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陽 趙曉明 李冬陽
“我沒有別的愛好,只想通過講黨課的方式來為大家服務。”“孩子問我,年紀這么大了還忙著講黨課圖什么?我說這是我的信仰,而信仰已經融入血液里。”這位熱衷于講黨課的老黨員叫杜鑫德,是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建筑新村街道“紅色講師團”的主力講師。
近年來,建筑新村街道打造了初心教育聯盟,類似“紅色講師團”這樣的黨建學習、活動還有很多,比如“朗讀者”“小小電視臺”“微課播報”等,生動的形式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會見中外記者,他在講話中引用了一句詩:‘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句詩的作者是元代詩人王冕……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它是以詩言志,彰顯的是一個大黨、一個大國自信的氣質,傳遞的是苦干、實干的務實精神,也對新時代我們共產黨人嚴以修身提出了高的標準。”最近,杜鑫德在建筑新村街道綠景嘉園社區講了一堂生動的黨課,黨課的題目是《共產黨員的修身》。
與傳統黨課不同,杜鑫德的黨課總是深入淺出、舉例生動,黨員們聽得津津有味。在講述《共產黨員的修身》時,他就列舉了明朝王汝學在汝寧做知府的例子說明如何提升自我德行修養。

圖為杜鑫德
杜鑫德精彩的講述使他擁有眾多“粉絲”。有一次,花園路街道居民李元萍,為圓自己母親的一個心愿,用輪椅推著已經82歲并且半身癱瘓的母親來聽杜鑫德講黨課,這讓杜鑫德深受感動。“我沒有別的愛好,只想通過講黨課的方式來為大家服務。”杜鑫德說。自2012年開始在社區講黨課以來,在長達7年多的時間里,杜鑫德累計講授黨課主題30余個、場次50余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比退休前在濟鋼黨校上班的時候還忙。”
來聽杜鑫德講黨課的大多是退休黨員,許多年輕黨員由于經常加班,或是距離較遠,很少能有機會來現場上黨課。杜鑫德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將黨員教育覆蓋到全體黨員?
2016年,杜鑫德通過與社區年輕工作人員交流,了解到大家都喜歡使用微信。他立刻學習使用微信,還建立起支部黨員群,開始用“微黨課”的方式講黨課。
此后的每天早上6點,“‘微黨課’老杜問您早上好”都會準時發布在黨員微信群中,早起看黨課已經成為轄區黨員的一種習慣。
對于“黨課”這件事,杜鑫德有一種執念。
有一次,杜鑫德因服用藥物,導致意外出血并且血流不止,被送往醫院。在醫院,他仍然沒有停止更新“微黨課”。甚至,杜鑫德的不少“微黨課”都是在醫院病床上完成的。黨員之間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如果早上6點還沒有發出“微黨課”,就會有電話打過來,詢問杜鑫德是否身體不適。3年來,“微黨課”自第一期發出后,從來沒有停止過更新。
近年來,建筑新村街道打造了初心教育聯盟,整合“雙報到”機關、駐地單位的黨務骨干力量以及轄區“兩新”組織負責人、“最美黨員”、各黨支部書記等,組建了一支實力過硬的黨建“紅色講師團”,由過去的“一人講”變為如今的“眾人講”。
建筑新村街道黨建辦公室副主任丁萍萍介紹,除了“紅色講師團”,建筑新村街道的初心教育聯盟還包括很多有意思的環節。比如“朗讀者”“小小電視臺”“微課播報”等線上線下學習教育平臺,不斷增強黨建教育的吸引力。
“我從小在雷鋒的故鄉湖南讀書,參加了第一個學雷鋒紀念日活動。我是聽著雷鋒的故事長大的,從小就向雷鋒同志學習,在學校里做好事。”2019年3月5日的學雷鋒紀念日,建筑新村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行了一次“朗讀者”活動,黨員徐玉華分享了自己學雷鋒的故事。
除了朗讀雷鋒故事,徐玉華還與一些社區黨員群眾共同演唱了《學習雷鋒好榜樣》《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歌曲,現場反響強烈。“大家都說我們的形式新穎,可看性強,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黨性修養。”徐玉華說。

圖為徐玉華
據徐玉華介紹,“朗讀者”活動開始于2018年底,主題以黨建居多,通過朗讀的形式,社區居民有了發言的平臺,黨員之間也加強了情感交流。
初心教育聯盟不僅加強了黨建學習,還凝聚了人心,使街道的黨員真正找到了集體感和認同感。社區退休居民徐承勇是“小小電視臺”的主播,每周一次的主播時間是徐承勇最期待的時刻。他說:“‘小小電視臺’不僅能更好地宣傳社區的各項活動,還可以讓我們這些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晚年生活更豐富。”
不僅如此,初心教育聯盟還幫助那些有困難的黨員群眾走出迷茫,明確方向,收獲正能量。社區老黨員張子玉因病癱瘓在床,杜鑫德了解情況后,定期帶領支部黨小組長上門為他送學,為張子玉帶去了希望。張子玉說:“感謝黨組織記得我們這些老黨員,我會堅持學習,積極生活,努力戰勝病魔。”
賈月華是建筑新村街道的一位退休黨員,幾年前,她患上了很嚴重的疾病,心情一度非常低落,不愿出門、不想見人,甚至產生了厭世的想法。杜鑫德得知這一情況后,邀請她來社區聽黨課,幫助她疏導心情。
一堂黨課結束后,賈月華找到杜鑫德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在對待生死問題的看法上有不正確的地方,“以后我要像杜老師一樣,樂觀地對待生活”。如今,賈月華不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還當上了黨委委員和舞蹈隊隊長,帶動了更多需要幫助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