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同新冠病毒作斗爭的同時,全球蝗災預警已拉響警報。近幾個月來,非洲之角遭受沙漠蝗蟲災害,其中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索馬里為25年來最嚴重,而肯尼亞為70年來最嚴重。目前非洲之角的蝗蟲還在不斷繁殖,在3月和4月會形成新的蝗蟲群,恐進一步加劇災情。
本次引起關注的蝗災是由沙漠蝗蟲造成的。沙漠蝗蟲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重大農業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隨氣流飛行達150公里,可跨紅海、波斯灣遷飛。
據了解,2019年1月,沙漠蝗蟲群從蘇丹和厄立特里亞飛越紅海,2月到達也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3月到達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達中北部,對上述國家造成嚴重危害并積累了較高的蟲源。受雨量充沛和季風時間長等因素影響,當前東非、西亞及南亞國家正遭遇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索馬里、巴基斯坦等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應對蝗蟲災害。
此次蝗災波及范圍廣,已有10多個國家遭受沙漠蝗蟲危害;發生程度重,對于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而言,正在遭受25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入侵,對于肯尼亞而言,則在近70年內從未遭遇如此大規模的蝗災威脅,巴基斯坦暴發情況超過了1993年歷史上最嚴重的蝗災,今年預計僅小麥就可能損失10億美元;后期形勢嚴峻,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測,今年2月至3月中旬,紅海兩岸和非洲之角的氣候和雨水條件仍然對蝗群繁殖有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表示,如不迅速采取行動,我們將面臨一場迅速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東非、紅海地區和西亞國家可能面臨大規模蝗災。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2月17日說,“我國西藏自治區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邊境接壤區域為沙漠蝗蟲擴散區,由于環境、氣候、食物的局限,對我國境內農業生產威脅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不過,5月份為沙漠蝗成蟲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在700百帕高度翻越橫斷山脈機會將會大增,遷飛進入我國云南境內可能性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災害持續暴發,6、7月下一代成蟲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共同作用下進入我國境內概率將升高。”

2月15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兒童在田地里驅趕蝗蟲(手機拍攝)。(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