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功
“你們見過這樣的事沒有,一座橋修好快五年了,卻不能通車過人,成了擺設,跟鎮里說了好多次都沒用。你們巡察組能不能為老百姓做主,能不能替老百姓說話?”前不久,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委第四巡察組進駐橫市鎮開展巡察,接到群眾反映排石下橋修好五年卻不能通行的問題。巡察組向橫市鎮黨委反饋了問題,鎮黨委、鎮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立行立改,并迅速組織施工隊進場作業。半個月后,這座“擺設”五年的橋終于通了。(2019年12月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橋修好了五年卻不能通行,不知道當初修橋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當擺設?巡察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鎮政府和區交通運輸局相互推諉扯皮,誰也不愿多做事,將一座便民橋變成了‘堵心橋‘擺設橋”。為何又能在短短的半個月內就能通行了呢,主要還是巡察組的介入,否則什么時候通行可能還是未知數。
群眾反映問題得不到解決,紀檢監察部門、巡察組一介入后馬上就能得到解決,這樣的新聞屢見報道。難道解決群眾利益問題都需要巡察組的介入嗎?靠巡察組才能解決問題,足以說明相關部門漠視群眾利益,不作為、懶作為,少數黨員干部沒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人民群眾缺乏真摯的感情。然而相關部門為什么非常給巡察組 “面子”,落實也很“給力”,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巡察組掌握的問題,恰恰都是少數干部為官不為的“死穴”,足以讓他們挨板子、挪位子、摘帽子,當然不敢怠慢了。
解決問題靠巡察組,說到底還是少數黨員干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自覺意識不強,“躲、拖、推、糊”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此病不除危害極大。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這樣深情回憶他在梁家河的經歷: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這段記憶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也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了精神指引。事實也證明,只要心里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就沒有辦不好的事。但當下少數黨員干部正缺少這樣的責任、擔當和情懷。
漠視群眾利益,表面上看是態度問題,實際上是黨性問題,是作風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從根子上抓起。要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激發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里,以滿腔的熱情、百倍的干勁,自覺去維護群眾利益,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打破解決問題依賴巡察組的怪圈,必須把巡視、巡察的重點放在糾治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冷漠癥”“懶散病”上,激發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公仆意識,實現“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在“多干事,干好事”上下功夫,主動深入群眾中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發現問題主動擔責,解決問題主動靠前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