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喜愛讀書,不大的臥室里擺放了碼滿三層的書架,其中有些書在無意中購得,卻讀得頗有趣味收為珍藏,也有些在期待許久后才得到手中,而其中購買過程最為曲折的一本,起源于一段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的每個春節,我和父母照例要回到父親的老家過年,我的祖母家在出版社的大院中,我至今都記得那間光線并不明亮的古舊書房中,有整整一面墻的書籍,裝在高大的玻璃門書柜里。小時的我什么都不懂,便看什么都覺得新鮮,仿佛每次隨意抽出一本書的書脊,就能翻開一個全新的世界。現在回想起童年在祖母家的時光,依舊是臨近黃昏的光影里,在書房外姑姑伯伯的閑談聲中和準備晚餐的動靜里,盤腿坐在書柜下翻開一本厚書的畫面。
我就是在那里讀到了那本 《世界珍稀動物圖典》,大開本,硬皮書,里面介紹了百余種珍稀的動物,附有精致的圖片,講解了動物的習性、身體構造、為什么數量減少的歷史等等。書里面我從未聽說的動物數不勝數,其中的加拉帕各斯象龜碩大的體型、干褶的皮膚、可數日不飲不食的習性和曾經由一百五十萬只銳減到兩只的可嘆歷史至今都印在我的腦中。
那是本很厚重的書,孩子的心性卻總是善變,我并未讀完全部的動物,便放下它又轉去讀別的書了。在后來的數年里,我時不時會在和同學的閑聊中把那本書中讀到的內容引為談資,也偶爾想起未讀完的中間半本的內容,但彼時的我并不著急,以為那本書就像童年認知中的一樣,隨時回去,它都還會在那兒。
直到祖父去世,我才想起我已很久沒有再在那間書房中讀過書了,中考、高考,我的心思逐漸被教材和習題所占據,每年春節也僅僅是在幾天的拜訪聚餐后便趕回北京,再沒有午后讀書的閑暇,而那些在我記憶中多得驚人的書,也已在一次裝修中或賣或贈地處理了。隨之相伴的,原本仿佛還觸手可及的童年生活似乎也終于在時間的流逝中遠去了。

我開始尋覓那本因為失去而開始讓人念念不忘的書,也越發在意其中半本未讀完的內容。可那時它已不是剛出版的新書了,我在家附近的幾間中等規模的書店遍尋不至,當得知望京區域新開了一家開在商城地下一層的書店時,我在知道消息后的第一個周末就找遍了和那本書有關的幾排貨架,卻依舊失望而歸。
我也曾把希望寄托于舊書店,當時的我并沒有太多淘買舊書的經驗,曾在同學的介紹下去過幾家,每次路過街邊的舊書攤也會駐足尋覓一番,當有一次和老板詢問后被帶到一本薄得多的繪本前時,我也曾經想過買下聊勝于無,但那終究不是記憶中的書。
有趣的是,當我在當時兩個規模很大的電商平臺上搜索 “世界珍稀動物圖典”時,出來的也只有孤零零的一本書,正是我在舊書店中見到的繪本。
在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后,我漸漸將這件事擱置下來,心想將它留在最美好的回憶里也未嘗不好。直到又過去幾年,在南半球的課堂上,被介紹到當地的獨有動物鴨嘴獸時,我又猛然回想起在那本書中讀過的內容,時隔多年,心又被搔動起來,靈機一動地,我再一次在手機中輸入了那本書的名字。令人驚喜又感嘆時事變化,這回竟出現了一長排同一本書的封面,闊別多年在記憶中已經有些模糊的樣子重現眼前,那一刻心愿終于達成的喜悅難以言喻,又或許該感謝高速發展的網絡經濟下,除了自營書籍,舊書也開始出現在電商平臺上。
我從中挑選了圖片看起來最新,品相最好的一本,它現在正靜靜躺在我的書架上。我當然又將未讀的半本繼續讀完了,這種感覺很神奇,就好像隨著閱讀一并喚起了很遙遠的回憶。
對我而言,閱讀曾經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寄托心靈的渠道,現在又是汲取工作中所需知識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而淘書之樂,過程雖然往往波折,卻讓人更珍惜手中的每一本書,也讓書籍中的思想文化流傳到最迫切渴求它們的人手中。每每想起,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