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很值得研究,在初中階段,從來不在外補課,也不刷題。”上海市延安中學校長許軍介紹說。談方琳可謂是品學兼優,每門功課都很好,而且從來不參加課外輔導班,在老師和同學眼里就是天資聰穎的代表——學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她就能舉一反三,測驗考試每次都得第一,別人考試焦頭爛額,而她卻是游刃有余,讓同學們羨慕不已。
其實談方琳的優秀并不是天生的。她的父母特別重視對她的教育,從小對她不斷引導和鼓勵,讓她在學習中始終保持樂觀自信。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范大學的老師,這樣的書香門第讓她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她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并有一股堅持不懈的韌勁,遇到不懂的問題會一直鉆研,直到都弄清楚為止。
一次,小方琳讀了加拿大數學家蘭金教授發表于2013年《美國數學月刊》上的一個估計式后,突然把自己關在書房里不出來了。爸爸媽媽慌了,在不斷追問下,她才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蘭金教授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那個估計式太粗糙了,我要做課題研究改進估計式。”
聽后,爸爸媽媽被震驚得面面相覷,媽媽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你才讀初中,雖然很聰明,學習了一些高深的知識,但也不足以做這樣的研究,先把這個課題放一放,我們以后再慢慢做,好嗎?”可是談方琳卻異常倔強:“雖然我現在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去改進這個估計式,但是我可以去學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看到女兒的堅持,媽媽雖然感覺不靠譜,又看她情緒激動,想著過兩天平靜下來再好好勸勸她。
很快,談方琳要挑戰數學家改進估計式的消息傳到了學校里。老師找她談了話,希望她把精力放在中考上,平時學習成績雖好,可別好高騖遠,撿不到芝麻還丟了西瓜。同學們嘰嘰喳喳討論著,認為談方琳不知天高地厚,因為平時成績好就膨脹起來說大話,挑戰數學家的計劃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大家都不看好她。
談方琳在這樣的情況下默默堅持著,每天在書房里研究到很晚。一個月后,小方琳的研究進度不大,她的心情一天天低落下來了。談爸爸看到這種情況后毅然站出來支持女兒說:“年輕人就應該敢做敢想,一個估計式改進而已,就算失敗了也沒什么,但是丟失了一顆敢于探索的心,那才是得不償失呢!我相信我的女兒能夠兼顧學習和研究,爸爸愿意幫助你解決一些難題。”聽到爸爸的話,談方琳馬上覺得心里輕松多了,她這才說:“爸爸媽媽,最近我的確遇到了困難,感覺自己不能攻克了。不過現在又好起來了,請你們相信我,我一定能把估計式改進得更好。在深入學習研究的過程中,我覺得充滿了樂趣,一想到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就停不下來。并且我向你們保證,鉆研估計式一定不影響學校課業!”
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談方琳開始繼續研究這個課題。但是科研之路談何容易?在演算的過程中,談方琳遇到過很多的瓶頸,最難的一次讓她的研究一度停滯了幾個月!她急得茶不思飯不想,也很難有進展。受到打擊的她又想放棄。這時談爸爸又鼓勵她說:“我們把改進估計式當作一個通關游戲,通不過的時候,我們就休息一下,換一種思維方式再試試,不要被自己情緒干擾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爸爸相信你能夠做出來!”有了爸爸的加油鼓勁,談方琳又開始前行。
通過近一年的堅持,演算、推理,期間還時不時去大學與數學教授辯論,談方琳終于完成了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該課題很快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更重要的是,談方琳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系,并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蘭金教授的估計式。

事實上,這已是談方琳第二次以“最年輕科學家”身份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2018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還在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讀初三的她,就已經成為這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座上賓,那時她才14歲。
當時,談方琳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曾進行過面對面的交流。“弗蘭克教授說,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和面對科研難題時的勇敢無畏都很重要。”一年來,談方琳更加努力。“和這些大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激發了我做科學研究的熱情。雖然學習任務很重,但我仍然堅持做一些數學上的小研究。”談方琳這么描述自己一年來的成長歷程。
2019年,談方琳對話的是光遺傳學創始人、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在交流環節,她用流利的英語向吉羅教授請教:“請問,您認為做課題最重要的個人品質是什么?”吉羅教授告訴她,對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時候學會調整心態,重新開始。因為科研過程中,失敗總是要比成功多很多。這個回答給了談方琳深深的啟發,她說:“我最近在做的一個課題比較難,快兩個月了還一直沒有進展,我就有些喪氣。聽了吉羅教授的鼓勵后,我意識到,遇到困難,更要勇于堅持。”
少年時代是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時期,也是最容易定型的一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形成專注、堅持和勤奮的良好品格,就如同擁有了一條永不干涸的溪流灌溉心田,讓心中的夢想生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