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喬淑文,王 芳
(1.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晉中 030600;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 畜牧獸醫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2)
為了提高肉雞的生產效率,家禽生產系統在不斷升級,包括經濟可行性、衛生和環境條件的改善。家禽業經歷了從傳統開敞式禽舍向完全由氣候控制的負壓式禽舍過渡,當禽舍內部條件理想時,禽類會出現高采食量和體重增加,飼料轉化率高、死亡率更低、消化率和免疫應答更好。另一方面,由于家禽對熱的敏感性導致能量損失,因此,熱應激也是全球家禽生產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因素之一。熱應激對家禽的負面影響包括行為、呼吸、心血管系統、免疫功能和營養利用的改變,以及采食量和日增重的降低,飼料轉化率降低和死亡率增加(胡洪等,2017)。添加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已被應用于緩解肉雞熱應激癥狀和減少氮的排泄(陳燕等,2013)。但也有報告指出,與正常水平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日糧相比,低蛋白日糧組生長性能降低(Berres 等,2010),這是因為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潛在缺氮或維持良好生長性能的必需氨基酸的直接缺氮造成的。另一方面,提高可利用代謝能和粗蛋白質含量可以作為提高家禽營養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但大多數營養變化都面臨著日糧成本和經濟可行性方面的挑戰。本研究旨在評價等熱區或熱應激條件下日糧蛋白質水平變化對肉雞生長性能和代謝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試驗共選擇1 日齡肉雞720只,根據體重隨機分到2 個試驗。每個試驗設計4 個處理組,每組6 個重復,每個重復15 只雞。在1 ~21 d 時,兩個試驗均飼喂粗蛋白質水平為220 g/kg 的日糧。在22 ~42 d 時,肉雞全天在等熱區條件下飼養(23 ~25℃,相對濕度為58% ~62%),試驗日糧蛋白質水平分別為160、180、200 和220 g/kg。另一個試驗組肉雞在循環熱應激條件下飼養(32 ~34℃下8 h,23 ~25℃下16 h,相對濕度為58% ~62%),試驗日糧同等熱區條件。兩個試驗的溫度變化均在22 d 開始,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養分消化、能量及氮平衡 采用全收糞法測定營養物質消化率。即從29 ~32 d 開始,經過2 d 的適應期,每天收集兩次糞便總排泄量,樣品混合后-20℃保存。糞便樣品在55℃條件下烘干72 h,分析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及總能含量。參考Van Milgen 等(1997)的方法測定產熱量、熱增耗、代謝能、氮校正代謝能及凈能值。氮的攝取量計算公式如下:
氮攝入量= 只肉雞采食量× 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6.25。
1.3 生長性能 在試驗結束當天(42 d)對各重復肉雞進行稱重,同時在試驗期間每7 天記錄1次飼料用量,用于計算肉雞的體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每天觀察和記錄雞只的死淘情況,用于計算存活率。
1.4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用SPSS 軟件One-way ANOVE 進行分析,采用Ducan’s 法進行多重比較,P <0.05 表示差異顯著。
2.1 等熱區或循環熱應激對肉雞養分消化和能量平衡的影響 由表2 可知,在等熱區試驗條件下,日糧蛋白水平對干物質消化率無顯著影響(P>0.05)。日糧蛋白水平為200 和220 g/kg 時顯著提高了粗蛋白質消化率(P <0.05),同時蛋白水平為220 g/kg 組粗脂肪消化率和氮排泄率最高(P <0.05)。與16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相比,180 和200 g/kg 粗蛋白質組顯著提高了氮沉積效率(P <0.05)。日糧中的粗蛋白質水平對肉雞產熱無顯著影響(P >0.05),200 和220 g/kg 粗蛋白質水平較16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顯著降低了熱增耗(P <0.05),但表觀代謝能和凈能顯著提高(P <0.05)。160 較20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顯著降低了氮校正表觀消化能(P <0.05)。
由表3 可知,循環熱應激試驗條件下,160 較200 和22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顯著提高了干物質表觀消化系數(P <0.05),但160 和18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對干物質表觀消化系數無顯著影響(P >0.05)。20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粗蛋白質表觀消化系數最高(P <0.05),而220 g/kg 粗蛋白質水平組粗脂肪表觀消化系數最高(P <0.05)。日糧粗蛋白質水平對氮沉積效率無顯著影響(P >0.05)。在循環熱應激條件下,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由220 g/kg 降低至160 g/kg 時顯著提高肉雞產熱和熱增耗(P <0.05)。160 較200 g/kg 蛋白水平組顯著提高了肉雞每千克代謝體重的產熱(P <0.05),但日糧粗蛋白質水平對每千克代謝體重肉雞的熱增耗無顯著影響(P >0.05)。
2.2 等熱區或循環熱應激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4 可知,在等熱區試驗條件下,日糧蛋白水平對肉雞采食量和存活率無顯著影響(P >0.05)。200 和220 g/kg 蛋白水平組較其他組顯著提高了肉雞體增重(P <0.05),顯著降低了料重比(P <0.05)。在循環熱應激條件下,日糧粗蛋白質水平對采食量和存活率無顯著影響(P >0.05)。200 和220 g/kg 蛋白質水平組較160 g/kg蛋白質水平組顯著提高了體增重,改善了料重比(P <0.05)。

表2 日糧蛋白質水平對等熱區條件下肉雞養分消化和能量平衡的影響

表3 日糧蛋白質水平對循環熱應激條件下肉雞養分消化率和能量平衡的影響

表4 日糧蛋白質水平對等熱區和循環熱應激條件下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日糧中不同蛋白質水平對等熱區或循環熱應激條件下肉雞的養分消化率、能量利用及生長性能具有顯著影響。在試驗1 中,200 和220 g/kg粗蛋白質水平日糧組顯著提高了粗蛋白質表觀消化率,這與Attia 和Hassan(2017)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發現,200 和220 g/kg 粗蛋白水平日糧組顯著提高了粗脂肪表觀消化率,這與Attia 等(2018)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也發現高蛋白日糧組油脂添加水平更高。兩個試驗的養分消化率結果顯示,雖然日糧能量水平一致,但高蛋白質水平和添加油脂的日糧在體重增加和飼料轉化率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在試驗1 中,160 較220 g/kg 粗蛋白質水平日糧組氮排泄量降低了18%,而在熱應激條件下(試驗2),相同粗蛋白質水平日糧組氮排泄量降低了38%。隨著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的增加,熱增耗和產熱增加,這是因為蛋白質代謝表現較高的熱增耗。但在熱應激條件下,高蛋白日糧(220 g/kg)并未導致每千克代謝體重的熱增耗升高,這可能與日糧高蛋白水平不僅用于肌肉更新,而且還有助于散熱(Piestun 等,2011)。
在等熱區或循環熱應激條件下,日糧蛋白質水平對采食量均無顯著影響,作者推測采食量的調節不僅取決于粗蛋白質水平,還取決于組成粗蛋白質的氨基酸濃度和平衡狀況。Dozier 等(2007)報道,肉雞在不同環境溫度條件下,由于應激、性別、年齡等多種因素及日糧中營養水平的不同,對日糧營養濃度的反應也不同。眾所周知,熱應激對家禽生長性能有負面影響,因為熱應激會影響飼料營養代謝和氨基酸的利用,從而影響相關營養物質的運輸效率(Habashy 等,2017)。
在粗蛋白質水平為160 g/kg 日糧中補充合成氨基酸較高蛋白水平日糧對肉雞生長性能無改善作用。在等熱區或循環熱應激條件下,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為200 g/kg 時可以使肉雞的生長性能最大化,同時降低氮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