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你身后!從特拉維夫
到黃岡的384小時》
〔以色列〕高佑思 馬蓋先/著
新星出版社 2020年2月
鼠年大年初一,我(高佑思,以色列中國留學生,北京自媒體工作室“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和團隊歪果仁研究協會的一些成員建了微信群,取名為“help Wuhan,help China”,開始為武漢甚至是中國的朋友找口罩,希望和中國的朋友一起度過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特拉維夫時間2月9日凌晨3點,有人在群組發了條消息:黃岡市中心醫院找了志愿者,和醫院的工作人員一起,9點開始卸貨,拉到附近的倉庫!特拉維夫和北京時差6小時,我醒來后看到這條消息,懸著16天的心終于放下了……
以色列人“搶口罩”
那天,我為了找口罩,起了個大早就出門了。中午,我和朋友波波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和爸爸聊起了這件事。他突然很激動:“說不定我能幫上忙。”
爸爸叫 Amir Gal Or,中文名是高哲銘,當過空軍,退役后做生意,創辦投資集團英飛尼迪,認識很多以色列的商人。他也經常到中國談生意,有許多中國朋友,也很了解中國的情況。他告訴我,歷史上,中國幫了我們猶太人很多,比如,二戰時很多國家在移民問題上執行嚴格政策,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卻冒著生命危險給數千名猶太人發放簽證,讓他們逃到中國,救了許多人。“現在中國有難,我們也要盡可能地幫他們一起渡過難關。”
很巧的是,一個月前,爸爸剛剛成為中國以色列商會的榮譽主席,這天下午要主持召開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大會。“這一次的會,與會者有不少是在中國開公司或者設辦公室的企業家、高管,我可以在會上和他們提這件事,到時候你們就進來,向他們說明你們的想法,再一起討論。你們覺得怎么樣?”
“誰是真正的朋友”
下午2點,董事會會議開始,我和波波在會議室外焦急地等待。會議快結束時,爸爸讓我們進會議室。我們面對企業家和大教授們時,非常直接的請求他們捐助物資給中國。
當時,全場一度陷入數秒的沉默。他們在思考,也可能在猶豫,畢竟當時全球還未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而以色列官方也未宣布什么具體政策,公開幫助中國。我用希伯來語告訴他們:“只有陷入危難,人才知道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想想以色列的猶太人,歷史上我們遭受災難時,也有很多人跑掉了,沒有幫我們。現在正是我們表態的時候。”
會議室逐漸嘈雜起來,幾家公司的高管直接打電話給他們的老板,匯報了這件事。最后,5家公司同意參與這場捐助行動。很快,捐助內容確定了,有人幫我們采購醫療物資、有人給我們捐錢、有人幫我們聯系醫療物資供應商。但最讓我們激動的,是Sheba醫療中心愿意提供3萬只口罩。
所有備用的物品都給我們了
Sheba醫療中心的國際合作部總經理幫我們聯系了獨家代理的供應商——位于耶路撒冷的Kodan Medicam。爸爸立刻開車,載著我們前往耶路撒冷,1個小時后,到達 Kodan Medicam的倉庫。
“你知道嗎?你是第一個非醫院的客戶。”負責人說。這個倉庫向醫院和以色列軍方提供備用醫療設備,只服務國家和醫院,從未服務民間。“這本來是不能給你的,但看你們這么好,以色列需要你們這樣的人,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沒在國外給我們丟臉。”
其實以色列只有800多萬人口,全國醫生也不過幾百人,醫用口罩只有幾百個醫生用。很快我們就成交了。沒想到,負責人說:“看你們這么熱心幫中國,把5萬套醫用手套捐給你們。”最后,倉庫幾乎把所有備用的醫療物資都給我們了。
就這樣,不到17個小時,我們籌集了100箱醫用口罩,共10萬多只;60箱手套,共5萬雙;70箱手術衣(防護服),共7000件,物資重量近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