績兩年內有效。面試內容包括八個板塊,分別是職業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交流溝通、思維品質、了解幼兒、技能技巧和評價與反思。面試采取結構化面試和展示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回答兩個規定的問題、展示(試講)及陳述(答辯)等方式進行[4]。
1.重視必修課,忽視選修課
如下頁表1 所示,從學分與學時的比例分配來看,必修課的學分(通識教育課+ 專業技能課+ 專業理論課)占84.5%,學時占比68%,選修課學分占5.7%,學時占7.2%。必修課無論學分還是學時都遠遠高于選修課。可以看出,該幼專重視必修課程建設,忽視選修課。這種課程結構不利于學生對專業興趣的個性化選擇,影響其知識面的拓展。
2.重視理論課,忽視實踐課
實踐課程主要由軍事技能、教育見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組成。從下頁表1 可以看出,實踐課的學分和學時分別占9.8%和24.8%,相較于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來說課時甚少。教育見習主要集中于第三和第四學期,分別見習一周,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為期16 周,時間短且集中。由于學生數量多,校址離市區較遠,幼兒園考慮正常教學受到影響等,見習往往難于落到實處。

表1 三年制學前教育??普n程結構學時、學分比例表(以N 幼專為例)
1.通識教育課和專業理論課涉及范圍不夠全面
部分高專院校課程內容比較單一,涉及面比較窄。通識課程方面,缺乏自然科學課程以及教師職業道德課程等;專業理論課程方面,不能做到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補充新的內容進來;缺少幼兒園課程、特殊兒童發展與學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等課程。
2.專業理論課內容存在重復,專業技能課專業特色不鮮明
一方面,從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來看,由于課程都是以學科邏輯進行架構,各專業課程自成一家,相對獨立,相互間欠缺溝通、統合。如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等教法課,在內容上存在較多重復現象,各任課教師教授時,都按照教學計劃推進,從而出現課程內容重復,效率低下的情況。另一方面,專業技能課沒能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過多強調技能技巧的學習,而忽略了藝術素養的培養。比如美術,一些高專開設美術基礎、幼兒美術兩門課程,但學生在教法課上連簡單的簡筆畫都不能獨立進行繪畫,需要借助范畫才能完成。
3.選修課可選擇范圍小,實踐課效果難以保證
選修課提供的課程選擇范圍較小,主要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蒙特梭利教學法等課程,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此外,實踐課方面,教育見習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實效。畢業實習通常采用學校推薦、自己選擇兩種方式來確定實習院所。畢業實習安排在大三第五學期,為期16 周。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但是,由于學生數量較大,學校即使安排了實習指導教師,其指導作用也是很難真正落實到位的,學生在畢業頂崗實習期間基本處于放任狀態。有些學生實習時甚至未上過講臺,日常忙于保育工作和各種瑣事。
加大選修課的比例,開設較完善的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就業方向有目的性地選擇。此外,加大實踐課的學分和學時比例。區別于普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高專院校更傾向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理論結合實際的實踐課成為必備要素。雖然很多專業課程都有相應的實訓學時,但校內模擬實訓室缺乏真實的場景,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因此,這些院校應增加教育見習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幼兒園實際的機會。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而師德是教師的靈魂。通識課程方面,教師資格證“國考”中明確提到師德教育等知識的講授與考核,建議開設教師職業道德課程。專業理論課程方面,可以開設幼兒園課程、學前教育評價、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課程。教師資格證考試和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需要學生具備整合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設計的能力,如主題活動設計等,幼兒園課程這門課程可以把單一教法課學習的內容統合起來。選修課方面,彈性豐富的選修課能夠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首先,整合教法課程,避免一些重復性內容出現。高專院校可組建教法課教學團隊,協調合作完成教法課的教學任務。以教研室為單位,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比如一些教育家的重要理論在不同的課程中會出現,就可以將這些理論加以精簡。其次,專業技能課教學內容要與學前教育專業相結合,體現專業特色。專業技能課程定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比如,美術方面,在基本技能技巧培養的基礎上,更多強調簡筆畫的學習。在舞蹈方面,舞蹈基本動作、幼兒舞蹈及創編應占更多的學時比重。在課程設置上,專業技能課的開設應貫穿全學程,在價值取向上,更多側重于其實用性和工具性,以夠用、適度為原則。
加強教育實踐,是提高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必要條件。相關院校應貫徹“全實踐”理念,讓學生從入校開始就要接觸幼兒園的實際,在課程設置上,以三年制大專為例,第一學年每學期保證一周的教育見習,第二學年每學期延長到兩周,第五學期有十六周的畢業實習。首先,見習的內容可以結合本學期所開設的教法課,讓學生有目的地參與幼兒園相關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也可以觀摩一日生活、區域活動以及游戲的組織等。每次見習之前要有明確的見習目的,回來之后要有后續的研討活動;也可以在教法課學習中,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教學活動方案,去幼兒園實際操作,結合理論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所在,進行糾正。其次,畢業實習要注重提高實效。可以提前與實習園所取得聯系,就實習的內容達成一致,學校和幼兒園各確定一位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