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娟(云南黃金礦業集團貴金屬檢測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71507)
無論在國際貿易還是國內貿易上,鐵礦石品質檢測都十分重要。而全鐵含量是衡量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尋找一種快速、準確、高效的檢測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鐵礦石全鐵分析方法中多用氯化亞錫還原、三氯化鈦還原滴定法,用三氯化鈦還原滴定法較其它方法成本低、污染少、分析速度快等優點。但該方法還原過程中描述的溫度及還原程度較為籠統,實際操作中不易掌握。為提高該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文章通過對三氯化鈦-重鉻酸鉀全鐵分析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的研究,確定了用氯化亞錫還原時最佳檢測分析條件、還原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及操作過程中注意的事項。
鹽酸 分析純
硫磷混合酸(1+2)
重鉻酸鉀標準溶液:稱取3.5119g預先在150℃烘干1h的重鉻酸鉀基準于250ml 燒杯中,用水溶解并移入2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此溶液的滴定度為0.002000g/ml。
中性紅指示劑(1g/L)
二苯胺磺酸鈉指示劑(5g/L)
氯化亞錫溶液(150g/L)稱取15g氯化亞錫(SnCl2.2H2O)溶于30mlHCl中,用水稀釋至100ml。
三氯化鈦溶液 三氯化鈦溶液與鹽酸等體積混合
稱取0.1g(精確至0.0001g)試樣,置于250ml 錐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潤濕,并搖動使試樣不沾瓶底,加入2ml 硝酸,加入15ml(1+2)硫-磷混合酸,置于高溫電爐上加熱溶解至冒白煙為瓶高度的1/3-2/3時取下,冷卻至室溫。加30ml熱水,加10ml鹽酸,加熱至70℃左右,用氯化亞錫還原三價鐵至淡黃色,冷卻至室溫。加2~3滴中性紅指示劑,再用三氯化鈦溶液還原,由藍綠色變為無色并過量1~2滴,滴加重鉻酸鉀標準溶液氧化過量的三氯化鈦,使呈現穩定的藍綠色。加水稀釋至120ml左右,加2 滴二苯胺磺酸鈉指示劑,用重鉻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穩定的紫紅色為終點。
計算:W(TFe)=T×(V1-V0)/m×100%
式中:W(TFe)—全鐵的質量分數,%;
T—重鉻酸鉀標準溶液對鐵的滴定度,g/ml;
V1—滴定試樣溶液消耗重鉻酸鉀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0—滴定試樣空白溶液消耗重鉻酸鉀標準溶液的體積,ml;
m—試樣的重量(g)。
試驗中使用的樣品為GBW(E)070083,TFe(%)標準推薦值為50.92)
1.3.1還原時的酸度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除改變還原時熱水的加入量外,保持其他分析步驟及分析條件不變,以改變還原時的酸度。測得TFe(%)的結果見表1

表1 TFe(%)與還原時酸度的關系
從表1可以看出,熱水加入量在25ml~30ml時檢測結果最為理想。還原時保證足夠的鹽酸存在,可以使三價鐵全部還原為二價鐵,并阻止二價鐵再度被氧化,但熱水加入量少時,鹽酸濃度高,滴定終點會提前到達,使結果偏低。熱水加入量過多時,鹽酸濃度低,還原終點反應遲緩,容易導致氯化亞錫加入過量,使結果偏高。
1.3.2還原時溶液的溫度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除改變加熱時間外,保持其他分析步驟及分析條件不變,以改變還原時溶液的溫度。測得TFe(%)的結果見表2

表2 TFe(%)與加熱時間的關系

測定值-推薦值0.17 0.12 0.01 0.11
試驗中還原時加入的水為燒沸的熱水,故溶液從開始加熱至沸騰時間較短。從表2可以看出,在加入熱水的情況下,還原時溶液加熱時間的長短對結果影響不大。但加熱時間太短溶液溫度低,氯化亞錫與三價鐵反應遲緩,且還原時溶液顏色較淺,不利于觀察;加熱時間太長溶液沸騰劇烈,溶液易飛濺損失,導致結果偏低。考慮到還原過程中溫度的降低,以“第一次冒泡后,取搖1-3圈后再加熱至第二次冒泡”時還原較好。
1.3.3還原時氯化亞錫的加入量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稱取質量相同的7份樣品,除改變氯化亞錫加入量外,保持其他分析步驟及分析條件不變。測得TFe(%)的結果見表3

表3 TFe(%)與氯化亞錫加入量的關系
從表3可以看出,氯化亞錫加入量不足時,三價鐵還原不充分,導致檢測結果偏低。氯化亞錫加入過量時,在滴定時過量的Sn2+會消耗部分重鉻酸鉀溶液,Sn2+過量的越多重鉻酸鉀消耗量也隨著增大,導致結果偏高。還原程度以少2-3 滴(溶液淺黃色)為宜,若還原過量時,可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溶液將溶液調至微黃色,且近沸溫度下微黃色不再改變。
三氯化鈦-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全鐵含量,雖原理簡單,但操作步驟繁瑣,每個階段都應掌握化學反應原理,并注意各因素對結果產生的影響,否則誤差疊加將嚴重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還原時應保證足夠的酸度;還原時應使用提前燒好的熱水,熱水不僅能加快溶樣過程中產生的焦磷酸轉化為磷酸的速度,還能提高氯化亞錫與三價鐵的反應速度;還原時滴加氯化亞錫的速度要迅速連貫,當溶液的深黃色變淡時應緩慢、少量多次滴加,以防止氯化亞錫加入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