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習近平總書記就當前有序復工復產提出了8點要求。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對當前盡量降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當前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復工復產的支持政策,不僅在“放管服”上進一步改革,而且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減輕企業負擔,穩定企業隊伍,這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猶如雪中送炭,能及時緩解運營壓力,提振抗擊疫情和發展經濟的信心。
但我們也要看到復工復產在新形勢下遇到了以下三大難題。
首先,企業生產如何盡快恢復到正軌穩產的局面。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2月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浙江現在存在復工難復產、復產難續產、續產難高產的情況。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對于當前復工復產走在前面的浙江省,這樣的情況都存在,相信各地都會普遍遇到。
其次,如何抓住國內外訂單需求,在穩住現有國外市場占有率的同時,盡快開辟國內外新市場。山東青島經開區阿法拉伐工業園作為全球最大的船用鍋爐生產商,接到一批韓國和日本訂單,為確保按期交貨,當地政府成立了40個企業防控小組“一對一”進行幫扶,順利完成交貨任務。下一步,該企業又面臨如何開辟新市場、接受新訂貨問題。
還有一個企業急迫的困難,就是如何通過創新加快推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實現轉型升級。廣東省已將中小企業訴求響應信息平臺上線,至今訪問企業6100家,收到企業訴求1314條,已解決1231項。下一步如何把企業長期發展目標同此次疫情抗擊臨時措施相結合,如何把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機器人等用于提升企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有待盡快解決。
筆者認為,當前復工復產中企業面臨的以上問題和困難,可以通過中國產業集群優勢來解決。
應該看到我國制造業是目前全球門類最為齊全、世界唯一各類產品都能生產的國家。全球400多種產品中,中國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第一的有220種。不僅如此,我國也是世界級產業集群眾多的國家,具有全球上下游生產鏈較為完善的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此次疫情雖對制造業產生一定影響,但我國制造業產業集群優勢尚未發揮出來。為此,筆者提出3點建議。
一、迅速成立以制造業產業集群為核心的領導小組,可由國家發改委牽頭,集群所在地的省、市發改委參加。首先做到“三摸清”,即摸清“訂單”“復工復產狀況”和“企業困難”,做到心中有數。
二、盡快建立一個數據信息平臺,針對企業復工復產的困難,通過產業集群的多類企業共同努力來實現“統一接單、勞務共享、設備通用、優勢互補”。
三、發揮制度優勢,集中科研力量的精兵強將,以產業集群為基礎,對實施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各項目標深入研究,盡快提出路線圖和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