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嫡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各地勢力中實力最雄厚的。他所駐扎的許城因為漢帝居住,也就成了當時的都城,戒備十分森嚴。曹操下令,凡是出入城池的人,都要嚴格檢查,謹防奸細。
這一日,一輛馬車急匆匆地來到城門前,想要出城。守城的兵士要求出示路條,趕車的男子是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他哀求守城兵士:“我母親忽然病重,哥哥出遠門不在家,城內醫生皆不能治。我聽說有神醫正在城外給村民治病,我要出城去找神醫診治。開路條的衙門今日不知何故沒有開門,事出緊急,請官爺們通融一下吧?!?/p>
守門的隊長滿身酒氣,看起來十分強悍。他大聲說:“我受主公之命把守城門,沒有路條者一律不準進出!”
那書生急得不行,大聲道:“人命關天,你怎可如此鐵石心腸!”隊長大怒:“軍令大如天,再敢啰唆,老子先把你關上幾天再說!”
書生不管不顧,駕著馬車就想往外沖,那隊長眉毛倒豎,拔出刀來一刀就砍在了馬車車棚上。這時,車棚里傳出一個老婦人虛弱的驚叫聲,接著便是一連串的咳嗽聲。
書生急得翻身下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周圍的百姓紛紛發出驚呼聲,那時的讀書人是很清高的,除非見大夫、公卿,并不輕易行跪拜之禮??梢娺@書生的確萬分焦急。有膽子大的百姓就在一旁幫腔:“軍爺,您就行行好,行善積德吧?!?/p>
隊長卻不為所動,高舉大刀大喝道,只要那書生敢闖,他就手起刀落,絕不留情。突然,一個百姓高聲喊道:“這位先生,我有路條,我去幫你請神醫來!”說完,他遞上自己的路條,隊長核驗無誤后,放他出去了。
而那書生依舊呆呆地跪在地上,不言不語。車里的咳嗽聲斷斷續續,越來越微弱。這時,有兩輛華麗的馬車在城門前停了下來,從馬車上分別下來兩個公子,一個二十來歲,一個十六七歲,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兩人都十分驚訝。那隊長看見兩人,忙收刀上前施禮。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這兩個人,分別是二公子曹丕和四公子曹植。
曹丕兄弟問清原委后,對視了一眼。這個隊長他們是認識的,原是曹操的貼身護衛,曹操上回出去打仗,中了敵人的埋伏,危急時刻,這個護衛拼命保護曹操,受了重傷。曹操感念他的功勞,又知道他的傷會致殘,無法再上戰場,就讓他做了城門的守門隊長。此時他滿身酒氣,正是因為昨晚慶功宴上曹操親自敬酒,他連喝了十大碗。當時曹操拉著他的衣袖,每指一道傷疤,就命眾人陪飲一碗。這固然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但也說明曹操對他的欣賞。
見此情景,曹植忍不住想說話,旁邊一個年輕的隨從拉了拉他的衣袖,附耳對他說了幾句話。這個隨從正是大才子楊修,他告訴曹植,不可為無謂之人破壞曹操的軍令。曹植愣了一下,低頭默然不語,遞上自己的路條,準備出城。
曹丕看了看那個跪在地上的書生,心中不忍,客氣地對那隊長說:“隊長,事當從權,可否仔細檢查一下車輛,讓他先出去呢?畢竟是條人命。我聽說,今日關防衙門因為主事忽然生病,新主事明日才能到位,因此凡是今天急著開路條的都拿不到,我們這也是拿著昨天開出來的路條才過來的?!?/p>
那隊長卻絲毫不肯通融:“二公子不必多說,主公將令,在下不敢徇私。請二公子、四公子自便吧?!?/p>
曹丕被頂得啞口無言,看了看那書生,還要再說話,曹植拉拉他的袖子說:“二哥,算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除了父親,誰的話也不聽?!?/p>
曹丕想了想說:“今日出城也沒什么急事,要不我回去一趟,向父親要張手令吧?!闭f完,他轉身駕車而去。

過了一會兒,那個出城的百姓火急火燎地跑回來了,滿頭大汗地對書生說:“先生,真是抱歉了,那神醫正在給村民看病,走不開,我跟他說這邊出不了城,他說,城里醫生眾多,何病不可治?城外村中瘟疫橫行,卻沒有醫生,他不能拋下那邊的眾人來救這邊的一人。我懇求再三,他才答應料理完那幾個病人,就趕過來?!?/p>
那書生呆呆地聽著,臉色鐵青,依然不說話。眾人見此情景,都無可奈何地嘆著氣,卻不忍離去,繼續站在旁邊圍觀。
又過了好一會兒,遠遠地見一個老者騎著驢匆匆趕過來,到了城門口,跳下了驢背。
那隊長一伸手:“路條呢?”老者搖搖頭說:“我沒有路條,我是來給人看病的。”
書生猛地抬起頭來,失聲叫道:“先生可是神醫華佗?快救救我母親!”
華佗點點頭,看著隊長說:“可否容我進城診治?”
隊長搖搖頭說:“你沒有路條,不能進城;他沒有路條,不能出城。軍令如山,絕不可違。二公子幫他要來路條,自然允許他出城。”
圍觀群眾議論紛紛,覺得這隊長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這時,曹植忍不住上前一步,楊修一把拉住他:“公子……”曹植看了他一眼,還是上前說道:“隊長,這城門洞長十四步,兩邊有人把守。中間之處,既非城內,也非城外,何不就讓他們在那七步相交之處會合診治?馬車未出城,醫者也未進城,并不違反主公的軍令?!?/p>
眾人都大聲贊同,那隊長覺得無可反駁,勉強點點頭說:“既然如此,醫者只可在此車轅之內行醫,不可向前?!?/p>
華佗點點頭,走到車前,掀開簾子,發現車內靜悄悄的。他看了一眼病人的臉色,又伸出手,搭了一下病人的脈搏,片刻后,回頭對書生說:“令堂已經去世了?!?/p>
眾人一片嘩然,紛紛盯著書生看。書生從地上爬起來,冷冷地看看隊長,又看看華佗,忽然仰天大笑,笑聲中含著無限酸楚。他挽起馬車韁繩,向城里走去。
就在這時,一個兵士騎馬迎面趕來,見到書生,大聲喊道:“二公子給你要來了手令,你可以出城了!”
書生接過手令,慘然一笑,牽著馬車,掉了個頭,出了城門,揚長而去……
數年后,天下三分之勢已定,曹操最為強大,名義上雖然是丞相,其實已經是九五至尊了。此時,他開始考慮繼承人的事兒了。在他的兒子中,長子戰死,其余的孩子尚年幼,最有力的競爭者應該就是曹丕和曹植了。
曹操幾次給這兩個兒子分配任務,有軍政有民政的,兩人雖然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曹操又是高興,又是擔憂:高興的是兩個兒子都如此優秀,自己后繼有人;擔憂的是自己最近頭疼的老毛病越來越嚴重了,每次發作都痛得死去活來,萬一哪天自己再發作時真死了,沒有給群臣留下明確的繼承人,群臣必然會混亂,還會分成兩派互相攻擊。若是其中一方有壓倒性優勢也就罷了,偏偏兩人難分伯仲,誰想快速獲勝都很難。但不管最后誰勝誰負,若自相殘殺,結果都將使自身實力大為削弱,沒準會被幾個老對手撿了便宜。因此曹操決定,一定要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曹操座下謀臣眾多,他也經常就這個問題詢問他們。但謀臣們誰不明白,這時候表態,萬一表錯了,以后新上位的主子必然會秋后算賬。因此,這幫精得跟猴一樣的謀臣們都表示,這是丞相自己考慮的事。曹操氣得把他們都轟走了,自己在屋里按著隱隱作痛的腦袋生氣。
就在曹操生悶氣的時候,一個叫魏君子的謀臣忽然求見,他對曹操說:“學生冒死獻計?!?魏君子跟隨曹操不到三年,平時中規中矩,出謀劃策雖不算神妙,但還算盡心,曹操對他印象還行。此時見終于有人肯幫自己想辦法了,曹操十分高興,忙問何計。
魏君子說:“二位公子都是智勇雙全之人,才干已經不用考察了。但要當天下霸主,除了才干外,更重要的是人心。只有在絕境中,才能考察人心。學生獻城門之計,請丞相思之……”
曹操聽完魏君子的計策后大喜,立刻就要派人去下令,魏君子小聲說:“這一計策的關鍵在于守門之人,如果平常人守門,如何敢攔二位公子?務必要城防總隊長親自守門方可。”
曹操點點頭說:“也只有他敢這么做。”說著,他立刻叫下人去傳達指令。
就這樣,曹丕、曹植天不亮就分別接到了曹操的親筆手令,命令他們馬上出城辦差,事情緊急,不可延誤!兩人都不敢怠慢,早飯也沒吃,騎上馬,帶上隨從,一路狂奔到城門口,卻都被攔住了。這守門的城防總隊長,正是當年的城門隊長,如今已經升遷。他守在城門口道:“丞相有令,城內發現奸細,無論什么人,包括持有路條或手令的人,都不可放出城,待今日查清后,明日早上才能出城。”
曹丕和曹植都很焦急,要知道曹操的命令向來是不容違抗的,他們跟總隊長解釋,但總隊長根本不聽。
曹丕想了想,問:“你可有丞相手令?”總隊長搖搖頭說:“事出緊急,丞相深夜親自召見下官,當面下達了命令,沒有手令?!?/p>
曹丕不禁焦急萬分,眼看太陽已高,實在耽擱不起了。他撥馬就往相府跑,曹植緊跟在后。沒想到兩人在相府門前被侍衛攔住了,說曹操頭痛病發作,已經疼得數次暈厥,剛剛吃了藥安睡,任何人不得打擾。
兄弟倆實在沒辦法了,曹丕只能守在相府門口,請內侍幫忙看著,一旦曹操醒來,立刻稟告,他有十萬火急的事求見。曹植卻被人拉走了,當年他身邊的年輕隨從楊修,如今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主簿了。楊修小聲對曹植說:“公子有丞相手令,總隊長卻空口無憑。如今這兩難之時,為王者當有霸氣和自信。公子再去城門,若總隊長敢攔你,斬了他!”
曹植大驚:“那總隊長是父親的親信,怎可斬殺?”
楊修冷笑道:“昨日丞相召集群臣商討要事,曾提及立繼承人的事。結束后,有個謀臣進府和丞相密談,然后就出了這樣的事,若我沒猜錯的話,這必是丞相的計策。公子,請不要猶豫?!?/p>
曹植對楊修一向信任,聽了這話,他一咬牙,再次沖到城門口,要求出城。那總隊長堅決不讓,曹植稍一猶豫,便拔劍砍了總隊長的腦袋,喝令開門。守門兵士都嚇傻了,趕緊打開城門讓曹植出去。
而另一邊,曹丕等到天黑,曹植已經辦完事回來了,曹操也沒醒過來,更沒見他。
當天晚上,曹操秘密會見了魏君子,高興地說:“看來還是曹植比曹丕更有王者之相啊?!?不料,魏君子卻搖搖頭,冷笑道:“丞相,昨天學生出府時,發現有人跟蹤。學生假裝不知,偷偷觀察,發現是丞相內侍王興,丞相可審審他,究竟為何事跟蹤?!?/p>
曹操素來多疑,立刻把王興抓來審問。王興知道曹操手段狠辣,不敢隱瞞,承認自己是受楊修指使,為曹植打探秘密。
魏君子搖搖頭道:“刺探父親的秘密,這是不孝;猜出是丞相之計卻不說破,并殺死丞相的心腹之人,這是不忠、不義。若立這樣的人為繼承人,丞相可得天年嗎?”
曹操當場大怒,斬殺王興,本想馬上也殺了楊修,但考慮到對曹植影響太大,暫時忍下了這口氣。從此之后,他日漸冷落曹植,重用曹丕。

不久之后,曹操在行軍打仗時故意帶上楊修,然后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了他。曹植聽到消息后,大驚失色,痛哭不已。這時,魏君子突然上門拜訪,問曹植:“公子還想當繼承人嗎?”因為王興已死,曹植并不知道是魏君子害他到如此地步,他只知道自從城門事件后,魏君子挺受曹操重視的,見對方主動來拜訪,十分高興,誠懇地說:“上次先生給丞相獻城門之計時,能告訴我怎么辦就好了。”
魏君子嘆了口氣說:“那時我獻計,確實是為丞相解憂,沒想到楊主簿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了自己也害了公子你。我甚是過意不去,因此想幫幫公子?!辈苤苍偃兄x,魏君子又說:“如今丞相對曹丕十分信任,公子只有立下大功,才能挽回局面。”
曹植無奈地說:“可現在父親不信任我,我哪有機會立大功呢?”
魏君子微微一笑說:“丞相現在大權在握,三方勢力中也最為強大,最大的痛苦其實是在自身。如果公子能治好丞相的頭疼病,何愁不能反敗為勝?”
曹植又嘆了口氣說:“這個我知道,可父親的病看遍了醫生,誰也治不了啊。”
魏君子笑道:“神醫華佗必然可治?!?/p>
曹植好奇地說:“華佗雖是神醫,但他當初曾給父親看過病,也說不能治啊?!?/p>
魏君子搖搖頭道:“那時華佗對頭疼病尚不精通,經過這幾年,他的醫術更為神妙。聽說他在蜀中治好了一個和丞相病癥相同的患者。公子可派人偷偷去請神醫,華佗清高,不是金銀珠寶就能請得動的。公子不妨許諾,如能治好丞相的病,就請丞相給他開個永遠有效的通行手令,并且送他大量所需物品,讓他能自由行醫救人?!?/p>
曹植大喜,立刻派人去辦。三個月后,曹植終于打動了華佗,把他請了過來。曹操聽曹植說完此事,也很高興,對曹植的態度也有所好轉,只等次日讓華佗進府看病。
當天晚上,魏君子來見曹操,滿頭大汗,神色慌張。曹操奇怪地問:“先生這是怎么了?”
魏君子跪倒在地:“學生得知有人要謀害丞相,不敢耽擱,拼死阻攔。”曹操大驚,問他怎么回事,魏君子拿出一塊殘破不堪的紙張,顯然是被火燒過,沒有燒光,上面殘留的部分寫著:“……醫病,開腦殺操,不負皇叔。”
曹操大驚失色:“劉備小兒,膽敢用如此毒計!” 魏君子道:“此事四公子必然不知,丞相明察,不可遷怒公子?!辈懿冱c點頭:“我知道了,等明日再看?!?/p>
第二天,華佗進府給曹操診治,仔細琢磨后,華佗告訴曹操:“丞相這病,用藥物已經沒有用了,必須要動手術。”曹操不動聲色地問:“該如何動手術呢?”
華佗說:“開腦取出風涎,此病可痊愈。”曹操假裝吃驚道:“開腦?那人還能活嗎?”
華佗看了曹操一眼,猶豫著說:“這手術甚是危險,但若丞相信得過,我就有七分把握。當年在蜀中,有一個農夫,所患之病與丞相一模一樣。我雖然有醫術,卻不敢動手。那農夫說,他如此反復發作,不但不能養家糊口,還生不如死,寧愿冒死一搏。我這才給他開腦,取出風涎,他自此痊愈。這是兩年前的事,丞相一查便知?!?/p>
曹操點點頭說:“開腦的話,不管能不能治好,疼也要疼死了吧?”
華佗拿起紙筆,寫了一張方子:“這是在下獨創的麻沸散,喝下去三個時辰內不會有任何知覺,丞相大可放心?!?/p>
曹操拿起藥方,仔細看了半天,哈哈大笑道:“先生,以醫術殺人,是醫者所為嗎?”
華佗大驚:“丞相何出此言?”
曹操掏出那張殘紙,扔在華佗面前。華佗撿起來看了看,面如死灰,喊道:“丞相,冤枉啊,這絕不是我寫的!”
曹操拿起那張藥方,也扔給華佗,華佗對比了一下兩張紙上的字跡,慘笑道:“百口莫辯,百口莫辯??!”

曹操冷冷地說:“我知道你給關云長治過病,也知道你與劉備過從甚密。就算沒有這物證,就憑你要開腦治病,我也知道你要殺我。”說完,他不由分說,讓人把華佗押進大牢,隨后問斬。
站在一旁的曹植面如土色,看著曹操冷冷的目光,他忽然像被蛇咬了一樣,跳起來指著魏君子大喊:“是他,是他設計陷害我的!他讓我請華佗,他要陷害我,他一定是二哥的人!”
曹操冷冷地看著曹植說:“可惜啊,可惜他還在我面前一心為你辯解,你卻連想都不想就陷害他!不錯,我是教過你們寧負天下人,但不是這么個負法!像你這樣敢做不敢當,誰敢跟著你打天下?”
曹植嚇得失聲痛哭:“父親,我真的是被人陷害的??!”
曹操大喝:“我當然知道你是被人陷害的,這還用你說?你再不堪,也不至于殺我,這對你根本沒有好處。你明明是被人利用了,我惱怒的是你沒有擔當!給我滾回府里去!我就要晉封魏王了,自然也有你的封地,至于擔當大任,你就不用想了!”
曹植只好失魂落魄地回了府。不久之后,曹操當了魏王,把曹植分封到很遠的地方,曹植再也沒了和曹丕爭權的機會。而華佗被曹操殺死在獄中。
又過了幾年,曹操病死,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很快他又逼漢獻帝讓位,自己當了皇帝。魏君子因為幫他當上了皇帝,他本想讓魏君子當丞相,但魏君子拒絕了,他對曹丕說:“丞相不但要有才能,還要有身份。陛下初登大統,需要德高望重之人為相才能有助社稷、穩定人心。臣的心愿已了,請陛下賜臣回鄉為民?!?/p>
曹丕既感動又無奈,只好賞賜他大量金銀財寶,允許他回鄉。
另一方面,曹丕對曹植心懷忌憚,想要除掉他,于是派人將曹植召回來。曹植心知不妙,但又無可奈何,只得戰戰兢兢地上路了。果然,進了皇宮內院后,曹丕開始質問曹植為何在封地對朝廷口出怨言、心懷不軌。
曹植明知自己冤枉,但見曹丕要殺他的意圖如此明顯,只能跪在地上看著曹丕,知道自己今天難逃一死。曹丕說夠了,正準備宣布曹植謀反罪名時,忽然有侍衛報魏君子在門外求見。
曹丕心中納悶,還是召見了魏君子。魏君子跪地磕頭道:“臣以性命求陛下一事?!辈茇Р唤獾卣f:“先生請講,若有為難事,朕自然會幫你,何須性命之說?”
魏君子正色道:“臣懇請陛下給曹植一線生機?!?/p>
曹丕臉色大變,這種事豈是外人能干涉的?但他畢竟感念魏君子的功績,還是給魏君子留了面子,緩緩地說:“先生與曹植并無交情,為何替他求情?”
魏君子說:“陛下對臣有大恩,故臣舍命相報;曹植與臣有小恩小仇,小仇已報,但小恩尚未得報?!?/p>
曹丕不解地問:“先生此話朕不明白,朕與先生之前素不相識,先生舍命相助時,對朕說是天命所歸,究竟為何朕也不知。今日先生提到恩仇,想必另有原因,朕愿聞其詳。”
魏君子慘笑道:“陛下可還記得當年在城門前病死的老婦人嗎?就是那個在神醫華佗面前病死的老婦人!當時還有個趕車的書生?!?/p>
此事雖過去多年,但曹丕仍然一下子就想了起來:“朕記得那個趕車的書生,但肯定不是你?!?/p>
魏君子點頭道:“那是臣的弟弟,當時臣在外求學,想不到家中遭此慘禍。臣自幼喪父,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弟倆撫養成人,又讓臣外出游學,增長見識。臣本不愿遠游,母親說大丈夫志在四方,兩個兒子都守在身邊有何用?想不到……臣的弟弟埋葬母親后,找到了臣,并告知了事情的經過。當時他已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臣長跪在母親和弟弟的墳前發誓,恩仇必報,以慰亡靈。后來,臣回到許都,就讓人推薦到先王身邊做了謀臣。”
曹丕恍然大悟道:“所以你用計殺了當年的守門隊長,因為他不讓你母親出城,以致她病死;你用計殺了楊修,因為他曾勸阻曹植,不讓曹植和隊長起沖突;你用計殺了華佗,因為他不肯及時趕來救你母親;你幫朕奪得王位,幫朕打擊曹植,因為當初朕曾努力想救你母親,而曹植當時站在一旁沒有說話。這些朕都明白了,可曹植對你為何又有恩情呢?”
魏君子說:“當日曹植曾求情,讓隊長允許華佗在城門中間七步之處為臣的老母親診治。此恩當報?!?/p>
曹丕不屑地說:“可當時你母親已經死去多時了,他這恩情不提也罷?!?/p>
魏君子搖頭道:“當日那個跑去為臣母親請華佗的百姓,臣為了報恩,把陛下賞賜的金銀全都給了他。一個普通百姓的恩臣尚且要報,何況曹植的?臣不愿虧欠任何人?!?/p>
曹丕嘆了口氣說:“好吧,你說,你讓朕如何做?就這樣放過他嗎?你要知道,曹植密謀造反,罪不容赦?!?/p>
魏君子搖搖頭說:“七步之恩,七步以報。就讓曹植走七步作一首詩吧,如果作出來,陛下饒他;如果作不出來,陛下殺他?!彼厣韺Σ苤残卸Y說:“殿下,臣已盡力,恩怨兩清,生死各安天命吧?!?p>
曹植仰天長嘆,淚如雨下,也不爭辯,舉步就走,走到第三步開始吟詩,一步一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
曹丕聽完,老半天不說話,最后揮揮手,讓曹植下去了。魏君子深施一禮,也走了。
在城門處,曹植追上了魏君子:“先生慢走,曹植有一事相問?!?/p>
魏君子回頭看著他,曹植一拱手道:“先生手段,神鬼莫測。曹植被先生所害,也被先生所救,愿知道先生真名,也不枉此生?!?/p>
魏君子哈哈大笑:“您名聞天下,當然知道魏君子并非我真名。我一生恩仇兩清,但行事絕非光明磊落,有什么臉面留下真名!魏君子,偽君子,這魏國之內,本就沒有君子。我不過是這無數偽君子中的一個罷了?!?/p>
三天后,曹丕聽人報告,在西郊山上,兩座孤墳旁,魏君子一身青衣,身旁一壺毒酒,含笑而死。曹丕默然許久,讓人將他安葬。侍衛問是否立碑,曹丕搖頭道:“恩怨兩清之人,何須立碑?”
明月高岡,三座孤墳,恩仇兩清,千古無名。
(發稿編輯:朱虹)
(題圖、插圖:楊宏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