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加民
(廣東曲江開放大學,廣東 曲江 5121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具體表現,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要振興,人才培養必先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備的意見》(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以及加快把傳統耕種村民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的基層開放大學,也是最貼近鄉村村民家門口的大學,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堅持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開展好非學歷教育,尤其要創新性地落實好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大力推進社區教育,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讓農村居民同樣享受終身受教育的機會,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主動者、參與者。基層開放大學如何推動社區教育,充分對接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筆者以韶關市為例,試從目前韶關開放大學社區教育現狀、社區教育功能定位、鄉村振興需要的人才、發展農村社區教育的對策與建議四方面探討基層開放大學對接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城市社區居民集中,人口密度大,居民整體素質也較好,對生活質量要求與日俱新、與日俱增,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城市居民更注重要求提升精神生活質量,是開展社區教育的好場所。韶關市開放大學按照教育部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 [2016]4號)文件精神,在校本部設社區教育班級學校、本部開設聲樂班、書法班、太極拳班、攝影班、旗袍班、樂器班、舞蹈班、粵曲班以及棋牌班等一系列免費社區教育班級。每年3月和9月報名,每年3月下旬和9月下旬開班,為廣大社區居民終身學習服務,縣(區)級開放大學也相繼在校本部設社區教育班級,開設班級主要有:繪畫班、音樂班、舞蹈班、籃球班、乒乓球班、書法班、象棋班等。例:曲江開放大學每星期二下午開設繪畫班,每周四下午開設音樂班培訓,周四晚上設笛子班培訓,全為免費社區教育班級。
校企聯合,是指開放大學本身與企業專技人員聯合開展社區教育,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到社區傳授專業技術、技能,或者傳授企業的人文精神。包含創新、創業、企業聯合人格養成。一是開放大學在大企業設立社區教育班級,在企業中宣傳黨的最新理論,黨的政策、路線、方針,以及培養企業工人的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團隊協作意識等。二是開放大學與企業攜手,在社區開展工礦精神、團隊精神、創業精神、企業經營、企業管理等教育。韶關市縣(區)開放大學目前尚未開展校區聯合社區教育。
未成人校外教育是指未成年人在校接受學科課程教育的基礎上,通過社區教育接受思想道德、身心健康、文明禮儀、民俗文化、文娛活動、繪畫、書法等教育。韶關市縣(區)開放大學尚未專設未成年人社區教育班級,但可報名參加春秋季免費社區教育班級的學習。2017年下半年韶關市婦聯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為主線,以家庭教育進校園為抓手、傾力打造“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韶關市曲江區樟市鎮司法所為宣傳憲法開展“憲法在我心中”進校園活動。
韶關市縣(區)開放大學社區教育起步較晚,2016年至今主要在校本部。村(居)社區地域偏遠,村(居)居民文化素質較低,對社區教育認識也不足,參加的人少。鄉村(居)村民較低的素質,居民社區教育仍停留在零散的某一年一次的農業技術指導上。
韶關地處粵北,與珠三角區域對比,經濟欠發達,人們的觀念還是比較陳舊,接受新事物動力不強。社區教育作為大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韶關仍處在“啟蒙”起步階段,鄉村遠程教育資源貧乏。目前,村民能接受的遠程教育,主要是手機微信公眾號的“韶關發布”、“韶司在線”公共學習平臺,韶關市開放大學沒有創設社區教育鄉村遠程教育平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為《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教職成(2016)4號文件精神明確:堅持為社區內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可見,社區教育是全民性的普惠教育,既不是某個群眾的教育,也不是某個層次的教育。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面向人人。每一個公民可以接受到同時也必須接受的教育。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所謂學習型社會,就是有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社區教育具有開放特點。所謂開放就是不受時間限制,社區教育可“時時”“處處”給受教育者提供學習時機與平臺。給人終身學習提供服務。
人的一生在生活,工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立足于社會,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在知識經濟社會的今天,人不學習就會落伍,中小學教育與高等教育,人生受教育的一個階段。社區教育作為終身學習型的教育,以及開放、全民、實用性與時俱進性特點,非常適合人全面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需要。
教職成[2016]4號文精神要求:豐富社區教育內容,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早期教育、運動健康、養生保健、生活休閑等活動,提升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社區居民隨著年齡、工作、生活的變化所需知識亦需提高更新,從而接受新內容,來提升自身能力素質,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提高工作水平和生活質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根據鄉村振興的要求、任務、目標、社區教育要著力培養如下人才。
產業興旺是實現生活富裕的根本,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只有產業興旺,農民才有經濟收益;只有產業興旺,農民才能脫貧致富;只有產業興旺,鄉村才能得到發展,得到振興。要使產業興旺,就要有人才推動產業的發展,社區教育要根據鄉村地域的特色優勢,有針對性地開設發展產業的技術課程,開展種植、養殖、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烹飪、鄉村旅游等專業技術培訓,讓村民掌握畜牧飼養(養豬、養牛等)、家禽飼養(養雞、養鴨等),水產養殖(養魚、養蝦等),鳥、蟲飼養(養蜂、養鳥等)。水稻種植、蔬菜種植、瓜果種植、花卉種苗等農業經濟作物種植,以及農產品加工、包裝、網上購物、網上銷售等發展農村經濟實用型技術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職業農民的重要標志就是掌握農業生產技術、經營農業產業產品的技術村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強調: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戰斗堡壘,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領導,要求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社區教育要緊緊圍繞這一文件精神要求,開展鎮、村(居)兩委干部隊伍,基層農村黨組織班子成員,骨干成員培訓。精心設計相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走群眾路線,“三嚴三實”等課程內容,切實提高村黨支部書記的能力與素質,例:《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農村黨支部工作制度》等課程,培育一支熱愛基層組織工作,積極開展組織工作,善于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的優秀黨務工作隊伍。
鄉村振興是一項解決“三農”工作的重要舉措,要推進好鄉村振興的“五個振興”工程建設,就要培養一批能推動產業發展,善于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做好鄉村規劃,樂于守護村民健康等專業技能人才。開展鄉村教育、社區教育應針對各地鄉村地域優勢、村民實際需求開設農技、黨建、營銷、電子商務、運動與保健、農作物種植栽培、農作物疾病預防、社區治理、鄉村規劃建設等專業技能課程,培訓各類人才,對各類人才開展專業技能的強化培訓。
鄉村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較薄弱,鄉村人才更為短缺。要大力推進農業專業人才,包含志愿到鄉村去開展傳道授業,解惑、濟困、救急、幫扶援助等各類人才到鄉村服務,不斷推進社會服務型人才隊伍建設。基層開放大學應開展志愿者人才隊伍培訓,一是通過培訓加大志愿者隊伍;二是通過培訓提高志愿者服務質量,開放大學社區教育要開設《服務禮儀》、《服務技能》、《人生價值觀》、《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解讀等,培育大批社會服務型人才。
文化是靈魂。鄉村振興不僅要抓好鄉村產業的發展,而且要抓好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文化振興要著力加強鄉風文明,以鄉風文明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基層開放大學社區教育要注重傳播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要注重宣傳新時代先進文化,要注重挖掘鄉村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人們既喜聞樂見又能促進鄉村和諧,村民團結,激勵鄉村村民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凝聚村民合力的“精神食糧”,著力培訓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通過聘請老前輩,外出鄉賢為兼職教師參與培訓,培養好愛鄉村文化的青年一代,做到“薪火相傳”。
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意見》強調加快建設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長效機制。社區教育要注重生態保護重要性的教育培訓,注重鄉村環境規劃人才的培訓,注重護林員、清潔員、物業人員的培訓,注重培訓一支甘于守護鄉村生態的宣讀隊,注重培訓一支鄉村環境整治的“美容師”隊伍。
農村是教育最薄弱的地區,村民文化素質與鄉村振興要求存有較大差距,要補上這一“短板”,務必加快推進農村社區教育。教職成[2016]4號文明確:開放大學肩負統籌指導本區域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名基層開放大學的一員,對發展農村社區教育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試求拋磚引玉。
在大教育背景下的今天,社區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人口多,教育底子薄,農村社區教育是補齊農村教育“短板”的有效舉措。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設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中強調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教職成[2016]4號文明確:著力補足農村社區教育短板,在實施鄉村振興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村社區教育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途徑,是提高鄉村村民整體素質的有效路徑,是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一大抓手,發展農村社區教育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教育是一項公共服務事業,公共服務要由公共財政投入。縣(市、區)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了有序推進農村社區教育,縣(市、區)級財政務必設立農村社區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沒有財政專項基金,農村社區教育發展將會斷流,無法深入開展。為此,教職成[2016]4號文明確: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學習者合理分擔等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社區教育投入機制,作為經濟落后的農村,相對貧困的村民,要實行分擔經費,志愿來接受社區教育,是件很困難的事。要實現人人共享,人人參與的農村社區教育,縣(市、區)級財政務必設立發展農村社區教育基金,逐年按比例增加投入,確保農村社區教育經費有保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社區教育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開展皆在提高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成員的全面發展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一種具有開放性、全民性、終身性特點的教育活動。在廣大農村、社區村民白天忙于農耕事務,學齡兒童和老人幫持家務,要天天抽出時間坐到教室中來接受學習教育,是不可能的事,抽出一個時間,也要受季節、農務的限制。為此,農村社區教育要牢牢把握村民的工作性質、特點,教學設置應少量在課堂,多點在現場,大量設置在公共共享平臺,如:社區教育微信公眾號、社區教育手機短信、社區教育QQ問與答等。要讓農村社區全體成員自覺、主動在空余時間或農閑時節隨時隨地參與到公共平臺中來學習。縣(市、區)、鎮(街道)、村(居)作為農村社區教育的第一線,務必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基層開放大學應在廣東開放大學的指導下,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力開發教育資源,努力建設好農村社區教育公共共享平臺。
基層開放大學農村社區教育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就以廣闊農村為主的粵北山區來說,農村社區教育仍未開展,各縣(市、區)開放大學的城市社區教育也剛起步,處于探路階段。此外,基層開放大學教師年齡老化,學科也不配套,懂農業技術的教師幾乎為零。加上地方經濟較薄,要投入編寫教材的人力、物力、財力編寫培訓教材是很困難的事。省開放大學教師隊伍素質強,年齡結構合理,學科配套齊全,科研經費充足,有能力、有實力完成培訓教材編寫工作。為加快推進縣(市、區)開放大學農村社區教育的開展并取得實質性的成效,省開放大學應組織專家教師團隊編寫一套廣東農村社區教育系列課程培訓教材,供各地基層開放大學選用、使用。
考評激勵評價機制是切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的有效措施。基層開放大學社區教育處于初始階段,社區教育辦得怎么樣?如何更快更好地推進農村社區教育?省開放大學應指導并建立一套縣(市、區)社區教育考評激勵機制,讓基層開放大學有章可循,有圈可點,知不足而努力,切實有效推進辦好農村社區教育。
農村社區教育要“開門紅”,必須有示范區引領,廣東開放大學應積極調研、探討,在一個人口結構比較平衡,地域資源有優勢,交通較便利,產業有特色的鄉村社區創辦“試驗田”,在資金投入、課程設置、資源開發、模式創新、機制體系建設等方面探索并形成經驗,把“試驗田”辦成“示范區”,樹立標桿,推廣并引領各地縣(市、區)開放大學農村社區教育。各基層開放大學應按照教職成[2016]4號文件精神要求,在本區域內開展鄉村社區教育“示范村(居)”建設。
一支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是辦好農村社區教育的人才保障。縣(市、區)開放大學要著力建設好師資庫。一是在本校中“精選中青年優秀骨干教師擔任農村社區教育的專職教師(根據其專業和愛好興趣、特長安排相應課程);二是從紀檢、組織、司法、教育、衛健、農業農村、婦聯、共青團、司法制、住建、史志、文旅廣電體、企業、社工、志愿者等組織、部門中選聘一批業務精、服務意識強且又熱愛農村工作的行家能手擔任兼職教師;三是把當地“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手”選聘為兼職現場指導教師或理論教師。其次,縣(市、區)開放大學還要注重農村社區教育教師的培訓與能力提升,切實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社區教育教師隊伍。
鄉村振興宏偉目標已制定,鄉村振興宏偉藍圖已繪出,鄉村振興號角已吹響。基層開放大學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堅定“四個自信”,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總部署,把農村社區教育努力建設成共建、共享的美好社會公共服務的典范,為鄉村振興培養出一大批服務型、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