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庚
河南省郟縣姚莊鄉的老人張學禮出生于1902年,今年已屆118歲高齡,是遠近聞名的“老壽星”。
2019年1月3日至5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健康長壽分會經過現場調查,張學禮老人是我國罕有的110歲以上健康男性老人,被評為“中國健康長壽老人之最”。
別看張學禮老人年歲大,但身體健康,思維清晰,眼不花,耳不聾,生活基本能自理。不僅如此,這位老人還有讓人為之驚訝的技藝——不僅會寫繁體字書法,還能把《三字經》《詩經》《論語》背得滾瓜爛熟。他是如何養生的呢?
每天生活規律
生活起居規律是養生的一大法寶。張學禮的三女兒張院說,父親每天早上7點左右起床,起床后喝一杯茶,一日三餐正常。白天和家里人聊聊天、看電視,上午、下午分別小睡一會兒。
一生愛喝茶
張學禮最大的愛好就是喝茶,不沾煙酒。
茶葉有多項保健功效,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強心、降壓和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常喝茶有助于延緩衰老。
勤勞作
張學禮老人非常勤勞,在近百歲時候才停止下田耕作,待在家里也不閑著,經常操持家務。
飲食清淡,不暴飲暴食
改掉過咸、過油、過甜、大魚大肉等不良飲食習慣,保持清淡口味,不暴飲暴食,有助于多種慢性病的預防。清淡并非清湯寡水,也不是粗茶淡飯,而應該是在合理的平衡膳食結構下,少油少鹽,讓美味和營養兼得。
喜愛讀書報、寫毛筆字
張學禮每天除了和女兒、女婿、鄰居聊天外,還偶爾讀書、看報、寫毛筆字。
老人勤動腦,促進大腦的思維、理解、邏輯、記憶等高級神經活動保持年輕化,是防止大腦衰老的妙方之一。
老年人愛好可以廣泛一些,養鳥、集郵、垂釣、書畫、音樂、養花、旅游、棋類等,都有益于延緩大腦衰老,有利于健康長壽。
樂善好施
在女兒眼里,張學禮老人一直是村里的老好人,樂善好施,沒跟任何人紅過臉,別人開口求幫忙,他從不拒絕。
古語常說老人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只有有所為,才能有所樂,與其待在家里無所事事,不如出去做點好事。一方面活動筋骨、健身;另一方面接觸社會、練腦,還能從助人中得到快樂、養心,何樂而不為呢?
心態好,遇事不斤斤計較
“老父親一直都心態好、脾氣好,遇事不斤斤計較,心胸十分寬廣。”張院說。
科學證明,心態好的人更健康、更長壽。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擁有一顆平常心,有益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