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王飛
(晉煤集團 寺河礦,山西 晉城 048200)
煤礦生產中突水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破壞力極強,易發生于帶壓開采面,在承壓水壓力與采掘礦壓相互作用下,原巖應力的平衡狀態發生變化,最終在局部應力集中區域產生應變釋放能量,產生構造變化,導致底板導水裂隙的產生,進而導致事故的發生。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關鍵層理論”提出了在無地質構造前提下,煤礦突水事故常發生在工作面上下出口[1];“下三帶理論”對各個帶區進行了劃分,得出承壓水導升帶是底板突水帶區中的關鍵[2];“薄板結構理論”中認為底板隔水帶越穩定,底板突水危險性越小[3]。本文采用理論計算以及綜合物探技術對寺河煤礦5310工作面底板突水情況進行了分析,并對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險性程度進行了評估。
寺河煤礦位于山西省晉城市偏西北,隸屬于晉城煤業集團,井田煤層分成二個煤組進行開拓,3號煤層為一組、9號、15號煤層為一組,井田區域劃分為東西兩井區,東區為生產區域,采用斜井開拓,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東區共6個盤區,盤區面積為6.25 km2,其中東五盤區5310工作面走向長1 775.7 m,傾斜長296.2 m,整體西高東低,中部發育寬緩背向斜,傾角在-4~10°,工作面開采的3號煤層為穩定煤層,平均厚度6.08 m。根據相關地質資料得知,5310工作面底板標高為+302~+340 m,奧灰水位標高為+500 m左右,高出3號煤層底板160~198 m,為了確保工作面回采不受到奧灰水的影響,對工作面進行物探是很必要的。
根據地質資料,井田(東區)淺埋區奧灰水位標高為487.80~536.54 m,其中YS-4孔奧灰水位標高為515.41~538.70 m,已知奧灰水位標高比3號煤層底板標高多出160~198 m,可以得知5310工作面各區域存在奧灰水壓,為了確定水壓大小,利用公式(1)對工作面各區域進行計算。
P=(H-X+L)×0.01
(1)
式中:H為奧灰最高水位,m;X為3號煤層底板標高,m;L為3號煤層底板至奧灰層位的距離,m。
近幾年奧灰水位線最高水位538.70 m,分別選取5310工作面不同位置鉆孔,得到其地板特性,運用公式(1)計算得到5310工作面水壓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5310工作面水壓分布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水壓范圍在3.69~4.08 MPa之間,最大為4.08 MPa,已知本工作面臨界水壓為6 MPa,所以水壓在正常范圍內,不足以產生導水裂隙。
結合礦井實際開采資料,采用突水系數法對5310工作面開采時底板破壞類型(非斷層型)突水危險性進行評價,利用公式(2)計算底板突水系數。
T=P/M
(2)
式中:P為水壓,MPa;M為底板隔水層厚度,m。
5310工作面水壓已經得知,根據礦井相關資料得知3號煤層底板隔水層厚度最低為100 m,利用公式(2)可以求得突水系數,見表2。

表2 5310工作面突水系數
由表2得知,5310工作面突水系數為0.036 9~0.040 8 MPa/m,小于臨界突水系數0.06 MPa/m,從數值上看底板突水危險性較低,為帶壓開采,容易在斷層及陷落柱附近產生導水裂隙,在采掘過程中容易引發突水,為此工作面必須探查有無導水斷層、導水陷落柱等導水通道。
礦井瞬變電磁法是煤礦物探的常用手段,不受地形影響,它是通過電子線圈向需要探測的位置發射波形電流[4],利用不同巖層之間的電性差異,會在各個巖石層位間產生電位差,從而產生感應電流,當突然斷電后,原先形成的渦流場會釋放能量恢復原先特性,從而得出不同巖層間的電阻率,并進一步得出地下巖層結構。
本文采用瞬變電磁法對5310工作面運輸巷和回風巷進行了探測,主要為了確定工作面內部有無地質構造及富水性,布置方案為在5310工作面回風巷(53101巷)和進風巷(53103巷)進行探測,探測儀器使用飛翼YCS111礦用本安型瞬變電磁儀,分成兩組分別從兩巷道切眼開始施工頂板45°、順層0°、底板45°測線。探測時53101巷先進行施工,200 m后53103巷開始施工,共布置6條測線,測線長度1 800 m,每隔20 m布置一個測點,測線角度分別為頂板45°、順層0°、底板45°,布置方案如圖1所示,探測期間得到的數據經過處理后得出了電阻率斷面如圖2及圖3所示。

圖1 布置方案

圖2 53101巷處探測結果

圖3 53103巷處探測結果
從圖2可以看出,電阻率分布在0~55 Ω·m,縱向分布上電阻率均無明顯異常,在0~200 m范圍內,整體上電阻率都分布在30~55 Ω·m,在240~540 m之間,縱向分布電阻率較低,但也都穩定在10~22 Ω·m之間,不能表明在此階段存在富水區,在540~1 800 m之間,分布上電阻率都較高,無明顯低阻異常區。從圖3可以看出,電阻分布同樣在0~55 Ω·m之間,與53101巷對比可以發現整體上靠近進風巷一側工作面區域內電阻率較低,但觀察0~1 800 m測點之間,電阻總體呈現在6~22 Ω·m之間,在0~200 m、700~900 m、1 200~1 400 m、1 500~1 800 m之間電阻都呈現出逐漸增加的態勢,可以表明工作面內無明顯低阻異常區域。綜上所述,在5310工作面內存在富水區的可能性較低。
為了確保物探準確性,對工作面內部的構造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查。根據煤礦現有技術條件采用千米定向鉆機對53101巷進行鉆探,目的是為了對工作面3號煤層的含水性及可能存在的隱伏構造的含、導水性進行探測。鉆孔在工作面圈定過程中逐步向采面施工,待采面圈定后進行物探,對物探異常區進行千米鉆孔軌跡分析。本次探測共施工千米鉆孔65個,分為5組,各組鉆孔開孔方位角為0~80°不等,孔深在345~550 m,鉆孔平均長度為475 m,開孔間距均為0.5 m,開孔順序由西往東依次施工。
工作面經千米定向鉆孔覆蓋,施工過程中未見異常出水,涌水量為10 m3/h,最大涌水量為30 m3/h。綜合分析認為工作面內部不存在導水斷層、導水陷落柱等導水通道,且煤層頂、底板的富水性較弱。經千米定向鉆孔軌跡分析未發現明顯導水異常。
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地測科定期觀測、收集工作面現場資料,發現異常出水或其它地質異常情況,要及時分析、處理,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工作面回采過程中隊組每班應有專人監測工作面、兩側巷道及采空區頂、底板出水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向地測科及相關單位匯報。工作面53101巷及53103巷內備排水能力不小于30 m3/h的排水泵,一開一備,并接好排水管路,保證能及時排出工作面及巷道內積水。
1) 通過理論計算得出5310工作面水壓分布在3.69~4.08 MPa之間,小于臨界水壓6 MPa;突水系數最大為0.040 8 MPa/m ,小于0.06 MPa/m(突水系數臨界值)。
2) 經瞬變電磁探測以及鉆探驗證無導水斷層、導水陷落柱等導水通道,綜合分析,認為5310工作面在奧灰承壓水帶壓開采安全區,可以正常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