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根據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的分工及專業化理論,如果誰在某件事情上有絕對優勢,就應該讓他來做這件事。兒子出生后,我們聘請了在照顧新生兒方面有絕對優勢的人士——月嫂來幫忙帶孩子。事實證明,我們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在兒子滿月之前,給他洗澡、換尿布、打疫苗、哄他睡覺等一系列工作均由月嫂代勞,我只負責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喂奶及向月嫂學習。在這個階段,孩子爸爸由于沒有任何特長而沒有任何工種分派給他,他也樂得輕松。
兒子襁褓期過后,教育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我和孩子爸爸性格不一樣,因此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做了明確分工。我比較感性,情感豐富,思考多于行動,說得好聽點是思想家;說得不好聽就是“幻想派”,因此,我負責兒子的情感教育。經常給他講故事或編故事,有時間還會帶他到農村和孤兒院去體驗生活,和他一起感受人生的悲歡和喜怒。而先生做事果敢,行動干脆,他負責兒子性格和意志力方面的培養。他經常帶孩子去體育場觀看賽事,和他一起玩戰爭游戲,帶領他自己動手做玩具、修家電。事實證明,我們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兒子的左腦和右腦都開發得不錯,他熱情、善良、睿智、堅強、勇敢、動手能力強,人見人愛。
經濟學認為,市場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總可以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和效率最大化,政府不應該過多的干預市場,只有在市場失靈時才應有所作為。所以,我們對孩子一直采取“放養”的方式,只要他不做什么危險的事,我們就盡量放手讓他去做,給他充分的自由和空間。蹣跚學步的他要取10米之外的天線寶寶玩具,我們一般不會主動幫他,而是微笑著看著他扶著墻壁慢慢移動腳步,然后又用雙手攥緊柜子的邊緣,再然后倚著茶幾前行,中間還要轉個大彎,或者被板凳撞著。中途,他會停下來,用企求的眼光看著我們,那意思很明顯:爸爸媽媽幫幫我吧!我們會拍拍他的身子,鼓勵他:寶寶好樣的!寶寶再努力!當他終于將心愛的玩具抱在手中時,我們能感受到他的喜悅。通過努力達到目標,這既是樂趣,也是成長,我們不能剝奪。我們家有個16平方米的大陽臺,堆滿了玩具,那就是兒子的樂園。對他的領地,我們一般不侵入,更不會干涉。兒子在他的領地里,隨心所欲地設計硝煙彌漫的戰場,設計充滿溫情的童話森林,設計未來的房子和公路,快意無比,充滿了自豪。
兒子讀幼兒園時,參加了繪畫培訓班;8歲后,他不想學畫畫了,我們同意了他的請求。一位朋友不解:“你怎么能這樣縱容孩子,學本領可不能半途而廢呀!”其實,我們是運用了經濟學上的商品價格理論。經濟學家認為:為了一件“好東西”而放棄其他好東西所付出的代價,叫作一件“好商品”的價格。我們可以將繪畫培訓當作一件“好商品”,為了獲得它,就要舍棄去游樂場、看書和小朋友交流等一些活動,這就是繪畫培訓的價格。幼兒園時期的繪畫培訓是涂鴉訓練,老師鼓勵孩子自由創作,這對于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色彩的敏銳力等都非常有意義,所以放棄其他娛樂活動而選擇這件商品,是值得的。而8歲以后的繪畫培訓開始注重基本功訓練了,對于無意于在繪畫方面有所發展的孩子來說,繪畫培訓就有些貶值了。而這個年齡段,選擇健身、和小朋友交往、看書等活動,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更大。所以,這個時候,再花高價選擇“繪畫培訓”這件商品,意義就不大了。我的這套“商品價格”理論受到很多家長的認同,他們原以為孩子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去參加一些培訓,不管孩子喜歡與否,多少總能學點東西吧。殊不知,這既是漠視了孩子“閑著”的價值,也是忽略了上“培訓班”的代價的(那絕不僅僅是培訓費)。我倡導讓孩子選擇最有價值的“商品”,也就是他最喜歡、對他的成長最有幫助的活動。
世間萬物皆有聯系。用經濟學原理來養育孩子的原則歸結到心理學上,那就是尊重孩子,給予孩子空間,以孩子的快樂為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