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婷,李 棟
(呂梁學院,山西呂梁 033000)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對產仔性能的遺傳選擇,豬的總產仔數增加,同時死胎率和低存活力仔豬的數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提高產后仔豬發育的策略是養豬業關注的問題。妊娠期和哺乳期日糧可以添加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那些Ω-3 系列。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被整合到卵母細胞中,也可以被整合到豬胚胎和胎兒的組織中,這可能有利于它們隨后的發育。此外,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也可能影響代謝標記,如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型和膽固醇,影響能量代謝和生殖軸的功能。盡管Smits 等(2011)報道了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胎兒發育和產子數有影響,但對胎兒存活率影響的結果卻不同。因此,補充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議,特別是由于它們來源的多樣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最重要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之一,DHA 可能有幾種來源,包括蔬菜、魚和魚油。魚油是最常用的來源,但其使用可能會受到質疑,因為可用性低、營養成分不一致、受化學品或沉積在海洋污染物污染的風險及可持續性問題。另一方面,Martins 等(2013)報道從藻類中提取的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非致病性和非致毒性,是一種低成本的可持續資源,營養水平穩定,脂肪含量高,DHA 含量比植物油高。但在日糧中添加來源于藻類的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母豬新陳代謝和繁殖性能影響的研究數據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評價妊娠期和哺乳期添加微藻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母豬繁殖性能和代謝參數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試驗選擇的596 頭母豬的胎次分 別 是2 胎 母 豬(n=149 頭)、3 胎 母 豬(n=128頭)、4 胎 母 豬(n=104 頭)、5 胎 母 豬(n=94 頭)、6 ~7 胎母豬(n=121 頭)。根據上述胎次分類隨機分為5 組,分別飼喂來源于微藻的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日糧添加水平為0、3.5、7、14 和28 g/d。 在妊娠期間,母豬被放置在單獨的板條箱中,使用自動飼喂器,每天可獲得2 ~3 kg 的妊娠日糧(粗蛋白質為14.5%、粗脂肪為3.2%、消化能為 3100 kcal/kg)。飼料投喂量根據每頭母豬的體狀況進行調整。分娩前2 ~3 d 母豬被關在產房里,在哺乳后第4 天開始自由采食。哺乳日糧蛋白質為20.1% 粗蛋白質、消化能為3337 kcal/kg、粗脂肪為4.8%。斷奶后母豬被養在單獨的板條箱里,飼喂哺乳飼料直到再次發情,每天進行一次性行為檢測。每隔24 h 經宮頸進行人工授精。
1.2 繁殖性能和代謝指標分析 記錄產仔期豬的產仔數和死胎數,同時稱量窩產仔的重量。在隨后胎次中記錄總產仔數和每胎死胎率。在同一周的斷奶組中隨機選擇45 頭母豬(每組9 頭),在妊娠第85 天、哺乳期第10 天、斷奶前的最后1 d進行頸靜脈采血。以7000×g 離心5 min 后分離血清。血清中甘油三酯、膽固醇、非酯化脂肪酸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的含量用試劑盒法測定。
1.3 統計分析 通過SPSS 軟件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處理間產仔數、死胎數和斷奶- 發情間隔。在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同時對不同胎次母豬的產仔重進行比較,并對協變量(母豬胎次、窩產仔豬和仔豬的性別)進行調整。在所有模型中,采用Tukey 檢驗比較均數,P <0.05 表示差異顯著。
2.1 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母豬死胎和斷奶-發情間隔的影響 由表1 可知,Ω-3 脂肪酸對母豬的斷奶- 發情間隔及仔豬出生時的死胎數無顯著影響(P >0.05)。母豬補充7.0 g/d Ω-3脂肪酸較對照組顯著提高了斷奶- 發情間隔(P<0.05)。此外,2 和6 ~7 胎次母豬的斷奶- 發情間隔顯著高于3 和4 胎次母豬(P <0.05),其分別是3.6±0.1、3.7±0.1、3.4±0.1、3.3±0.1d。

表1 不同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母豬死胎 和斷奶-發情間隔的影響
2.2 不同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母豬產仔體重的影響 由表2 可知,脂肪酸補充組總產仔數為14.4±3.5,產活仔數為13.4±3.4。日糧處理對母豬的死胎率沒有顯著影響(P >0.05)。但6 ~7 胎次母豬的死胎率6.6±0.7 顯著高于低胎次母豬組(P <0.05),后者的死胎率范圍為(4.2±0.7)~(4.5±0.7),且它們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 >0.05)。日糧添加28 g/d 脂肪酸使母豬產仔出生重更大(P <0.05)。在3 個變量中,產仔數和仔豬的性別對仔豬出生重具有顯著影響(P <0.05),但母豬的胎次對仔豬出生重無顯著影響(P >0.05)。

表2 不同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母豬產仔體重的影響
2.3 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分娩母豬二胎窩產仔數和死胎率的影響 由表3 可知,在隨后的產仔期,出生的總產仔數為14.7±3.2 和13.5±3.0。母豬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的Ω-3 脂肪酸對總產仔數和死胎率無顯著差異(P >0.05)。3 ~4 胎次母豬的產仔數(15.0±0.3)顯著高于5(14.8±0.4)以及6 ~7(13.8±0.3)胎次母豬(P <0.05)。3、4 和5 胎次母豬的死胎率分別為(4.3±0.6)% ~(4.9±0.7)%,顯著低于6 ~7胎次母豬(7.0±0.5)%(P <0.05)。

表3 不同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分娩母豬二胎窩產仔數和死胎率的影響
2.4 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母豬各階段血清指標的影響 妊娠期血清膽固醇水平(57.7±1.9)mg/dL 顯 著 低 于 泌 乳 期(57.7±1.9)mg/dL和 斷 奶- 發 情 間 隔(81.2±1.9 mg/dL)(P<0.05)。泌乳期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 平(240.6±11.7 mg/dL)和 斷 奶- 發 情 間隔期(224.0±11.7 mg/dL)均顯著高于妊娠期(37.6±11.7 mg/dL)(P <0.05)。相比之下,妊娠期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水平(918.6±39.6μmol/L)顯 著 高 于 哺 乳 期(587.2±38.9μmol/L)和斷 奶- 發 情 間 隔 期(676.9±38.9μmol/L)(P<0.05)。但血清膽固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非酯化脂肪酸水平在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上述3 個指標數據均未列出。由表4 可知,由于每個周期處理間的相互作用,補充14 g/d和28 g/d Ω-3 脂肪酸的母豬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僅在妊娠期低于其他處理(P <0.05)。

表4 不同Ω-3 脂肪酸添加水平對母豬各階段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影響
盡管日糧補充Ω-3 脂肪酸對母豬發情- 斷奶間隔無明顯改善作用,且在隨后分娩的產仔數和死胎率也未見明顯改善,但28 g/d Ω-3 脂肪酸組母豬所產仔豬出生重更大。本研究仔豬出生體重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子宮環境的積極影響,有利于胚胎存活和生存能力。產仔數多的母豬所產的仔豬出生體重將減少,且雄性仔豬將比雌性更重。因此,補充Ω-3 脂肪酸對仔豬出生體重的影響不能歸因于性別或產仔數。Mateo 等(2014)研究報道,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可改善仔豬出生體重,盡管這種效果最終可能并不明顯。此外,Smits 等(2011)報道,添加了魚油的母豬產仔數增加,但平均產仔數為10.7 遠低于本研究的14.0。盡管如此,對產仔數和出生體重的最終好處可能會導致產仔時間延長和死產率增加。
飼喂14.0 和28.0 g/d Ω-3 脂肪酸的母豬在妊娠期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甘油三酯循環水平的降低通常發生在妊娠最后的1/3 階段,這是由于仔豬加速生長及乳腺功能共同作用(Mosnier等,2010)。但解釋這種作用的機制在母豬新陳代謝中仍然還需進一步研究。在哺乳期,當母豬通常面臨負能量平衡時,非酯化脂肪酸的循環水平會增加,因為非酯化脂肪酸是脂肪動員的指標。但本研究中,哺乳期間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濃度降低可能是由于微藻中存在大量的不飽和脂肪,有利于哺乳期間能量儲備,作為泌乳的代謝適應。微藻的DHA 含量高于其他來源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這可能會改變日糧感官特征。但在試驗過程中,我們并沒有注意到飼料中有任何難聞的氣味,也沒有發現其影響母豬對飼料的適口性。
在母豬日糧中添加Ω-3 脂肪酸對死胎率、斷奶- 發情間隔和產仔數均無顯著影響。試驗添加的Ω-3 脂肪酸濃度達到28.0 g/d 時可以降低妊娠期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改善仔豬出生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