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寒之后是立春,冷到極致便轉暖。沒有一個冬天過不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一年四季,周而復始,二十四節氣亦如此。
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節”指的是一段時間,“氣”指的是氣候,“節氣”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二十四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公歷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每個季節有六個節氣。概括來說,二十四節氣有以下特點,春季的節氣有:立春(萬物起始、一切更生)、雨水(降雨開始)、驚蟄(春雷驚醒動物)、春分(平分晝夜和春季)、清明(大地清新明朗)、谷雨(雨生百谷);夏季的節氣有:立夏(萬物長大)、小滿(雨水增多)、芒種(田間忙碌)、夏至(白晝最長)、小暑(開始炎熱)、大暑(一年中最熱);秋季的節氣有:立秋(秋季的起點)、處暑(炎熱基本結束)、白露(天氣轉涼)、秋分(晝夜等長)、寒露(寒氣漸生)、霜降(秋冬過渡);冬季的節氣有: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氣溫驟降)、大雪(降雪量增多)、冬至(夜最長、晝最短)、小寒(冷氣積久而寒)、大寒(寒冷的極致、轉暖的契機)。
“立”表示每一個季節的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四立”,而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比如立春時,許多地區還處于隆冬。“分”表示平分。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至”是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
歌云: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