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這是國新辦新聞發布活動首次聚焦抗疫一線人員,參加發布會的有: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四病區主任余亭、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趙培玉、武漢市公安局硚口區分局局長張曉紅、外賣騎手吳輝、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老師華雨辰。
將這些名字著重介紹一遍,是希望表達對抗疫斗爭中所有普通人的致敬。
“歷史需要宏大敘事,也蘊藏著多變的脈絡和豐富的細節。”無數普通人在疫情中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可歌可泣。他們的點滴奉獻,讓人們想起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近日,一個發生在武漢的小故事打動了很多人。武漢市民呂先生在網上幫朋友代賣全新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朋友得知買家是援鄂醫生后,二話不說要把Kindle送給這位醫生。醫生卻一再表示已經受到很多照顧,不能再“無端收禮”,如果非要送,那他就不買了。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經過一番“反向”討價還價,確定售價500元。沒想到后來又遇到了問題——朋友不肯收這500元,希望轉捐給雷神山醫院。最終,呂先生通過武漢市慈善總會完成了這筆捐款。
有人說過,評判一個國家的品格,不僅要看她培養了什么樣的人民,還要看她的人民選擇向什么樣的人致敬,對什么樣的人追懷。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災難面前,無數普通人的善念與勇敢,就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最亮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