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芯梅
摘要:從早期深入人心的經典動畫《哪吒鬧海》,到如今的高票房商業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經歷了兩次成功的“轉型”,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根據《哪吒鬧海》《哪吒之魔童降世》來分析動畫作品的時代性改編,探索中國神話在動畫作品中時代性改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動畫電影? ?神話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2-0127-03
一、《哪吒鬧海》《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改編分析
(一)《哪吒鬧海》的時代背景
在國家整體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動畫創作條件日益優異、創作思維愈加活躍。這些作品不僅在題材深度、內涵、藝術形式、創作手法等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其民族風格愈加成熟,民族特色得到進一步升華。[1]20世紀80年代,隨著“文藝為人民服務”“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新文藝政策的提出,動畫電影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建構起具有文化反思意味的改革敘事模式。[2]嚴定憲、王樹忱、徐景達這三位創作經驗豐富,分別能獨當一面的導演聚到一起,明確分工,他們將成熟的民族風格融入到影片中來,隨著琵琶、嗩吶等中國民族樂器的激昂節奏,各種鮮活的角色成功在觀眾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二)《哪吒鬧海》相較于原著的故事改編
原著《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深有背景,是靈珠子轉世,姜子牙先行官。是一個隨心“游戲”的頑劣少年形象,也是一個不適合搬上銀幕為青少年樹立榜樣的“壞孩子”形象。在《哪吒鬧海》中王樹忱導演給了哪吒一個合情合理的鬧海理由。龍王要求進獻童男童女,海夜叉禍害百姓吃掉女童小妹,哪吒生性正直嫉惡如仇,打死了海夜叉激怒龍王,龍王之子敖丙為了教訓哪吒反而被哪吒抽筋扒皮,哪吒徹底與龍王結下梁子。龍王以陳塘關百姓性命為要挾,要李靖親手殺了哪吒報殺子之仇,最終哪吒自刎以平息龍王怒火救下百姓。后得到太乙真人相助用蓮花重塑金身,大鬧東海報了殺身之仇為民除害。
《哪吒鬧海》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故事的邏輯走向,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塑造都發生很大改變,角色善惡之分明確,讓觀眾更清晰自己的情感走向。主角哪吒深受陳塘關小伙伴們的喜愛,他勇敢,正義,面對強權毫不退縮,在父親無奈與龍王共同施壓的情況下,轉身自刎的舉動讓哪吒展現了他的無畏無私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不是《封神演義》原著中的混世魔王,而是勇于反抗封建統治和父權威壓的小英雄形象。
(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時代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符合市場邏輯的文化導向下,動畫電影的民族化進程體現出國際化和類型化的現代敘事特點。文化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動畫尤其具有代表性。2010年《大圣歸來》給了動畫市場一劑強心劑,之后同樣根據神話改編的《白蛇·緣起》出現,再次讓從業者和觀眾們對中國動畫的發展越加看好。之后還有原創IP《風雨咒》等動畫都在故事、技術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飛躍的進步。我國動畫逐步從模仿美、日動畫中脫離出來,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凝聚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神話故事,成為改編的熱門題材。
(四)《哪吒之魔童降世》相較于原著的改編
影片中哪吒的身世做了非常大的的改編,“魔丸必將為害人間”是深植百姓內心中的偏見,再加上哪吒本就爆裂頑皮的性格,日積月累的誤會讓哪吒在陳塘關百姓心中越加的妖魔化。
導演編劇給了哪吒非常符合當代價值觀的父母師長,當然這也是當下“合家歡”商業動畫電影的“常規操作”,在“打破偏見”“實現自我價值”主題之外要用親情、友情來做支撐,在“大愛”的包圍下催化主角情感變化。哪吒和龍宮的矛盾已被弱化成為一條暗線,他和敖丙的友情反而成為最后決戰的矛盾點。敖丙為了龍族的將來不得不在申公豹的教唆下水淹陳塘關,哪吒面對“天劫咒 ”、好友的背叛和誤會父母的三大壓力下覺醒,在危難關頭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怒號,至此哪吒完成了艱辛的自我實現。
《哪吒鬧海》中哪吒和龍族、李靖之間的矛盾突出又尖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沒有真正意義上“壞事做盡”的反面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艱辛和追求,每個角色都在努力達成自己的理想或背負的使命。《哪吒鬧海》讓觀眾感受到了復仇和反抗權威的艱辛,《哪吒之魔童降世》讓觀眾體會到打破偏見和追求自我的不易。所以相隔40年,哪吒的兩次轉型在不同時代人的心里都深深留下烙印,喚出不同時代觀眾的共鳴。
二、角色造型與動畫技術的發展變化
(一)主要角色哪吒造型對比
“總角才遮鹵,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彩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3]在明朝神魔小說《西游記》中對哪吒的外貌描寫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一面若敷粉的精致頑童形象經過“漢化”后成為經典。
《哪吒鬧海》中哪吒重生后的造型最為經典,圓潤的臉蛋加上齊頭劉海雙發髻,手拿乾坤圈,腰圍混天綾,腳踏風火輪,蓮花為衣葉為裙,活生生一個小仙童的造型,非常符合中國神話角色形象。在《哪吒之魔童降臨》中,哪吒標志性的齊劉海和雙發髻不變,但臉上多了兩個黑眼圈,面部表情和整個人物氣質散發出一種“頹廢”“邪惡”之感,一上來便將“仙氣”洗個干凈,在造型上就開始在觀眾心中制造偏見,這個“小丑娃”怎么能是哪吒呢?那個一身正氣,劍眉星目的小英雄呢?所以外形的反差越大,對故事情節的顛覆越強。道具的用途變化也是值得注意的。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綾在原著中是出生時“自帶”的寶物,而《哪吒鬧海》和《哪吒之魔童降臨》中都是太乙真人后賜予的寶物。前者的乾坤圈是個懲奸除惡的法寶,在后者中卻是一個遏制哪吒自身“惡”的束縛,是對自我的控制。
(二)動畫技術發展的變化
在1989年計劃經濟背景下,技術手法有限,動畫藝術家們利用二維手繪動畫技術,在需要人力大于技術的年代完成《哪吒鬧海》這一令人驚嘆的藝術佳作,很多特效的拍攝也是在創作人員們反復實驗中才得到的效果,例如反復曝光等來制作出金光閃耀的特效等。
如今無紙動畫技術成為動畫市場的主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各種規模的動畫公司競爭較為激烈,為無紙動畫技術的發展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三維技術的發展異常迅速。在《哪吒之魔童降臨》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越發生動柔軟,很多細節刻畫到位。
三、動畫改編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文化特色
該片(《哪吒鬧海》)將傳統文化植入社會主義價值建構框架中,將封建家庭倫理與宗教意識形態轉換為社會主義國家精神建構模式,即以家庭倫理為核心、以人道主義為處事原則,秉持集體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以集體為先的價值取向,這在1979年的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2]兩位“相差40歲”的新老哪吒,帶給觀眾們的是完全不同的觀影體驗。
民族化不能只停留在“繼承傳統”之上,也要創新發展。[4]當代商業動畫很注重“笑點”的安排,在魔童降世中,無厘頭式的搞笑讓很多角色更加現代化,一口四川口音的肥胖版太乙真人,脾氣火爆愛子如命的捉妖師殷夫人,為了哪吒以命換命的好父親總兵李靖,這與《哪吒鬧海》中仙風道骨的太乙真人、沒有描寫的殷夫人和膽小矛盾的李靖大不相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為一部成功的商業片更注重的是接“地氣”,所以讓真人、仙人們都不完美,而且有明顯的的瑕疵。哪吒頑劣“傲嬌”,太乙真人嗜酒如命,申公豹說話結巴等等都更加人性化,以此塑造角色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并在情節呈現上讓觀眾覺得更合理從而產生共鳴。
四、結語
神話改編動畫電影目前在中國動畫市場中勢頭正盛,很多人都在猜測按此發展下去會不會出現“封神宇宙”。中華文化歷史久遠積淀深厚,很多神話中蘊藏著“儒釋道”的精神并不容易被文化體系外的國家接受,導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國內電影市場勢頭很盛,但在國外票房慘淡。但如今的美國大片模式已經讓觀眾們越發厭倦,過于程式化的故事結構和美術風格已經不能滿足觀眾們對新鮮感的渴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會打破現在的陳舊模式,為世界電影市場注入新的血液。“封神宇宙”的到來需要創作者們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合理改編故事,維護好經典形象,在迎合市場需求的同時做到藝術的高格調,符合社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重點輸出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動畫電影文化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神話動畫改編創作之路。
參考文獻:
[1]孫立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電視動畫業發展態勢掃描[J].中國電視,2008,(12).
[2]褚亞男.傳統文化資源與動畫創新策略研究——以20世紀80年代中國動畫電影為例[J].當代動畫,2019,(02).
[3]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
[4]劉嫻,周進,曹小卉.中國動畫的“價值觀”傳達探索[J].當代動畫,2018,(01).