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楠 張吉明
2019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講話中指出:“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領、政治定論、理論支撐。認真學習貫徹這一講話精神,對于新時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一、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①“工、農、商、學、兵、政、黨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堅持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命運所系。”③這就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共產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共產黨員在法律的范圍內履職盡責。在治國理政中,中國共產黨要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用無數共產黨人的生命和鮮血鑄成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革命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用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成立,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為以后的長征路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共產黨人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展現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④中國共產黨為今天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安全和平的生存環境和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提供了一切良好條件,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一定要倍加珍惜。在當代中國,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就斷送了社會主義的前程,就會把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推進災難的深淵,因此,一切脫離、背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言論,都是心懷叵測、禍國殃民的輿論誤導。
借口黨內存在腐敗分子而丑化、詆毀黨的企圖,是徒勞的。黨內的腐敗分子,決不能代表黨。這些腐敗分子,有的是黨內的蛻化變質分子,有的是投機鉆營分子,有的是與黨心懷二志的階級異己分子,他們是混進黨內的渣滓、敗類,是黨和人民共同的敵人,是人民公敵。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堅決態度,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蒼蠅”,千里“獵狐”,開展海外追逃追贓工作,決不讓外逃腐敗分子逍遙法外,絕不給腐敗分子以藏身之地,腐敗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追回來繩之以法。大快人心,大得黨心、軍心、民心,更顯中國共產黨偉大、光榮、正確之本質特征。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原則問題,我們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與一切丑化、誣蔑、詆毀中國共產黨的歪理邪說進行毫不妥協的斗爭,并堅決依法打擊那些以各種借口、各種手段、各種形式進行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不法行為,堅決捍衛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因此,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滿懷信心繼續把新中國鞏固好、發展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二、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⑤社會主義的人民共和國,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人民。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的意志上升到國家法律,就要讓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讓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讓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國家是人民自己管理的,人民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利益。“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的。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就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要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國家各項工作都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社會主義人民民主主體,是指國家中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億萬人民。人民當家作主就是這些人當家作主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是切切實實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群體,絕不是像資產階級那樣標榜代表“人民”的少數人群體。國家法律維護和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意志,絕不是少數人的利益和意志,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特征。今天,在我們國家思想觀念多元、利益群體分化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不能以少數利益集團、群體、甚至個別人的、片面的和狹隘的所謂利益和意志假借“人民”的名義,掩蓋、代替和損害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整體的、根本的和長遠的利益和意志,以至最終損害真正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利益,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和防止這種傾向。那些所謂“還權于民”、“藏富于民”中的“民”往往不是真正的人民群眾,而恰恰是某些利益集團的化身和代表。
三、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⑥法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是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行使當家作主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權利的具體體現。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堅持依法行政,就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⑦
堅持依法治國就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關鍵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⑧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理念和模式。努力做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擴大人民民主,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必須始終堅持,毫不動搖。
四、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⑩實行民主集中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四個重要突出優勢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在黨的領導下,各國家機關是一個統一整體,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協作,既充分發揚民主,又有效進行集中。”
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中國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是既能把全黨和人民群眾分散的意愿,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科學決策,并以強大凝聚力和一致的行動貫徹下去,從而保持黨和國家具有強大戰斗力,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科學機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線在社會生活和組織建設中的運用。實行這種制度,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民主集中制是科學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它有利于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行,發生失誤也能得到有效的糾正。
民主和集中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礎和前提,所謂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確的意見。只有充分發揚民主,讓各種意見都表達出來,而且越充分越好,這樣才能從中進行比較和鑒別,把最好的意見方案集中起來,作為決策的依據,這樣就能實現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就能保證決策的正確和科學,用以指導實踐。因為尊重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意見,激勵了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集中是民主的指導和歸宿,從某種意義上講,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不僅要講民主,尤其要集中。因為如果沒有集中,就不可能統一思想、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就形不成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如果片面強調民主,否定集中,必然導致分散主義和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狀態。在世界上還存在著帝國主義,存在著資產階級并始終存在著尖銳的意識形態的斗爭,存在著西方敵對勢力分化、西化、和平演變中國社會主義的客觀情況下,沒有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就會亡黨亡國。蘇聯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民主集中制,是保持黨和國家組織維護整體統一的有力武器,是集中干部群眾的聰明智慧以利黨和人民的事業的有效組織形式,是調動黨和政府組織全體成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為共同目標拼搏奮斗,開拓進取的科學機制,是保證黨和政府的決策科學、正確的制度前提,是鞏固黨和人民的團結,提高黨和政府凝聚力,戰斗力的制度基礎,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能力,進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法寶。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切實貫徹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更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既不能過分強調集中搞個人專權、一言堂、家長制,獨斷專行,又不能無限夸大民主,否定集中,這兩種傾向都會破壞民主集中原則應有的作用,損害黨的統一,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總之,一定要堅持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實行正確集中,確保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體現黨的主張、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各級黨的組織一定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從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高度,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出發,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充分認識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不動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削弱或破壞這項原則,更不能棄之不用,使其形同虛設。
五、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決不動搖
在中國,堅定不移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有明確態度。
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深刻揭示了西方民主和自由的實質,充分解析了我國社會主義自由與紀律、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他指出:我國另有一些人“以為在我們的人民民主制度下自由太少了,不如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度自由多。他們要求實行西方的兩黨制,這一黨在臺上,那一黨在臺下。但是這種所謂兩黨制不過是維護資產階級專政的一種方法,它絕不能保障勞動人民的自由權利。實際上,世界上只有具體的自由,具體的民主,沒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在階級斗爭的社會里,有了剝削階級剝削勞動人民的自由,就沒有勞動人民不受剝削的自由。有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民主。有些資本主義國家也容許共產黨合法存在,但是以不危害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為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容許了。要求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的人們認為民主是目的,而不承認民主是手段。民主這個東西,有時看來似乎是目的,實際上,只是一種手段。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民主屬于上層建筑,屬于政治這個范疇。這就是說,歸根結底,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自由也是這樣。民主自由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都是在歷史上發生和發展的。在人民內部,民主是對集中而言,自由是對紀律而言。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著的側面,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不可以沒有民主,也不可以沒有集中。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在這個制度下,人民享受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用社會主義的紀律約束自己。這些道理,廣大人民群眾是懂得的。”在這里,毛澤東同志把民主和自由的關系講得十分清楚,把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揭示得十分清楚,我們不能忘記。
鄧小平同志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講的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實際上是壟斷資本的民主,無非是多黨競選、三權鼎立、兩院制。我們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而這種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謂的民主,不能搬用他們的三權鼎立,不能搬用他們的資本主義制度,而要搞社會主義民主。”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必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不能消弱和放棄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種議會制度;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產黨的領導,不能搞西方那種多黨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體現,是扎根于中國的土地上、符合中國國情的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目的出發,被實踐證明了的適合發展的好制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6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因此,那些極力主張中國走西方政治道路的所謂的“精英”、“公知”、“專家”,他們絕不是無知,而是別有用心。他們是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和平演變中國的走卒、鷹犬、別動隊,是賣國求榮,認賊作父,喪盡天良的民族敗類。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決不動搖。
注釋:
①《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303頁。
②《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305頁。
③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19/18。
④《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9日 1版。
⑤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19/18。
⑥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19/18。
⑦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19/18。
⑧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9日2 版。⑨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3月18日1版。
⑩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19/18。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繼續沿著黨和人民開辟的正確道路前進 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5日 01 版。
《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08頁。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40頁。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41頁。
《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55頁。
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19/18。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