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西班牙、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姜波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
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蔓延,歐盟17日決定對大部分區域外國家公民實施限制入境措施。這是歐盟首次大規模關閉外部邊界。除了“建墻”隔離外部世界,歐盟多個成員國還在這一地區內實施邊界管制措施。美國彭博社等媒體稱,歐盟是歐洲一體化的主要踐行組織,但布魯塞爾現在采取的抗疫措施正在侵蝕歐盟的這一使命,“邊界開放的歐洲”或將成為歷史。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紐約時報》等媒體17日報道,歐盟及其成員國領導人當天舉行了約3個小時的視頻會議,之后宣布在未來30天里實施外部邊界管制措施。這些措施將適用于除愛爾蘭之外的所有歐盟國家。已經脫離歐盟的英國不受限制措施的影響,與英國簽有免簽旅游協議的愛爾蘭也不在該政策的覆蓋范圍之內。此外,長期居住在歐盟的人員、在歐盟成員國轉機的旅客、申根區的跨區域工作者、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等不受上述措施限制。
歐盟委員會還發布了旨在協調成員國間邊界管控的指南,要求關閉本國邊界的國家必須公開透明地向所有成員國宣布其決定。各國的限制手段既不能歧視,也不能過度,特別是不能妨礙貨運司機、飛行員等職業人員的工作,以免妨礙醫療設備的生產與貨物運輸。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抗疫措施不只是經濟問題,保證歐盟單一市場是歐洲團結的重要組成部分。
彭博社評論稱,歐盟關閉外部邊界,是為了阻止疫情傳播而進行的“孤注一擲的努力”。在幾周之前,歐盟及其成員國所實施的限制入境措施對西方國家來說是難以想象的。盡管許多流行病學家認為這些舉措至關重要,但限制人員流動必然會對歐洲和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歐盟各國政府承認,歐盟今年將陷入經濟衰退,這是自歐債危機以來的首次衰退。
西班牙《國家報》稱,歐盟希望通過外部邊界管控措施來推動各成員國放松內部管控,但目前看來各國緊繃的神經一時無法放松。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歐盟各成員國已經豎立起來的邊界“隔離墻”很難被推倒。截至當地時間周二,歐洲19個國家實施邊界管控措施。德國已經宣布關閉和瑞士、奧地利、法國、盧森堡以及丹麥的邊界。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蘭也早已這么做。各國在宣布關閉邊界之前并未進行協調。一些國家還限制防疫物資在歐盟內部流通。鑒于歐洲沒有國家能夠生產出所有的必需品,內部邊界管控將會成為“災難”。
“疫情似乎正在改變歐洲人看待彼此的方式”,《美國保守派》雜志網站17日稱,歐盟各國紛紛尋求自保,讓這一曾經推倒了國與國之間“藩籬”的地區再次豎起多堵高墻。“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歐盟和北約成立的初衷之一,致力于歐洲人員自由流動的《申根協定》也植根于這一理念。不過,各國對待疫情的反應讓一切都回到了昨天,并驗證了一句法國諺語——人人為己。《紐約時報》稱,經歷啟蒙運動洗禮的歐洲,各國相互開放邊界,人與人見面要親吻臉頰,如今這些場景都消失不見。面對新冠病毒,本無邊界的現代歐洲正在到處劃分邊界。雖然各個國家做法不同,但一道道邊界都加深了歐洲分裂的印象。歐洲許多國家突然開始采取封鎖措施保護本國人民,使得歐洲一體化、人員自由流動等理念瞬間成了天方夜譚。據德國《新德意志報》18日報道,歐盟的新措施是出于民族主義的原因,不符合歐盟的大歐洲理念,會嚇跑一些希望加入歐盟的國家。瑞士《新蘇黎世報》18日稱,這一措施會產生政治影響,讓歐盟被孤立。
西班牙《國家報》稱,歐盟面臨的更大危機是邊界管控措施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使申根區的和諧共處受到威脅,甚至可能會催生內部保護主義思潮,破壞歐盟的內部市場,使歐盟未來處于危險之中。《華盛頓郵報》18日稱,意大利前外交官斯特凡尼尼表示,歐盟現在面臨生存危機,如果應對疫情不力,各成員國民眾將更加質疑歐盟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